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物质文化
遗产
口述
档案
管理
研究
昆曲
肖雪
PRWORLD 公关世界 73 CASE ANALYSIS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管理研究以昆曲口述档案为例文/肖雪 曹梦娜 段正坚 余亚荣(通信作者)(苏州城市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历史人文风貌的文化瑰宝,近年来非遗文化价值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发展和非遗传承环境的变化促使档案行业关注非遗建档工作中非遗传承人的重要性以及建设非遗口述档案管理流程。本文以昆曲口述档案为例,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采集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同时围绕口述档案管理前期、中期和后期,提出相关建议,为更好开发利用非遗口述档案服务。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口述档案采集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档案结合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群体记忆,口传心授”的特点,随时面临着“人走技失”“人亡档失”的困境,因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传承人为主要保护对象,非遗建档工作中,口述档案是重头戏。非遗档案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依赖于对传承人等相关主体进行有计划的采访而产生的口述档案,这也说明通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利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步骤。因此,我们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定义为:人们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传承人群体进行有计划的采访,形成录音、录像、文字等各种形式的资料。顾名思义,昆曲口述档案即是人们为保护昆曲而通过对昆曲艺术家进行有计划的采访,形成录音、录像、文字等各种形式的资料。(二)特点1.原始性档案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直接生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行为具有最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具有真实性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必要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再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方式呈现给人们。2.专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主要对象。传承人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汲取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记忆将技艺传承下去,因此传承人所具有的专业性将在口述档案采集过程以及口述档案内容本身体现出来。口述档案采集过程中的拍摄记录模式等,都将与相关非遗技艺联系并产生变化。为读懂传承人口述时的专业术语和肢体语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集团队中加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员,口述档案的采集和后期整理工作会事半功倍。3.生动性传承人的身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物质载体,经祖辈身体经验积累传承,身体最前沿的实践感知使得肢体表达逐渐丰富,传承人在口述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回顾和展示大脑和身体承载的惯性记忆。因而非遗口述档案不局限于口述本身,还包括记录传承人的身体经验和口头教授的声像资料等超越文字局限性的刻写式信息,这也是非遗口述档案中需要运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的原因之一。二、口述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 (一)补充历史细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记载历史的传统,历史是国家的历史,档案是国家活动的记录,但真正留存下来的档案一般只为统治阶层服务;民间活动大多通过口耳相传。昆曲史也不例外,2002 年洪惟助主编的昆曲演艺家、曲家及学者访谈录收录了沈传芷、倪传钺、郑传鉴、邵传镛、王传蕖、包传铎、姚传芗和吕传洪八位“传”字辈昆曲艺术家的口述史,记录了昆曲演绎对京剧、越剧等剧种发展的影响细节。(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国家对非遗的保护主要有传承和记录两种途径和方式。传承是通过传授技艺和文化为非遗培养传承人,延续非遗的生命和活力;记录即通过多种刻写式信息对非遗进行74 公关世界 PRWORLD案 例 分 析记录并长久保存,形成人类文化的共同记忆。在口述档案还未引起社会足够重视的年代,非遗主要是通过“面授”的方式培养传承人,而信息时代则意味着“口述历史的春天”到来了,非遗可以藉助于口述档案和科技实现跨越时空的纵向传承并扩大非遗的影响范围。三、昆曲口述档案的管理昆曲口述档案的管理需要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的系统化流程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极强使命的工作,工作人员应坚持专业化的有效管理原则,进行管理流程把控,即对采集、整理、归档、保管等环节进行把控,使昆曲口述档案服务大众,便于开发与利用。(一)昆曲口述档案前期准备工作1.主题和受访对象选择主题可以选择以传承人个人经历或是以机构发展历程为主。受访对象选择应注意采集个体和采集群体完整,除了经历过代表性事件、年岁较长、口齿清晰、记忆完整的专家和相关人员,还应选择普通传承人以及非遗项目相关参与者作为受访对象,有利于口述档案采集的广泛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完整性。在口述档案采集过程中,不同受访者在同一事件上的口述内容容易出现交叉和矛盾,为了增强受访者的关联性和口述档案真实性和可信性,除了主要受访者外,可以选择熟知事件情况的人作为辅助受访者,及时对主受访者的口述内容进行纠错和补充。12.访谈提纲设计访谈提纲设计应遵循真实准确原则、理性尊重原则、维护差异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利于访谈顺利进行以及口述档案的质量把控。口述档案相比文字史料而言,其真实性难以保证,但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还是口述档案,都只能和实物等资料相互佐证尽可能贴近“历史的真实”,档案工作者不能陷入“记忆可信性”的质疑从而影响实际工作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口述档案采集的目的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采集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传承人技艺的留存;二是传承人所处历史阶段中技艺的发展历程。