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2
2022
政府
舆论
引导
研究
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1 4现如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 3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舆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人民的媒介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大众文化蓬勃发展。在舆论生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学者们积极研究政府舆论引导。他们对政府舆论引导的概念和重要性基本达成共识,研究政府舆论引导在应对突发事件、新媒体和融媒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较多关注,研究取得了丰富多样的成果。因此,梳理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舆论引导研究的趋势和重点,能够为今后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的参考。本研究以“政府舆论引导”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 20122022 年的文献,共有 167篇。依据文献的引用次数以及本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体系,剔除了学位论文、会议、报纸等类型,本研究深度筛选出了81篇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第 38 卷第 2 期2023年4月Vol.38No.2Apr.2023广 西 科 技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20122022年政府舆论引导研究综述覃凡(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 来宾546199)摘要:本研究以政府舆论引导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选取了中国知网20122022年间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文献进行研究。通过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并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政府舆论引导研究紧紧围绕社会热点展开,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然而,在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政府舆论引导机制的深度探究、多元引导主体及其在政府舆论引导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仍有探索的空间。因此,本研究提出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新理论,深入分析舆论发展和政府舆论引导各个阶段不同的特征和变化,探求影响政府舆论引导力的主客观因素,促进中国特色政府舆论引导的理论体系建设和引导机制完善,这也是舆论引导研究未来需要拓展的方向。关键词:政府舆论引导;舆论;传播;综述中图分类号:D630;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126(2023)02-0082-08收稿日期 2023-02-10基金项目 2021年来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来宾市政府舆论引导能力研究”(2021LBZS022)。作者简介 覃凡(1987),女,广西来宾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媒介传播。82一、政府舆论引导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一)政府舆论引导的相关概念1.舆论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任务、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意见的总和2。在中国,官民之间一直存在舆论互动。例如,从元代开始,就有人提倡“允协舆情”,认为善于倾听百姓心声、引导社会舆论的官员值得赞扬。可见,舆论对于社会问题的反映和讨论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但是,舆论也存在失控的风险,因此“要重视对舆论的有效引导”3。舆论也是反映不同利益、观念、主张之间竞争的场所。制定议程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语权的掌握。因此,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坚定道路和方向、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必须予以极大重视的战略举措”4。2.舆论引导和政府舆论引导“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5舆论引导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体现。各类媒介和信息传播机构在对舆论进行搜集、组织、筛选、加工、发布等环节中对公众看法和态度进行干预,以期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6。在我国,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引导舆论。高娟认为,政府舆论引导是政府“借助自身权威,通过传播具有倾向性观点的新闻来引导公众舆论”7。因此,本研究认为,政府舆论引导就是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并对公众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规范等进行正确引导,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二)政府舆论引导的相关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舆论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发现的一种传播现象,他发现媒介传播的内容对公众关注度和公众看法的形成产生影响。基于对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实证研究,马克斯韦尔麦考慕斯和唐纳德肖于 1972年正式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不仅存在于传播内容中,受众对议程的关注度和看法也会影响议程的设置。议程设置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政府舆情管控、宣传推广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公众主体意识增强,公众议程、媒介议程、政府议程存在复杂的交集关系8。在当下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下,公众意识形态多元化和个性化,政府官员或舆论从业者需要具备媒介素养、策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实现议程设置的目标9。在议程设置中,政府应该注重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避免引起公众的不满和反感10。议程设置理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对政府舆论引导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2.涵化理论涵化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相似,都是关注媒介和传播内容对受众产生效果的研究,但涵化理论更为具象。涵化主要反映的是“受众的媒介接触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认同媒介构建的符号现实”11 281这样一个传播的规律。这个规律可能会有以下结果:受众会对传播内容进行模仿;也可能受众在传播内容的接受过程中将不良的冲动释放,从而抑制犯罪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涵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教育的过程。