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机制研究_侯春秀.pdf
下载文档

ID:2572193

大小:1.66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就业 困难 毕业生 精准 帮扶 机制 研究 侯春秀
江苏商论2023.8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机制研究侯春秀(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9)摘要:因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国际政治经济、新冠疫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文章借鉴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以精准帮扶为出发点,在分析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特征、梳理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难原因的基础上,从精准认定、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等角度提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关键词: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图分类号:C965文献标志码:A收改日期:2023-06-26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精准化就业服务工作的路径研究基于江苏省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实证调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086)作者简介:侯春秀(1987),女(汉),江苏徐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所有作者授权本刊,无偿同意中国知网等网络平台的数字化应用以及新华文摘报刊复印资料的转载和摘编,如有法律代理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电子使用应征得本刊的同意。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 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关心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精准岗位信息推送,做到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目前,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关系高教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的概念界定(一)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类型本文所指就业困难毕业生主要包括因社会发展、家庭状况、专业实际、身体情况、个人能力、就业心理等主客观原因导致的在就业求职阶段处于劣势地位或不被录用的毕业生。主要包含以下4种类型:(1)经济困难型。包括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孤儿、零就业家庭学生、优抚对象等。该类学生因经济条件受限,自幼缺乏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在知识面拓展、创新创业思维训练等方面能力欠佳,缺乏良好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减少就业求职中的机会成本,经济困难毕业生宁愿放弃岗位诱人但投入较大的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类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同时家境的贫寒往往导致学生的就业紧张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等。(2)身心障碍型。该类学生主要是指身体残疾、形象欠佳、身患疾病、心理素质低下的学生。在高校毕业生供需总量失衡,结构性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患有身心障碍的毕业生在就业中不仅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考验,也更容易产生自卑、气馁等不良心理。(3)能力不足型。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在能力,现阶段,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与职业期待存在较大差距,个别学业困难毕业生更因无法取得英语等级证书、专业资格从业证书、毕业证书等面临被单位拒收的风险。(4)认知偏差型。该类学生又被称为“有业不就”型,他们在不合理择业观念的引导下,更加看重岗位的稳定性、待遇的丰厚性、单位的影响性,甚至会为了理想的职业而频繁调整工作岗位或主动选择不就业。(二)精准扶贫与就业精准帮扶的相关性就业精准帮扶是落实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从根本上推进教育公平公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精准扶贫的目标、理念、措施、要求等对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具有一定的适切性和可迁移性,两者在帮扶对象、帮扶目标上具有相似性,有利于高校就业帮扶工作强化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为高校就业精准帮扶工作提供重要理论指引,推动高校就业帮扶工作从大众 商业教育 114DOI:10.13395/ki.issn.1009-0061.2023.08.010江苏商论2023.8化向分类化、个性化转型。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提供精细化的帮扶措施,完善帮扶机制,强化效果考核等,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三)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的特征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是在精准扶贫思想指引下,运用科学方法对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合理分类,深入了解该类学生就业需求,引进精准滴灌理念,采取针对性帮扶举措,促进高质量就业的过程。1.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的发展性。精准扶贫要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即要正确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目前,中国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多以经济资助、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岗位推荐等“输血性”方式为主。而精准帮扶更加注重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加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思想引领、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等深层次需求,充分调动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等内生动力,增强毕业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强化潜在“造血”功能,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2.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的个性化。现阶段,中国就业帮扶工作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基本实现分类化管理,完成从面到线的转变,能够针对不同类别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差异性的帮扶举措。因此,精准就业帮扶工作应更加关注帮扶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建立“一生一档案”,引进“私人订制”的帮扶理念。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精细化的帮扶方案,贯彻就业帮扶工作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3.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的系统性。就业精准帮扶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帮扶对象的动态性,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组成是不断变化的,原本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在经过系统化的指导后,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转化为非就业困难学生。二是帮扶力量的整体性,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关系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大事,就业精准帮扶工作理应协调好系统内外各种资源,充分调动社会、高校、家庭等多方力量协同推进。