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创新
创业
地方
高校
协同
育人
路径
研究
42023 年/第 15 期/5 月从“创新”到“创业”:地方本科高校专创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张鹏1,孙鲁青2(1.滨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滨州256600;2.滨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山东滨州256600)摘要研究和探索地方本科高校专创协同育人的路径,对于打通从创新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大学生从创新活动到创业实践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美国高校创客空间的建设模式着手,以滨州学院为例,围绕“专创融合育人理念,专创交叉课程体系,专创协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专创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关键词创新创业;地方本科高校;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3.15.002From Innovation to Entrepreneurship:Study on the Mode of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ZHANG Peng1,SUN Luqing2(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Shandong 256600;2.School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Shandong 256600)AbstractStudying and exploring the path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localundergraduateuniversitiesisofgreatsignificance forbridgingthelastmilefrominnovationtoentrepreneurship,improvingthe qualityofappliedtalentcultivation,andalleviatingthesevere employmentsitu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from innovative activities to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Starting from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Maker Space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taking Bi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paperputsforwardthepracticepathofprofessionalandcreativecollaborativeeducationinlocalundergraduatecollegesaround three aspects: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 integration,the cross curriculum system of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and the cooperativ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Key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collaborative education“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赋予了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新的内涵,同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引擎,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教育+创新活动+创业实践”的一体化、贯通式培养体系。即:以学生为中心,深化“项目式”和“研究性”的专业课课程改革,狠抓“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两大创新活动平台,并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教师的全方位指导作为重要的教学保障,将创新创业实践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但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而言仍存在以下问题: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够,创新与创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创新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转化。比如,在育人理念方面存在“重证书、轻能力”的现象,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理论多、实践少”的状况,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大赛热、创业冷”的局面3。因此,将“专创协同”运用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以院系和专业层面为根本,推动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对于打通从创新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并实 前沿视角52023 年/第 15 期/5 月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1 从创新到创业:地方本科院校专创教育的现实困境1.1 创新实践遍地开花,而创业成效无法结果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主要以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近年来受外部评估和学校政策的影响,高校积极参与到各类竞赛的组织中,并设置第二课堂等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学分比重。在这种措施的激励下,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奖率不断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学生仅为参加比赛获取证书,缺乏深层次思考,导致好的创新成果没有得到持续改进,能将实验室作品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成功创业案例凤毛麟角。1.2 创新意识普遍提高,而创业能力明显不足当前各高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不断增多,但普遍存在“重创新、轻创业、难就业”的问题,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多为学生盲目开展而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创业类课程及相关内容占比非常少,仅局限在讲解创业政策和方法的浅层次上,学生对于创业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缺乏了解,导致不敢创业并增加了创业风险,以高质量创业实现就业的数量较少。1.3 专创教育单打独斗,而协同机制运行不畅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学院或专业内部,专创融合的模式不够明确,仅靠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支撑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活动,导致项目团队无法较好地与其他专业学生进行合作,不了解市场的产品动态和实际需求,无法得到具有创业经验的校内外高水平师资的指导,高校无论在资金、场地、服务等方面均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多方协同育人的机制无法有效运行,以创新为驱动的创业就业效果无法保证。2 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美国高校创客创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高校要充分整合学科专业资源,构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创新学习和创业教育提供空间和服务,实现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跨界、创新、分享、实践”等特质功能,同时要衔接好课程体系,兼顾其专业能力发展与创新创业精神提升,以此系统开展专创融合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模式4。一是开放实验室,依托科研平台和专业实验室而构建免费、开放和共享空间,通过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创客空间。二是社区整合,美国高校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非常注重与社区的“双向联动”。实现“高校向社区开放,社区资源向高校转化”的互惠互利格局。三是创建图书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自主学习区,并提供包括 3D 打印机、扫描仪以及激光切割机等多样化的软硬件与技术服务,支持学生完成课程作业,以及独立或协同开发产品模型。四是校企合作,美国企业为高校提供技术与资源的同时,又融合高校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推动自身发展,以达到合作共赢5。3“四位一体”的专创协同育人模式分析以滨州学院为例滨州学院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综合改革6,即“以常规实践教学为基础,以三创中心为平台,以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构建起“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图 1)。目前,全校建有学科门类齐全、虚实结合、软硬件完备的创新创业平台,每个学院均建有高质量的学生社团和创新实验室,并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从资金、师资、服务上有效保障了学生实践、创新、研究、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滨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识基础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常规实践教学专业实验实训三创中心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开放实验室创意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大创项目各类学科竞赛互联网+挑战杯理事会科研创新平台现代产业学院社团活动图 1滨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支撑下,围绕从创新到创业的实践路径,滨州学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建设:一是推动创新成果到创业实践的转化。创新大学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鼓励学生持续改进和完善作品,引导学生提高设计标准,对接市场应用,推动创新到创业既开花又结果。二是完善创新与创业并重的课程体系。丰富和拓展第二课堂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与手段改革。不断提高创业类课程比重和实践能力训练,深化学科竞赛引领下的创新创业融合。三是构建专创融合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学院与学院、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多方协同,在组织机构、制度文件、激励措施、合作共赢等方面健全运行机制7。在此模式的推动下,近三年滨州学院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达到 70%以上,入围 20172021 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位列第32名,人才培养升值空间位居国内高校前列。滨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对于丰富新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FRONTIER PERSPECTIVE62023 年/第 15 期/5 月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大的借鉴意义。4 地方本科院校专创协同育人实践的一般路径和具体方法4.1 树立专创融合的育人理念,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改革地方本科院校要坚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育人理念,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创新创业指导力度,提高创新创业指导水平,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健全“理论+实践”“平台+服务”“项目+大赛”为一体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品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创新实践、从创业实践到未来发展的良性循环和落地生根8。4.2 构建专创交叉的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单独开设创新创业类通识选修课程,不断丰富素质拓展和第二课堂的内涵,提高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的比重,吸收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构建专创交叉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同时面向大学生开展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重点扶持具有技术优势的团队和项目进行创新成果转化,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3 探索专创协同的运行机制,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地方本科院校要不断探索校企、校地、院系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完善包括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在内的一系列保障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实验室等平台的作用,推动行业企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合作对接,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为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落地提供帮助。4.4 多措并举协同育人,实现专创融合专创协同育人强调学生从合作和创新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手段实现:一是多元化教学:提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课程和活动,如:工作坊、创客空间、创业讲堂等,增加学生交流和协作机会。二是团队协作项目:通过共同制订目标、规划任务和协作完成项目来培养协同合作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推动。三是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在线工具和平台,扩大学生的合作范围和互动方式,深化和拓宽学生的认知和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