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方
应用
高校
创新
创业
教育
典型
问题
分析
周晓辉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机械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金课理念的 创新创业基础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广西科技大学 年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疫情影响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作者简介:周晓辉(),女,广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尹辉俊(),男,广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优化、智能装备设计制造、机器视觉及工业化应用、创新创业教育。本文通讯作者:尹辉俊。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问题分析周晓辉,尹辉俊,范超(广西科技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广西 柳州 )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具有地方优势,更肩负地方使命。各高校更应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调整并优化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扣校地协同,从宏观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构建到微观的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评价等几个关键点,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区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引言大众创业,创新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先行。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营地,其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应该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查阅诸多文献调研发现,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办学模式多元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缺乏本地特色,区域性服务能力不足。本文结合广西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事实及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自 年起,我国开始在高校组织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程,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进而对高校人才培养有了新的需求和导向。地方应用型高校面向区域重大需求,以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成熟和发达的 、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智慧教学工具,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方便地汲取其他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先进教育模式和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借鉴和内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 年月科技创业月刊第 卷第期育,一是完成顶层设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创业基础课程为通识必修课。三是坚持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校内搭建众创空间、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体意识不够强因受制于保就业的传统观念影响,地方应用型高校内部领导、教师和学生等各主体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价值理解还不够准确、深入。部分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手段,只是赶潮流、抓噱头。少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大部分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履行上级文件精神的具体措施,缺少主动工作意识,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加以重视。学生则认为创新创业只是少数成绩优秀学生科研活动或者不突出学生的无奈选择而已。教学模式需进一步创新与高等教育其他改革一样,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多追随和借鉴国内外其他教改成熟高校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拿来主义,未能真正结合地方区域经济优势、办学定位和学科特点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专创融合不到位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目标、实施方式等都缺乏系统规划和理论指导,导致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激励制度不到位、学分转化依据不具体、课程平台建设不完善等,专业教师大都缺乏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和探索的动力,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时缺乏可行的抓手,难以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目前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创新创业通识必修课的主讲教师,重在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普及创业知识,缺乏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科指导能力。第二部分为热心学生第二课堂指导的科研型教师,但缺乏创业实践指导能力。第三部分为校外聘请的双创赛事指导教师,多由双创赛事评委、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组成,侧重从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和赛事参与角度指导学生,难以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和实质。教师的兼职性质也导致其对学生的指导缺少连续性,影响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指挥棒。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缺乏科学体系,仅片面地以一流课程数量、创新创业教育教改项目、教改论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数目、基地建设数量与规模等作为评价标准。导致各方资源割裂发展,造成诸如创新创业项目止于比赛,教改论文停留在课堂教学,停留在理论,学生认同创新创业教育等于参加比赛等现象。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问题解决策略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协同发展路径构建涉及诸多要素和主体,可以采取多元立体的行动机制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校地协同,科学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用整合后的目标引领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第一,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创业的核心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创业人才。第二,为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紧密贴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优化适应地方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规模和结构。不仅要在人才培养体量上满足地方创新创业发展需求,更应该从内部结构上进行调整,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发展结构相匹配。第三,高校要制定适应地方需求、具有地方特点与实践知识特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多方主体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发展学校特色、追赶超越、提升办学水平的一次重大机遇,相关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素质教育,是以构建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单一鼓励学生创办公司,而是面向人生整个职业生涯并为地方长远发展奠定创新创业智力基础。应引导学校师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区域发展服务紧密结合。教师要挖掘专业课程与区域经济建设的支撑和关联,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方法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不仅是课业的成功,同时也是完成新时代的使命。需要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去看待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自我培养。构建具有校地协同发展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跟地域发展紧密相连;要拓展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因地制宜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参科技创业月刊 年月第 卷第期 ,与意愿和主动性,培养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人才,从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第一,推动建立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模式。目前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过度追求商业价值,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社会价值无法体现,社会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的创业型思维与技能,具有清晰的社会使命感”。社会型创业可以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提供公共服务。第二,大力推进岗位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区域社会主体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就感,提升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岗位适应性。岗位创新创业不仅能让学生以创新思维认知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能让学生有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局势时客观应对自己岗位变换的能力。总之,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中,不仅要看到自主创业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价值,更要关注对地方企业、行业发展起到直接促进作用。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知识有机融合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探索创新创业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课程建设模式,以全覆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方式持续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和技能,实现创新创业的产出目标,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内容、方法,通过“创意设计专业基础”“创业素质专业能力”“创业实践专业实践”等方式,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建设思路可以从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专创基础课,可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开发设计,比如学科导论课。设计思维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具有创新性、目的性、系统性等特点,对于学生养成创新性、启发性、探索性的思考问题习惯有重要作用,使其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紧密的结合点。第二,构建以创新创业训练为学习导向的专业核心课。以教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企业实际课题为课程训练的主题,通过课程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将作业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转化的可能性作为考核标准,强化创新创业训练导向作用。第三,开设以强化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目标的产学研融合专业实践课。让学生更了解行业的前沿发展,沉浸式体验创业过程;也让企业能够接触到学生活跃的思维及创新的想法,互促共进。校地协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地方高校可与地区共建共行,借力地方政府、企业资源赋能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首先,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入区域发展实践领域,完善高校双创指导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保障激励政策。通过参与经济实体运行,尤其是创业企业运行直观体验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创业教师的素质。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师即通过担任创业企业董事,或直接兼任所在区域行业、企业部门顾问等方式获得创业经验,既帮 助 了 企 业 发 展,又 深 刻 地 理 解 了 创 业 的 真谛,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有深刻意义。其次,实施高校双创校外导师专项人才计划,探索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要有针对性地从区域经济组织中招纳优秀创业实践者进入教育体系,包括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投资人等长期稳定担任双创导师,优化师资队伍。帮助学生学习创业技能、发展技术优势,有效实现师生互动和校企互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嵌入创业案例分享、主题讲座、短期讲学、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校外创新创业元素。校地协同构建师资队伍将有效解决“谁更合适教”的问题。构建科学、客观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政府、学校和社会等组织协同运作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众多。应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还要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个性、成长背景、学业基础及学校创新创业环境等对教育效果的整体影响,并遵循目标导向性原则、全面完备性原则、科学合理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从政府支持、学校教育、平台支持、金融中介、学生素质个维度,有权重差异地进行综合评价。结语区域经济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与环境支持,同时也引导、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变。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发展离不开校地紧密协作,应该将此作为自身深度改革发展的抓手,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应基于开放和多元原则,无论从宏观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还是到微观的专创融合课程设计,都应以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螺旋式、深度耦合式协同发展。切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区域发展脱钩、闭门造车,违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初衷。参考文献:申双花 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矛盾与提升路径教育与职业,():宋之帅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黎勇,崔延强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王焰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