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官府下行文书“告示”之...种类功用及体式研究之二十一_赵彦龙.pdf
下载文档

ID:2571132

大小:1.62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古代 官府 下行 文书 告示 种类 功用 体式 研究 十一 赵彦龙
2023 年第 5 期学术研究古代官府下行文书“告示”之功用及体式古代文书种类功用及体式研究之二十一赵彦龙杨舒宇(宁夏大学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告示”是古代官府对属吏、百姓发布有关具体事项的下行文书。作为官府文书大约始于唐朝,宋朝时成为正式官府下行文书,并沿袭至今。目前最早的告示实物出现在宋朝。唐朝时告示之功用主要为官府对下级及百姓明晓、告谕等,其后各朝告示功用在此基础上沿袭并因各朝情况而有所创新。宋朝时告示有了一定的体式,之后历朝告示体式稍有差异。现结合史籍记载、传世和出土告示实物对历朝告示的功用及体式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各朝告示功用发展演变过程、体式沿袭规律等内容,从而了解古代国家政务运行的轨迹。关键词:古代官府下行文书;告示;劝谕;体式中图分类号:G2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33(2023)05-0004-07告示是古代官府下行文书种类,大约始于唐朝,沿袭至清朝并在当代偶有使用。告示的功用主要为古代官府对属吏、平民有所告晓、劝谕及禁约等。其称谓较多,如示、告示、晓示、示谕、榜(牓)示等。目前学界关于告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古代告示内容、语言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探究,如王铭 文种钩沉1,纪迪 清初苏州渔业治理研究以 元和县奉各宪禁止弋猎网捕告示碑 为例2,魏星、曹志君 清同治三年曾国荃金陵善后告示 释读3,卢冬、杨富学青海省档案馆藏明万历二十八年茶马互市告示探蠡4,吴佩林、李升涛 近三十年来关于明清告示的整理与研究5等。关于告示功用及体式的研究,尚未有全方位的研究成果。为此,本文结合史籍记载、古代留存的告示文书等对其发展演变、功用及体式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以达到比较全面掌握其功用和体式的目的。1 古代告示之发展演变及功用告示源于古代官府文书“榜”。自魏晋起,把内容书写于木板、缣帛上,悬挂于官署衙门或城门、集市、通衢路旁的文告或布告,称为“榜”,又作“榜示”。“起先将榜文的使用特色称为告示,后来逐渐将榜别称为告示,实际使用中或称榜、或称告示,以后成为可互换使用的两种公文名称,随着频繁使用中的用途分工,逐渐形成相区别的两种公文。”6清朝,由于告示功用的发展与完善,其种类和称谓愈加丰富,榜文逐渐被告示所代替。民国初年,告示有时也被布告、通告代替。1.1 唐朝以前并无告示文种告示(晓示)在唐朝之前并不是文书种类,而是做动词之用,有告晓、晓示等功用,如 后汉书 载:“是时月氏新与康居婚,相亲,超乃使使多赍锦帛遗月氏王,令晓示康居王,康居王乃罢兵,执忠以归其国,乌即城遂降于超。”7宋书 载:“今新被钞掠,余惧未息,若晓示安危,居以乐土,宜其歌抃就路,视迁如归。”8 魏书 载:“斯盖神祇眷顾,吿示祸福,人042023 年第 5 期学术研究主所以仰瞻俯察,戒德慎行,弭谴咎,致休祯,圆首之类,咸纳于仁寿。”9北史 载:“子建以为城人数当行阵,尽皆骁果,安之足以为用,急之腹背为尤。乃悉召居城老壮,晓示之,并上言诸城人本非罪坐而来者,悉求听免。”10当然,告示作动词之功用为后世告示文种功用奠定了基础。1.2 唐五代告示之产生及功用唐朝时,告示既可以作动词使用,同时兼有官府下行文书种类,其功用是上级官府就某事需向下级官府或官员或民众告晓或布置相关事项等。如 旧唐书 载:“今后天下诸州府,切宜禁断,本处分明牓示,严加捉搦。”11又载:“事关军国,理须宥密,不在此限。如台司勘当后,若得事实,必奖奉公。苟涉加诬,必当反问。