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超大
城市
绿色
发展
水平
测度
制约
因素
分析
李杨
收稿日期:2023-05-18基金项目:广州市委党校新型智库课题(XKXF202302)作者简介:李杨(1987-),女,湖南岳阳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环境经济;张颖莉(1982-),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党校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摘 要: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北、上、广、深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这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对于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示范价值。通过厘清绿色发展系统内在理论机制并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对以北、上、广、深为典型代表的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究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绿色发展水平依次排序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各城市的短板不一;各准则层的绿色发展水平主要呈上升趋势,但是绿色生活这一指标逐年下降;制约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障碍因素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增长质量,并且绿色生活指标的障碍强度持续上升。最后,提出全面提升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建议。关键词: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测度;转型障碍中图分类号:F124.5;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26X(2023)04-0017-11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制约因素分析李杨,张颖莉(1.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 510070;2.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党校,广东 深圳 518107)陶东杰,陈政弘: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居民再分配偏好王铁成:审视新结构经济学:一个多维视角doi:10.3969/j.issn.1672-626x.2023.04.002夏明:财务学:理性和行为的交响曲江 畅:论智慧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2023年7月 第21卷 第4期Vol.21 No.4 Jul.2023经济理论与热点一、引言绿色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五位一体”,到“新五化”,再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之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城市是人口、产业、交通运输等高度集聚的区域,超大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有活力的核心地区,也是人口激增、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更为严峻的地区。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北、上、广、深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这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绿色转型进程,是绿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2021年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总计达到142381.27亿元,在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2%,人口总计达到8327.25万,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接近6%,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压力较大。北、上、广、深四个典型超172023年7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21卷 第4期大城市的绿色转型事关国家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计,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程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衡量与评价各城市绿色发展的现实情况,并且比照差距、寻找原因,既能丰富新发展阶段的绿色发展理论研究,又能为超大城市释放发展活力、发挥在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提供决策依据。二、文献综述对绿色发展的讨论可以追溯到1966年美国学者Boulding所提出的太空舱经济理论,该理论指出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地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1。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在著作绿色经济蓝图 中提出“绿色经济”一词2,即不会由于资源耗尽而使社会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也不会由于盲目追求生产增加而造成社会分裂的“可承受经济”。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组织、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绿色增长开展了丰富研究,绿色发展的概念从单纯环境保护34逐渐演化,是将生态保护内生为经济发展过程5,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6,是以高效率、低污染、低损耗的绿色模式实现经济增长7,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8,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9。自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对其概念与内涵1013、测度与评价1416、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1719、实现路径2021等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上,已有文献从国家、省域、城市等不同视角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以“绿色”“评价”为关键词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选取并归纳有代表性的文献,将其研究对象和指标选取思路汇总见表1。