杜生权认为,新媒体的自传播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话语权而形成了可“与官方舆论场齐头并进”的具有自我教化作用的舆论场域;在这个舆论场域中,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可能受到消极内容的影83响,产生负面情绪或对主流价值观持怀疑态度,从而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当然也可能因为大量正能量的声音而参与到构建健康的舆论生态中来12。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涵化过程的理解和引导,以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文明化的社会建设,积极建设正能量的舆论环境。3.沉默的螺旋理论和“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理论产生于1965年德国大选期间,是由德国民意调查专家伊丽莎白 诺伊曼提出的。该理论基于人在表达意见时的一种趋同的心理,“当个人的意见与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于是个体会选择沉默,或与优势群体、优势意见相一致”11 284。网络上出现明显的“负面舆情”时,可能会加剧舆论极化、扩大信息误导的风险。容易出现少数声音被忽略或抹黑、中立立场被边缘化的情况,加速了舆论偏见和螺旋式升级。刘新业指出,网上针对政府、公务员的“负面舆论”比较容易快速形成非理性的舆论场,“不同意见领袖或主流观点的意见极易受到压制,并很快成为沉默的一方,加速了 沉默的螺旋 形成过程”13。但也有学者认为,沉默的螺旋的适用条件和理解角度的限制,应根据传播的理性和非理性进行区分,理性的传播环境可能会引发“反沉默螺旋模式”的产生14。后来的学者在两级传播中进一步提出,“意见领袖”是改变“舆论风向”的关键人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沉默的螺旋理论所指出的舆论引导机制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意见领袖 在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强大话语权,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参与力量。”15因此,沉默的螺旋理论和“意见领袖”为新媒体时代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4.弱传播理论弱传播理论是一种将舆论传播与哲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舆论传播的规律,提出舆论引导的策略。该理论认为,舆论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舆论场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现实中的强势群体就是舆论中的弱势群体(弱者优势);舆论是不讲道理的(情感强势);轻的东西最好传播(轻者为重);主旋律传播最不容易(次者为主)16。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7。如果政府不能灵活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将难以有效推进舆论引导工作18。融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舆论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将舆论场域中的“弱媒介”“弱内容”等整合在一起,提升舆论引导的效果和影响力。综上所述,弱传播理论拓宽了舆论研究的视角和思路,为政府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二、政府舆论引导研究的基本情况(一)20132015年出现研究热潮,2019年后研究呈下滑趋势经统计,20122022年中国知网上关于政府舆论引导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如图 1所示。其中,2013年至2015年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的高峰期,每年文献数量均在10篇以上,而其他年份则均在9篇以下,部分年份仅有1篇相关文献发表。究其原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舆情危机、监管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回应,国家加强了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并促进了政府舆论引导领域的相关研究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三微一端”的舆论场为中国网民探索更为广阔的信息世界提供了便利,并且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扩大内需消费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这场“舆论狂欢”中,显舆论非理性84化传播和潜舆论情绪化传播时有发生,群体极化风险不时地突破理性传播和正确导向的红线。因此,有学者提出,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舆论引导机制,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创造和谐包容的舆论环境,引导舆论正确有效地传播2。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19在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网络舆论空间得到较大的净化。这时候,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界,对政府舆论引导的关注度都有所下降。学术研究的热度与社会关切、需要程度成正比。因此,2019年以后,政府舆论引导的研究文献数量呈下滑态势。但总体来看,自20122022年,政府舆论引导研究呈现出持续关注的趋势。图120122022年中国知网关于政府舆论引导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二)研究类型丰富,但重在应用对策研究经过分析,本研究发现,20122022年关于政府舆论引导研究的文献类型主要涉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调查报告研究。如表1所示,应用对策研究数量最多,有48篇;调查报告研究有30篇;基础理论研究仅有3篇。在应用对策研究方面,政府舆论引导研究主要围绕宏观舆论环境提出相应对策;调查报告则根据具体个案或地方政府舆论引导的实践进行分析;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的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和传播者研究,每项仅有1篇文献。表120122022年中国知网关于政府舆论引导力文献研究类型分布情况研究类型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调查报告研究总计篇数3483081(三)研究主题多样,但以危机传播和新媒介为主研究的主题类型主要有“突发事件/群体事件”(传播内容)、“提升机制/路径探究/策略 显舆论非理性化传播是指在受偏激言论影响的舆论环境下,网民随意发出大量的偏离正确和理性的传播内容而造成舆情失控的现象。潜舆论情绪化传播是指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当那些被保存下来的以数据形式存在的潜舆论被不断地检索时,潜舆论的传播力和传播效果无形中会增强和变大的传播现象。85分析”(传播效果)、“自媒体/新媒体/融媒体”(传播媒介)、“政府/地方政府”(传播者)等多个方面。在这些主题类型中,以传播内容为主题的文献有27篇,占比约33%;以传播媒介为主题有42篇,占比约52%;其余主题的文献占比均不超过10%。从传播内容上看,以传播内容为主题的27篇文献中有25篇均是涉及危机传播内容的研究,仅有2篇文献涉及非危机传播的内容。以危机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较为集中在20132015年。由此可见,在这段时期内,社会突发事件频发,舆论环境变得愈加复杂,政府舆论引导面临困境和挑战,由此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从媒介角度来看,以传播媒介为主题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