吿示中外,明知此意。”12新唐书 载:唐“大和三年,高锴为考功员外郎,取士有不当,监察御史姚中立又奏停考功别头试。六年,侍郎贾餗又奏复之。八年,宰相王涯以为礼部取士,乃先以牓示中书,非至公之道。”13唐元宗 饬州县承敕宣示百姓诏 中也有记载:“凡制令宣布,皆所以为人,如闻州县承敕,多不告示百姓,咸使闾巷闻不知旨意,是何道理?宜令所繇捉搦,应有制敕处分事等,令终始勾当,使百姓咸知。如施行有违,委御史访察奏闻。”14旧五代史 载:“凡有疫之处,委长吏检寻医方,于要路晓示。如有家无骨肉兼困穷不济者,即仰长吏差医给药救疗之。”15又载:“唐同光二年,度支奏请牓示府州县镇,军民商旅,凡有买卖,并须使八十陌钱。”16目前并未见到唐五代时期的告示实物。1.3 宋元时告示发展演变及功用宋朝时告示(晓示、牓示、示)成为官府正式下行文书种类,庆元条法事类“晓示”条载:“某司某事云云。右云云,晓示云云者(前列数事,则云右件)。年 月日书字。内外官司事应众知者,用此式。用榜者准此。唯年月日下书榜字。”17告示的功用基本沿袭唐五代,即告晓、劝谕。如 宋史 载:孙“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且言:如陈留一县,前后晓示,情愿请钱,卒无一人至者,故陈留不散一钱。以此见民实不愿与官中相交。所有体量,望赐寝罢。”18续资治通鉴长编 载:天禧五年五月“戊寅,判河南府王钦若言:渑池县民为盗,亡走。禁其妻,昼则令众,几三百日,迫于饥寒,臣已令本县疎放知在。望告示诸路,有禁留令众,一季不获正贼者,责保知在。”19又载:“初,光以知陈州过阙,未入对,上疏曰:臣先乞下诏广开言路,不以有官无官之人,并许进实封状,颁下诸路州、军,于要闹处出牓示,鼓院、检院、州军长吏不得抑退。”20元史 载:“省台诸臣乞正典刑以示天下,帝犹贷之死,而给还其人口、土田。隆兴府路饥,给钞二千锭,复发粟以赈之。”21又载:元至正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中书省奏以十月初四日皇帝亲祀太庙,制曰可。前期,吿示以太师、右丞相马扎儿台为亚献官,枢密知院阿鲁秃为终献官,知院泼皮、翰林承旨老章为助奠官”22此外,宋元时期告示还分化出凭证功用,如宋史 载:“一姓结为一保,每保不过十人,责立罪罚,当官书押,递相委保,各给吿示,方许投纳试卷。冒牒官降官罢任,或一时失于参照,误牒他族,许自陈悔牒一次。”23宋元时期留存有数量较多的告示实物,如李屯田劝农示、富弼 晓示流民许令诸般采取营运事指挥、刘攽 晓示州学榜、宋庠 赐彰信军三军将吏僧道百姓等为授王随本军节度使示、元成宗 示谕碑、释思川 长清灵严寺下院榜示碑 等。1.4 明朝时告示发展演变及功用明朝时一方面沿袭宋元告示文种和功用,即告晓、劝谕、凭证,如 明史 载:“小民无知,辄被幻惑。乞备录其书名目,榜示天下,使知畏避,免陷刑辟。”24又载:“帝是其言,命都察院晓示百官。越二日,御史李俨以世庙成,请恤录议礼获罪诸臣,且请详察是非。”25皇明经052023 年第 5 期济文录 载:“又如罗阳县黄景明争官占地二十余年。臣召之,推调不至,乃贴告示谕其民,即归本县,而景明只身遂逃。”26明史纪事本末载:“陕西守臣将寘鐇等刊印刘瑾激变罪恶吿示、榜文封奏,瑾匿不以闻。”27另一方面告示的功用又有了拓展,即训诫、禁约等,如史载:“臣以为非旧制所设者皆黜勿留,其留者严示禁约,勿令科害卫士,有不如令及觊复用者逮治之。”28世纬 载:“圣天子尝下明诏,示禁绝矣,而风俗颓败,株连蒂固,势莫能止。”29明朝时留存的告示实物有海瑞 禁馈送告示、王阳明 告示七门从逆军民 等。1.5 清朝时告示发展演变及功用清朝沿袭明朝告示文种及功用,即告晓、劝谕、凭证、训诫、禁约等,如 清史稿 载:“今特晓示,镌石颁布,偿地方官有如前者,以挠扰国政、贻误民生治罪。乾隆四年,户部议准陕西巡抚张楷奏定社仓事例:一,社长三年更换一,将借户谷数姓名晓示;一,令地方官稽查交代分赔。”30又载:“其禁止米谷以及禁期内应运之漕米、军米数目,各告示均须由中国政府颁发,以期共见。二十一日之期限,必须自京报登刊之日起计。限满弛禁之告示,亦须载于京报,使众得闻。”31又载:“成龙詗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32又如 清史列传 载:“日后本地粮食充裕,百姓借烧锅以觅微利,亦谋生一道。