表1关于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作者欧阳志云等(2009)22李晓西等(2014)23吴传清等(2017)24黄跃等(2017)25王勇等(2018)26李波等(2019)27熊曦等(2019)28滕堂伟等(2019)29陈佳敏等(2020)30郭艳花等(2020)31舒成等(2021)32徐晓光等(2021)16徐晔等(2022)33张仁杰等(2022)34张虎等(2022)35研究对象全国286个城市全球123个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20个城市群全国30个省(区、市)河南省及其18个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长江经济带沿边11个省市吉林省限制开发区12个县市区江西省11个城市全国30个省(区、市)江西省11个城市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全国30个省(区、市)准则层指标无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经济绿色化、生态绿色化和城市绿色化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城市生态产业绿色发展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政府绿色支撑力国土空间优化、自然资本利用、经济发展质量、社会福祉进步、环境污染治理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政策社会发展、经济效率、创新驱动、生态建设、惠民公平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效益、社会福利水平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生态建设、制度供给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创新驱动指标个数121228304538171116274920284439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1)研究对象方面,现有研究多从国家和省域层面出发,或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研究为主,较少文献量化并比较研究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城市绿色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超大城市绿色转型走在前列,以北、上、广、深四个典型超大城18李杨,张颖莉: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制约因素分析市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研究指标方面,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测度结果。已有研究在评估绿色发展水平时缺少理论支撑,指标构建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指标选取较少,所得结果无法全面反映绿色发展实际情况;二是选取大量超过绿色发展概念边界的指标,存在泛化概念问题。例如,含有过多创新、协调、共享等指标,新发展理念中的五个方面边界模糊,难以科学评估绿色发展真实水平。北、上、广、深四个典型超大城市统计数据相对较为完整,缺值较少,因此,本文基于理论推导构建了相对更为系统、更有针对性的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集中体现绿色发展的各个重点领域,涵括能源总量与强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境质量控制的多重目标,同时考虑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3)研究内容方面,对绿色转型的障碍因素进行进一步探索。以“评价测度演化特征障碍因素”为研究思路,通过探究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把握超大城市绿色发展进程与现状,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阻碍绿色发展的影响因子,以期为城市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与政策建议。三、研究设计与方法(一)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前提。在实践中,国际组织所构建的国家间指标体系难以适用于城市层面,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和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因此,本文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基于绿色发展的内在理论机制,并且重点参考和借鉴了该指标体系。但由于城市间资源禀赋不一、统计方式有别、部分数据难以获取,故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代表性和可获取性原则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进行指标替代和调整。绿色发展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又是一种发展的结果,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基于绿色发展系统的驱动作用机制(见图1)。一方面,绿色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在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一是企业层面,主要包括生产中的资源利用(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与污染排放(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质)行为。资源利用主要衡量对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循环利用能力,选取能源消费总量、万元GDP能源资源消耗、废物综合利用率等6项指标。污染排放主要衡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即通常所谓的“三废”排放强度。二是政府层面,主要包括在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相关举措。环境治理是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衡量政府加强城市绿化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环保投资程度,包括节能环保支出、垃圾和污水治理等相关指标。生态保护是绿色转型的保障和基础,是积累绿色生态财富的过程,使用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6项指标。三是公众层面,绿色生活是绿色转型的关键一环,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选取生活能耗比重、绿色出行、人均用能用电用水等指标。图1绿色发展系统的驱动作用机制192023年7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21卷 第4期另一方面,绿色发展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发展状态,是绿色转型的结果。绿色发展兼具“绿色化”和“发展”两大特征,一是“绿色化”,体现绿色转型进程中环境质量的切实改善,从大气、水、土壤方面选取相关6项指标。二是“发展”,体现为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高质量转变,主要评价城市技术革新、产业绿色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选取产业结构、高耗能产业比重、能源消费弹性、创新发展等6项指标。依据上述理论机制,构建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共涵括7个大指标和41个子指标。表2超大城市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指标层X1能源消费总量X2万元GDP能耗X3万元GDP电耗X7废水排放强度X8二氧化硫排放强度X9氮氧化物排放强度X12节能环保支出X13环境卫生固定投资X1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1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X19可吸入颗粒物浓度X20二氧化硫浓度X24森林覆盖率X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30第三产业比重X31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X32高耗能产业比重X36生活能耗占总能耗比重X37绿色出行X38人均生活用能量指标属性逆向逆向逆向逆向逆向逆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逆向逆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逆向逆向正向逆向指标层X4万元GDP水耗X5工业煤炭消耗强度X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10固废排放强度X11危险废物排放强度X15污水集中处理率X16万人公交车拥有量X17万人公共厕所拥有量X21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X22土壤化肥施用强度X23土壤农药使用强度X27公园个数X28自然保护区个数X29自然保护区面积X3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X34研发投入强度X35技术合同成交额X39人均生活用电量X40人均生活用水量X41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指标属性逆向逆向正向逆向逆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逆向逆向正向正向正向逆向正向正向逆向逆向逆向(二)研究方法具体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