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建设——以5D融合课程为例_詹翔.pdf
下载文档

ID:2571129

大小:2.11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教学改革 融合 信息技术 建设 课程 詹翔
14学 校课程建设2023.15.中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教学魅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针对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从信息技术课程的 5D 融合角度出发,将教学改革融入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各个阶段,以此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高效融合,从而丰富学生理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并进一步提升与培养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因此,从 5D 融合视角出发,展开信息技术与学校特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对中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一、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简述从教育的发展理念来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5G网络技术的迅速融入,带来了人类社会的重大“革新”。当代中学课堂教学想要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从多角度出发,聚詹翔以 5D 融合课程为例摘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高速拓展,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人才培养重点,逐渐向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中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特色课程,其实践化应用与教学方法改革密切相关。本文将教学改革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以中学特色课程建设为研究方向,以 5D 融合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作为研究实例,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等多重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策略与手段,以期通过 5D 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助力新型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当代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发展。关键词教学改革融合特色课程5D 课程信息技术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焦信息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特点,以信息技术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而实现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特点的综合性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极强大的拓展性特点,它能够与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美术等各类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并能够在“智慧”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进而增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以信息技术特色课程建设为前提,展开教学改革研究,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学教育体系的新任务与新责任。与此同时,在各学科的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形成具有跨学科整合特点的 5D 智 慧课程体系。这里的 5D 课程所指的是:利用 Data(数据)确定学生个体的基本学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点建立差异化的 Demand(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Delivery(传递)课堂教学情境,展开具有 Dive(深度探究)特点的探究式教学,进而打造出 Dynamic(动态、活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见图 1)。从图 1 中能够看出,在这 5 个“D”的引导与作用下,通过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教师多元化课堂教学优势,能够有效激图 15D 课程体系 5 个重要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DOI:10.16704/ki.hxjs.2023.15.01015学 校课程建设2023.15.发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具有信息化特点的 5D 智慧课堂教学模型。二、5D 融合课程的实施方式分析以信息技术作为中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实施内容,在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实施 5D 融合课程建设,首先需要遵循中学生个体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中学生的主要社会生活经验,并通过科学的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对 5D 课程体系的认知。例如,在机器人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学阶段所展开机器人课程教学,需要针对学校的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特点,展开适应的课堂教学体系与教学目标研究。(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数据,进行精心备课在本文的具体研究环节中,将 5D课程体系从 5 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将相关的课程建设融入到信息技术应用环节之中,通过教学媒体的多元化与广泛化使用,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特色学科的良好建设。机器人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前提的课程,该课程的知识核心概念相较其他课程更加抽象,且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动手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想要提高机器人课堂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机器人教师展开精心备课。只有抓住机器人课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 PPT、APP 教学平台等各类资源,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在实践化的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才能够让 5D融合课程突显其特色化与个体化特点。(二)针对机器人课程需求,让课堂旋转起来传统的机器人课堂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模式局限性,机器人课堂教学内容偏于抽象化与模型化,在知识内在转化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及学情原因,无法迅速掌握课程重要知识点。以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针对学生的机器人课程需求,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法,来拓宽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面,通过短视频来开阔中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迅速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融入,领悟机器人课程教学内容,并提高自身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想翻转中,促进机器人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刻化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三)引入课程思政理念,传递课堂教学关键目标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下,将新时代德育素养教育融入机器人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协作,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与领悟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进知识的积累,进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影响下,促进机器人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融合,能够创新性地以教育信息化提高机器人课堂教学质量。(四)利用媒体互动手段,深化教学“动态”效果在信息技术的融合过程中,充分利用“静媒体”与“动媒体”制作具有动态效果的机器人课程课件,并依托项目化教学方法,将机器人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在每个单独的教学项目中实施模块化教学,以“动态化”“分解化”的教学过程,使复杂难懂的机器人实践课程“简便化”“单一化”,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机器人课程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简化后的教学模块知识点,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理解起来更加深刻,运用起来更加能得心应手,显著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尝试以思维导图绘图文本来构建机器人课程的知识体系,在微课短视频辅助作用下,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机器人课程教学案例,体验机器人拼搭与 scratch 编程的乐趣,进而在机器人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中,实现机器人课程的“与时俱进”与动态发展。(五)通过远程信息模式,构建虚拟动态教学环境在“互联网+”时代发展新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 5G 网络技术相融合,构建虚拟现实动态教学场景,能够为机器人课堂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体验,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强化对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中学机器人课堂上,教师尝试通过远程信息调用模式,将虚拟技术引入到机器人课程之中,利用编程软件构建动态的计算机编程教学情景,丰富中学机器人课程的教学素材,并通过实时的教学引导,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机器人编程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机器人编程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当代中学生的参与感与创新力。与此同时,在构建虚拟动态教学环境过程中,机器人教师采用问题导入教学法,在展开具体化的虚拟机器人编程设计之前,提出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操作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主动进行程序设计与代码编程,进而提高“动态”虚拟教学环境的机器人课堂融入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机器人特色课程的融合。三、基于 5D 融合课程的特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与手段在核心素养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16学 校课程建设2023.15.善的新时代背景下,具有 5D 融合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并能够从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思维角度出发,组织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将 5D课程的 5 个重要关键词有机融合,能够在有效节约教育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当代中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并更好地促进当代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 进步。(一)以信息技术促进 5D 融合课程学习理念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一项重要科技产物,在自身的迅速发展中,潜移默化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为教育体系带来了深度的革命。在知识技术频繁更新的信息化时代,5D 融合课程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要教学指标。依托信息技术,充分融合5D 课程学习理念,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水平,以“数字化”时代作为媒介,通过对数据信息和需求的认知,来传递与探究具有动态特点的中学特色课程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对特色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促进当代中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与特色化进步。(二)以信息技术促进 5D 融合课程教育模式的改变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我国中学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大都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且在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上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指向性”特点。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规划严密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的活跃性。过于死板的教学体系,严重影响了中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大多数中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很难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创新能力。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就需要突破传统封闭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并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信息技术资源融入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之中,同时以 5D课程作为教学载体,突出知识获取的灵活性与高效性,提升学生个体对信息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在促进师生交流与沟通中,达到对特色课程实施良好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与此同时,中学特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还需要依靠教师群体的努力。只有从自身角色出发,转变教师主体的角色定位,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而并非主导者,使其协助学生构建特色课程知识体系,才能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引导下,丰富教学内涵,不断推进学生开拓、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促进当代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三)以信息技术促进 5D 融合课程动态教学理念的践行近年来,我国各阶段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推动了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动态发展。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历经多年的揣摩与实践化尝试,逐渐转移为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围绕当代中学生的成长过程,需要将信息技术主动融入到中学生培养体系之中,不断优化与突出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5D 融合动态教学理念的融入,还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热情,拓展中学生的课程教学深度与广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高速发展。综上,在我国教学体系不断改革与完善的新时代,将“互联网+”作为中学教学的主体媒介,实现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以 5D 课程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能够有效推进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力度,并能够在特色课程相关数据需求的融入中,促进特色课程信息的传递、探究与动态发展,进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培养当代中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5D 课程的融入能够在教学方法的融入与改革中,充分激发教师的课堂教学激情,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进而为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核心素养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与良好的教育舞台。参考文献:1 毛建西.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实践 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4):91-94.2 张超,姜景山,何培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5):9-12.3 易斌.融合信息技术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3):80-82.4 张义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下的教学改革 J.新课程研究,2020(11):75-76.5孙海燕,叶青云,李培枝等.探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教学模式改革 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33-134.(作者詹翔,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校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