若概禁止,诚如圣谕恐不无烦扰。臣当因时酌量,视年岁丰歉,审民力盈虚,或示禁,或劝谕,务使储蓄资生,两有裨益。”33又载“凡关外越人受法匪游勇之害者,关内民人受各军骚扰之害者,咸来赴诉。子材亦视若子弟,恻然怜悯,为之抚恤,示禁告戒诸军。”34清朝时结合告示实物和相关规定,撰写告示时对内容有更明确规定:其一,语言简洁通俗,质朴明晓。福惠全书 之“发各告示”条载:“凡诸晓谕,宜明白简切,勿以词华是炫,所谓妇人童竖皆可知之者也。”其二,随着告示使用范围的扩大,其种类划分也更加精细,如门头告示、二门告示、宅门告示、宾馆告示、关防告示35等。其三,因其不同功用而称谓各异,如“传示”,即通过驿站传递、各衙门传抄公布的告示,“朕既重缮列祖实录,尊藏凤凰楼上,觐扬光烈,传示无疆。”36“牌示”,即张贴悬挂于木牌上的告示,“生童先入至公堂小坐,始出龙门中堂,司道东西点名毕,仍入至公堂交试题,令委员李令仪封门后牌示,约共千三百余名,通场同题。”37“石示”或“告示碑”或“碑示”,即将公文内容刊石立碑的告示,“秉直约郾城共举其事,而躬董督之,币月而水患平,乃勒碑示法后来。”38“安民告示”,即官府为安定民心而发布的告示,“晚间,李、土二公各出安民告示,云察知此举系杨监军(文骢)余孽勾连海寇为祟,大兵到日追剿,城中良民不必惊恐,但烦协力守城,缉拿奸细耳。”39“红示”,即新官上任后用红纸撰写而发布的告示。40清朝时留存告示实物较多,如赵申乔 严饬官方以肃功令示、元和县禁假冒沈丹桂图记示(或称碑示)、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告示 等。2 古代各朝告示之体式虽说告示(晓示、榜示、牌示或示)产生于唐朝,但目前所见告示实物则从宋朝开始,直到清朝止。从宋至清告示实物来看,其体式有继承沿袭,但具体到每个朝代的告示体式来看,则并不完全相同。鉴于此,本文结合实物对宋朝至清朝的告示运行过程和体式进行总结归纳。2.1 宋元时期告示体式宋元时期告示体式一般由“首称+正文+末称+或有押署”四部分构成。首称:某官府+某官职+某某,或据某官府+某某+状等,或某皇帝圣旨,或皇帝圣旨下某某官府等;正文:告示具体内容,因事项多少而确定其篇段;末称:或告示,或各令知悉者,或圣旨俺的,或须议榜示者等;押署:某年月日+某官职+某某等。学术研究062023 年第 5 期北宋 李屯田劝农示 就是一篇体式比较齐全完整的告示,这篇告示刻写在石头上而留存下来,收录在清人王昶金石学著作 金石萃编。现移录其影印件如下:上揭宋朝告示之政务处理过程则很直接,即由提刑屯田员外郎李 直接发往下属或民间进行广泛劝谕,期间并未经过其它衙署的转发。首称:“劝农事 提刑屯田员外郎李”,即某事+某官府+某官+某某(一般只写姓)组成;正文:该告示的具体内容,该告示的内容比较单一具体;末称:缺失;押署(或为刻石押署):“大宋嘉祐六年辛丑六月一日龙隐岩释迦寺傅天台祖教沙门上石”,即由年月日+某官府某官某某+上石组成。宋朝刘攽 晓示州学榜,从该告示整体内容来看,其政务运行过程则是州府先接到州学教授有关“诸生不遵规矩,及侮玩师长”事之状文后据此向所属州县发布规范学校有关制度之告示。该告示首称:“据州学教授状”,即据某官府+某官职+状组成;正文:该告示具体内容;末称:“告示,各令知悉者。”42即由文种+具体要求的惯用语组成。元成宗 示谕碑,该告示之政务运行过程则是皇帝向寺庙宫观颁布优待和尚、传教士、道士等圣旨具体内容,由皇帝直接发布,寺庙宫观刻写在碑石上以示传扬。首称:“长生天气助里大福阴护助里皇帝圣旨:管军官人”即由元朝皇帝圣旨开头固定语+皇帝圣旨组成;正文:该示文具体内容;末称:“聖旨俺的。”即皇帝圣旨;押署:“年八月二十四日,上都有时分写来。”43即由年月日+某地某时写组成。元释思川 长清灵严寺下院榜示碑,该告示的政务处理过程则是释教都总统所先接到释思川有关“时常有一等不畏公法僧俗人骚扰僧众,有碍念经告天祝延圣寿祈福等事”之状文后引用皇帝圣旨而向民间发布的应优待僧人、寺院等告(榜)示。首称:“皇帝圣旨里,帝师下诸路释教都总统所:”即由皇帝圣旨+某官府或某官下某官府组成;正文:该告(榜)示的具体内容;末称:“须议榜示者。”即固定套语;押署(立石押署):“大德十年岁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