三是帮扶时间的连续性,传统就业帮扶集中在毕业前夕,而就业精准帮扶要求实现就业帮扶全程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素养培育、就业能力提升等一揽子计划。四是帮扶内容的全面性,就业精准帮扶不仅要提供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岗位推荐等显性帮助,更要着眼于就业困难群体心理帮扶、学业能力提升、就业技能培训等。二、影响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这对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从社会就业形势、高校培养模式、家庭成长环境、个人自身状况等分析影响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具有一定的适切性。(一)社会宏观环境社会宏观环境主要是由政策设置、经济状况所形成的就业社会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通过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积极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强化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等形式助力毕业生就业。但在政策落地落细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不深入、宣传不充分、执行不到位、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未能做到科学分类、针对性推送指导。同时,经济发展转型进一步加剧就业难的大趋势。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和大幅度增加就业率。就业基数庞大、就业增量明显不足的现状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同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条件、工作方式,催生出众多新兴就业形态,也不断影响着青年群体对就业的观念。相较于“有业可就”,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更加关注工作的体面性、稳定性、高收益等,不合理的就业期望导致“待业族”“毕剩客”等群体不断扩大。(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不仅是培养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更要建立与之匹配的新时代教育观和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在需求导向型的就业考核机制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不仅忽视了自身办学特色和办学能力,更缺乏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无法将招生、培养、就业有效联动起来,阻碍了毕业生求职就业的进度。同时,中国的专业教育主要围绕第一课堂开展知识讲授、技能提升等,在第二课堂开发、实践实习活动拓展等方面设计不足。知识结构围绕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展开,学生知识面窄、通识教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中国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的现状不符,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工作中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完善客观上影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从帮扶内容来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主要涉及经济资助、政策宣传、岗位推荐等显性内容,而对就业心理 商业教育 115江苏商论2023.8指导、就业能力提升、就业观念引导等隐性模块帮扶不足。从帮扶力量来看,高校就业帮扶以学工部门、辅导员队伍为主,尚未有效整合教务、财务、团委等职能部门及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企业专家等优质资源。从帮扶形式来看,高校就业帮扶多以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讲座、就业宣讲会等面上的方式开展,在个性化需求摸排、针对性帮扶方案制定方面不足。(三)家庭成长环境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受资本代际传递效应的影响,从小缺乏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大学期间更加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组织管理等综合能力上相较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有所欠缺,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思路和眼界相对狭窄。同时,因毕业后肩负着部分家庭生活的经济责任,他们更加倾向于寻求一些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职业,较少关注职业的长期发展需要。社会资本理论指出,家庭所积累的人际关系资本对子女的求职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有效减少了毕业生搜寻、甄别就业信息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社会资源丰富的家庭往往利用信息优势地位,帮助子女直接获得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在特定范围的替代和挤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模式、就业观念在不断熏陶着子女的就业价值观。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就业价值观念越合理,能够给予子女就业教育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也更有利于子女正确选择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相反,社会资本不足、经济条件受限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陪伴、教育关注度、成长环境的投入都较少,更无法在求职就业关键时期为子女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四)学生个体因素个体的就业态度、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心理等因素直接影响就业困难生的就业状况。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但部分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依然停留在精英化教育阶段,在就业过程中对自身定位过高,对职业的期待值较大。更加关注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对新业态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认识不足、关注不高。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市场上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但依然有部分就业困难毕业生存在就业内生动力不足、就业意愿缺失、等要靠思想严重等问题。一些就业困难毕业生还存在理论学习不深入、实践技能不达标、通用能力不扎实等问题,同时在简历设计、求职技巧掌握方面有所欠缺。一些就业困难毕业生往往存在与他人比较的自卑、嫉妒心理,自身行为与心理落差的焦虑心理,面试不成功导致的习得性无助,自信、乐观、坚韧等心理资本的匮乏也阻碍了就业困难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三、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的对策(一)精准认定,守好精准帮扶入口关精准认定是实现精准帮扶的基础,要求在了解就业困难毕业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立足全局、协同推进,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科学的认定程序、系统的认定标准,既要有效甄别出就业帮扶对象,更要精确识别他们的帮扶需求。在帮扶对象的认定上,首先要充分明确认定主体职责权限,构建三级网格化认定体系。班级层面,由辅导员、学业导师、学生骨干通过学业交流、专题座谈、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了解并确定名单。院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院就业工作要求和学生就业大数据,综合确定学院就业困难学生名单。校级层面,就业指导部门要联合资助、团委、财务、教务等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及文件精神,审议确定最终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名单。其次,优化认定标准体系,完善认定程序。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认定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认定标准,就业困难毕业生认定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学业状况、心理健康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