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管理学
课程
建设
路径
探讨
杨金海
江苏商论2023.8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杨金海,汪尧珧,陈支武(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株洲412007)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以培养全能高校人才为核心,使课程思政理念成为全国各高校、各学科共有的教育理念共识。本文首先对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其中的难点,最后提出加强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选择。关键词:课程思政;管理学;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收改日期:2023-06-26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推进机制研究(HNKCSZ-2020-0370);“管理定量分析”融会贯通式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HNKCSZ-2020-0380)作者简介:杨金海(1979),男,湖南澧县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从事战略管理、互联网金融研究;汪尧珧(2000),女,四川巴州人,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管理决策优化;陈支武(1965),男,湖南永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风险管理与公司财务治理研究。本文所有作者授权本刊,无偿同意中国知网等网络平台的数字化应用以及新华文摘报刊复印资料的转载和摘编,如有法律代理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电子使用应征得本刊的同意。2016年12月中央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之后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成为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思政”这一名词应运而生,它的理念是协同育人,即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发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管理学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能够广泛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管理学课堂,引入管理人才的头脑。目前关于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众多,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形成高效的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自2014年“课程思政”一词的出现,到现在各大高校响应,关于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意识不断提升,在高校中的实际建设中也从未停止。近三年来关于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期刊文章总共有166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管理学分支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戴海闻(2021)等人、邓东梅(2021)等人及王福英(2021)等人分别对创新管理、公共管理学及财务管理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二是关于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将管理学涉及的内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李秀芹(2021)等人整理了系统原理、创新职能及计划职能中含有的思政元素;高一兰(2021)等人对思政元素系统挖掘和教学效果反馈进行了分析。三是对建设实现路径的研究,强调要大力培养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课堂和课程,陈英梅(2021)等人、侯睿(2021)等人从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及提升教师思政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唐芳(2021)提出应建设管理学课程思政要素素材库。从以上众多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各高校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但我们也可从中得到一些结论:首先,管理本身具有的二重性决定了管理学存在潜在的众多思政要素,例如管理职能之一创新管理中含有的创新意识、知识管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其次,管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管理学在二三级学科分布上覆盖面极其广泛并且是必修课程。进行思政建设能够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寓于管理学知识中,影响学生的社会实践。最后,虽然近年来关于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对建设路径的研究较少,建设路径的选择在实现管理学课程思政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 商业教育 118DOI:10.13395/ki.issn.1009-0061.2023.08.011江苏商论2023.8还需要对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创新研究。二、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一)管理学课程和思政课程“两张皮”问题凸显在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作为重要主体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是将专业课和思政知识相结合的主导力量。因此管理学课程和思政课程“两张皮”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师队伍。首先,我国部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1.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误解,认为管理学课程只要传授管理学知识即可,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政课进行,将立德和树人相分离。第二,缺乏思政教育的知识基础。由于我国管理类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国内高校,当时的课程中并无思政内容,而一些学生经常在思政课堂处理另外的学习事务。这导致如今部分高校教师对思政相关理论缺乏了解,以至于不能将思政元素体现到管理学的课堂中。第三,部分老师没有将管理学课程和思政课程区分开,将思政内容当成了课程内容的主要部分,颠倒了主次。2.实现课程思政本身具有一定难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对每一位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将所掌握的管理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还要清楚了解每个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政价值。另外,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十分固定,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地融入教学课堂中会导致课堂效率不高,专业知识没有完全授予学生,思政内容也不够深入人心。课程思政的另一主体是学生,一些学生还没有自觉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因此,课程思政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上众多原因导致在实际教学中管理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二)课程思政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中提到要将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基本原则,不断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而评价考核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反馈和总结,是立德树人成效检测的结果。因此,考核评价制度的建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极其重要。在评价制度顶层设计上,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缺少制度支撑,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制度从教育部到各地方、各高校一脉相承,而在部分地区没有明确的相关政策支持,一些高校没有将课程思政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或专门设置单独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在具体评价体系建设中,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的对象应该是授课教师,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明确将哪些因素作为指标进行评价,如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就管理学课程而言,主要考虑是否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管理学的教学中以及学生的接收程度,但是具体的评级比较困难。另外,不同章节有不同的知识内容,其中思政元素体现的数量不一。之后要将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汇总,确定评价等级,并对评价进行分析。三、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首先要立足于顶层设计,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建设中的重点难点,连点成面形成“大思政”格局,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探索。(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及能力未来优秀教师的标准,首先是具有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的培养首先应从营造环境开始,各个高校在成长中都会沉淀出各种文化印记,从而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以此来影响一代又一代师生的行为和意识。因此,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将思政要素与校园文化相融,就是将思想政治视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将思想政治元素的内涵融入校园实践活动中。除了思政文化环境的营造,还应该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建设意识。激励的目标是为了转变教师对思政课的认识以及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各地方和各高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利用正向激励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比如大力宣传在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表彰在建设过程中贡献突出的模范单位。利用负向激励削弱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尤其是违背党的方针路线以及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各高校应做到“零容忍”。培养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主要是从挖掘管理学所隐含的思政元素的能力以及将思政要素融入课堂的能力两方面着手。管理学教师应先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充实自己思想政治的知识库,区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不同,这样才能从管理学中挖掘到众多的思政元素。而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则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要素生动自然地融入课堂。(二)创新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1.创新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放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并明确管理学课程思政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教学目标首先要包括: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性管理知识,形成独立解决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将理论性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让 商业教育 119江苏商论2023.8表1目录学生能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2.改进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思政元素,从管理学课程所涉及的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的案例中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管理学(以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为例)内容一共分为6篇,总共20章,主要内容分布见表1。管理学是关于管理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借助这一概念可以进一步深化管理的意义。而管理学学科的诞生是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的,管理学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一样,经历过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而逐步走向和谐。尽管人类的管理活动多种多样,但对象、性质、原理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也再一次印证了管理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活动。管理思想的发展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思想的淬炼来源于文化的繁荣。正确科学的实践会带来文化的繁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管理思想,其诞生都离不开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为我们管理学的思政要素挖掘提供了思路。管理学多种思想、多种学派的出现也体现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管理具有四项基本原理,即系统原理、责任原理、适度原理和人本原理。系统原理体现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完整、巨大的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观念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讲述责任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适度原理和人本原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庸和人文主义,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3.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思政要素和课程内容的有效融合。首先可以整理各高校管理学关于政治思想的典型案例,将这些或正向或负向案例引入教学中。其次可以将已有的案例在课前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先自行分析,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交流互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最后应该不局限于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目前管理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可以加入讨论法及参观教学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辩论,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采用参观教育法进行实地考察分析,也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持续改进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制度建立更合理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制度,可以将课程思政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也可以建立独立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若将课程思政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之一,应该合理估计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权重。若要建立独立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应该明确评价对象、评价指标、指标权重以及评价等级,然后对评价进行分析。将思政元素与管理学的融合程度以及学生接收思政内容的程度进行评级,对各章节的思政要素含有量进行占比分析。一方面评价分析能分析出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建设;另一方面能够为专业课老师主动建设课程思政提供监督。四、结束语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抓好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学作为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能将思政内容融入高校人才的思想之中,因而能培养更高质量人才。因此,应该促进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但是在实际建设存在思政课和专业课“两张皮”以及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难点。为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