尊重传承人的差异,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访谈,有利于访谈的顺利进行。访谈者如果一味地按照“一问一答”提问,缺少了受访者自由发挥的机会。采访提纲中应尽可能设置开放性问题,尊重受访者的想法,为受访者发散思维提供充足的表达空间。非遗传承人的年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记忆能力、表达能力、配合程度有差异,访谈者应根据其差异量身定制访谈提纲。无论是访谈提纲还是访谈过程都应由简入难,从共性问题到个性问题,逐步深入,访谈可以遵循传承人基本情况学艺经历传承情况非遗状况及未来发展的思路,逐步细化问题,统一前期采集思路,易于后期管理研究。3.采集团队确认工作采集团队中的人员设置主要由负责采集口述档案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访谈者、摄像人员等组成。口述档案采集团队有非遗相关专业人员和与传承人熟悉的人员参与,有益于深入访谈,挖掘更多有效信息。在实践地点选择上,访谈环境应按受访者熟悉的氛围设置,口述档案采集通常需要分多次完成,采集团队应秉持尊重的理念,考虑受访者意愿、非遗口述档案主题和特点,选择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二)昆曲口述档案中期采集流程1.设备调试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DA/T59-2017)规定,设备可采用传统的模拟磁带录音录像专业级设备或是专业级数码录音录像设备;录制介质应选择优质、标准的录音录像带和其他存储介质,具体技术参数和设备选择应符合 GB/T2900.75。采集现场可设置两台摄像机,一台面对受访者拍细节特征,另一台面对受访者和采访者拍整体影像;录音设备可采用符合标准的录音笔,准备至少两个电池供电的录音设备,避免出现电量不足导致访谈被迫中断的现象。2.采集过程管理签订口述档案采集协议书是口述者向采集者授权的过程。口述者授予采集者录制影像的权利,并保证口述内容的真实性,口述者有权对录制内容不宜公开部分提出限制利用意见。采集者明确告知口述者采集的主题、意义、方式、目的、个人权益和法律保证等事项,与口述者达成协议后,即可进行口述档案采集。3.采集过程要求在“问”“答”“听”的过程中,采访者应注意采访礼仪理性发问,不随意打断传承人,应随时注意传承人的情绪和心态变化,尽可能让受访者完整叙述事件过程,由于部分传承人口述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本身,采访者可适时将其思维拉回主题。情感性、原生性的书写是访谈努力的方向之一,口述档案记录的不仅是技艺和历史,还有传承人作为“活档案”的个人特征。4.采集小结访谈的开始和结束应有明确的标志性用语,便于摄像、录音的工作人员及时暂停。访谈结束后,采集团队对本次口述档案采集的过程、访谈效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积累采集经验,做好后续工作的安排。PRWORLD 公关世界 75 CASE ANALYSIS (三)昆曲口述档案后期整理保管1.整理归档校对口述档案后期整理需要对采集完成的非遗口述档案视频素材、录音素材、文字素材进行整合和校对。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将采集的苏州地区丝绸专家口述档案视频素材进行剪辑、整合,同时与受访者保持积极联系以便字幕的校正。剪辑过程中留存有价值的内容,通过硬盘的形式储存、备份,整理入库,由于技术要求较高,这项工作通常由信息技术科完成。同理,老一辈昆曲艺术家们讲方言居多,字幕、专业术语等校对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与传承人的积极合作。2.保管工作意识 (1)责任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区族群发展的根与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负责人员应明确自身责任,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的意义与影响,保证非遗口述档案载体和内容的完整性。(2)法治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工作需要围绕档案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依法治档,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强烈的法治意识并依法办事,同时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非遗口述档案的认识和保护意识。3.保管工作原则坚持真实完整性原则。真实完整是非遗口述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非遗口述档案的真实完整度直接影响非遗口述档案的价值和非遗口述档案采集工作的质量。在后续开发利用中,工作人员应注意非遗口述档案的内容和载体保护,进一步保障口述档案的完整性。坚持密级保护原则。我国采用分级保护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口述档案中的保密性要求较高的部分,如祖传工艺配方、技艺流程等进行管理时,应对其资料妥善保管,谨防外泄,坚持密级保护原则,维护知识产权。四、昆曲口述档案的开发利用非遗口述档案通过自身的专业性和生动性,提升中国档案文化影响力,档案机构应满足大众的高质量文化需求,充分利用从文化中孕育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打造文化精品。天然的口头语言属性使得昆曲口述档案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在经过传承人同意后,口述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对昆曲口述档案进行开发利用,通过档案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吸引群众了解传统剧种的魅力,关注档案工作成果。21.制作昆曲口述档案专题片和纪录片非遗口述档案开发工作富有文化内涵,昆曲档案专题片和纪录片的播放易于吸引大众的关注。档案专题片契合昆曲口述档案,专题性符合观众文化需求,输出真实档案内容,将口述档案与实物、声像档案相结合,多样性开发利用档案,系统性管理档案资源;档案机构也可以通过生动的昆曲口述档案,结合昆曲素材与音效,制作娱乐性与专业性共存的纪录片,贴近群众生活。2.编研昆曲口述档案文章或书籍编研出版是档案工作常见的开发利用途径。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在各类剧种中关注度高,市场上也有许多戏曲爱好者和文艺工作者出版的昆曲名家口述相关成果。位处昆曲起源地的档案机构,应重视昆曲口述档案的文化性和学术性,联合相关单位以及政府机构共同开发编研成果,宣传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增强文化自信。3.联合打造昆曲文化教学基地口述档案采集保管单位可以与当地昆剧院、戏曲博物馆等机构合作,打造昆曲文化教学基地,讨论昆曲口述档案的采集,开展昆曲学术讲座交流宝贵经验。同时与昆曲单位合作进行校园推广,开设特色课程,创新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新生代年轻观众自觉成为昆曲的推广人,让昆曲在新时代焕发光芒。除了制作专题片、编研文章书籍、教育教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还能进行专题展览、公益讲座等开发活动,促进昆曲和档案文化的发展。昆曲具有较大的传承群体,每一代传承人都有字辈排序,昆曲口述档案见证着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的普及和传承,有效开发利用昆曲口述档案可以发挥社会文化教育作用,开展档案育人工作,提高民众的档案意识。从婉转的水磨腔中探寻昆曲的风华,昆曲口述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档案管理中真实展现那一段韵味流长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