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学习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为例_李炯标.pdf
下载文档

ID:2570885

大小:1.58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服务 学习 视角 社会工作 专业 社会 服务项目 管理 课程 李炯标
第44卷第4期Vol.44 No.42023年8月Aug.2023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21-12-31基金项目: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1-C-14);2018年韩山师范学院课程思政项目(项目编号:KS201801);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80392)。作者简介:李炯标(1983-),男,广东汕头人,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硕士。服务学习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以 社会服务项目管理 课程为例李 炯 标(韩山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广东 潮州521041)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具有以实践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和结果导向的应用性。文章基于服务学习的理论视角,以高校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为行动研究载体,将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实践与项目的服务实践有机融合在行动研究的整体框架中进行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课程具有教学场域回归日常生活、教学过程强调师生共学、教学策略串联时空以及教学成效上实现师生关系重塑等优势,但服务学习模式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资源不够、评价体系不明和组织管理不足等问题,应加强在地化的服务学习,在资源上进行内外整合,建立相对客观和标准的课程实践体系以及进一步完善课程的组织管理等,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实践的任务目标和成效要求。关键词:服务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管理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883(2023)04-0067-09DOI:10.19986/ki.1007-6883.2023.04.010社会工作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科,社会工作教育强调价值内塑和能力培养并重,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形式培养应用性的实务人才。由于行业生态存在缺资金、缺项目、缺平台和缺人才等发展困境,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多于实践实务的操练,“教育先行”的模式引发“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困境愈发凸显,由此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所学”与实务能力“所为”存在较大的现实鸿沟。因而教学资源和行业支持比较缺乏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基于服务学习的理论视角,以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为研究载体,探索欠发达地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模式,以更好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理论视角:服务学习及其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关联性“服务学习”一词是1967年由美国南部地区教育董事会首先提出的。服务学习以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是一种基于课程、载有学分的教育经验,其核心是课程学习、社区服务和经验反思的结合;学生在服务中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服务质量;1用从服务中积累的经验促进专业发展,在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 67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进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因而,服务学习注重学习的实践性和服务的反思性,形成“学习(知识)服务(社区)再学习(服务后反思)再服务(反思后改善)”的螺旋学习模式和实践形态。服务学习具体包含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在社区中参与和在行动中反思四个核心要素。3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性体会和生活化实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服务学习理论视角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需要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中才能运用到中国的社会环境当中来,并非“拿来即用”,这一点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理论发展都有一个本土化的反思过程,而服务学习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行动中的学习模式,强调反思和服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4从学科特点来看,社会工作教育注重实践,而服务学习也是以实践和行动为核心的。5 因此,在社会工作实践性课程中倡导和运用服务学习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契合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取向,能更好地推行知行合一,“学知识”与“做服务”相互融合,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行动与研究同行并重,进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与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使命和本质属性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社会工作专业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具体运用了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焦点小组等资料收集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召开课程座谈会;也通过现场观察、参与实践和督导协同等活动,全程观察、记录学生有关的学习行为和实践活动。同时,本研究也运用了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相关的服务文书如项目计划书、项目中期报告、活动记录文书以及督导记录表也是本研究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笔者也尝试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课程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行动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范式,集研究、教育和实践于一体,是一种专业实践形式和研究过程,目的是生产一种能够促进社会改变的有用的知识,让学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6行动研究也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反思性研究。7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实践包含了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实践以及师生共同的专业服务实践等“三重实践”,本行动研究基于服务学习的理论视角,探索其中行动的内在逻辑、教学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二、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行动实践H学院地处粤东地区,于2013年开始招收首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是近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新调整的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程,课时为72学时,共4学分,该课程是在学生已修完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并完成了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讲授有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需求调查、服务设计、过程实施、成效评估等知识内容,其中课程实践共有24个学时。该课程具有综合实践性的特点,注重整合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运用,具有凸显知识学习和能力运用并重的综合属性,并培养学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反思精神。(一)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安排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笔者遵循服务学习所包含的准备、行动和反思的价值理念和周期特征,将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环节大致分为筹备设计、服务实施、评估反思等三个阶段,整个阶段大约18周的时间,体现从理论学习、设计服务、论证服务、初步服务、再学习、再服务到评估服务的交替过程(具体见表1)。筹备设计阶段主要以教师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为主,通过对有关社会服务项目理论知识的整体性讲授,使学生初步建立社会工作项目的知识框架,进而识别项目的问题需求,做好服务的设计规划;而服务实施阶段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专业服务实践,把设计方案中的思路转为现实的服务行动;评估反思阶段指师生一同将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进行融合思考,对项目的程序逻辑、方法策略、资源整合和服务成效等进行评估总结。总体上,服务学习型课程实践模式的实施,教师融合了教学者、督导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等多重角色,而学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者、服务的提供者和实践的反思者,整个过程实现了师生多重角色的综融,推进教师和学生双重能力的建设。68表1社会服务项目管理服务学习的逻辑体系教学时段第1-6周第7周第8-9周第10-12周第13-14周第15-16周第17-18周教学任务理论知识讲授项目需求和方案设计项目方案点评和修正初期实施中期汇报、评估与修正后期实施末期评估、课程总结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讲授法、小组讨论、参与式观察、小组讨论和现场演示参与式讨论、演示参与式观察、小组讨论和现场演示案例点评小组讨论参与式观察、讨论案例点评小组讨论教师角色组织者教育者引领者协作者评估者指导者指导者协作者评估者指导者指导者协作者评估者研究者学生角色参与者学习者设计者实践者主导者反思者主导者实践者主导者反思者主导者实践者反思者总结者服务与学习的交替理论学习设计服务论证服务初步服务再学习再服务评估服务总结学习(二)2017级和 2018级的课程实施及改进措施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共有47人,笔者按照学生自愿组队的原则,将全部学生分成7个小组。在本级的课程实践中,囿于学校疫情管控以及课程活动经费等因素,在校外开展实践服务的学生有2组,其他5组在校内开展。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初期,笔者针对项目的服务对象、实践场域和问题需求等主要内容,向学生做了初步引导,其他方面最终由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并确定。本级学生课程项目主要涉及到社区农村老年人、校园环保倡导、大学生性别文化教育、大学生情绪释放等议题和领域(具体见表2、表3)。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教学的问题,如学生常常困惑于无法识别项目需求或难以激发立项的灵感;或者由于课程的项目周期短,项目往往面临随着课程结束而出现“夭折”的状况;或是项目课程在校园或外部社区的影响力比较弱,难以带动其他年级学生的参与,往往是“教育先行”而“实践后发”的模式。表22017级社工课程实践项目简表项目名称S村老年人隔代教育秋风扫鸭梨大四学生减压项目“节能倡导”项目社工路 不迷茫社工专业学生个人成长规划项目关注女学生健康教育“器材你我共享,运动无限精彩”共享体育器材项目“重拾社光记忆”社区文化服务对象S村65岁以上,有孙辈照顾和教育需求学生宿舍D区大四学生校园教学楼电梯使用者2019级社工专业学生教学楼的师生学生宿舍D区学生S村社区青少年服务目标及内容缓解隔代教育的照顾压力,传授有关的照顾技巧和方法缓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压力在教学区倡导环保绿色的方式,培养校园社区环保节能的宣传队推动专业内部跨年级的联系,打造专业就业、考研和实习分享机制和平台倡导关注女性健康的实际行动,性别平等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营造热爱运动的良好氛围推动青少年关注乡村历史文化,发挥农村老者文化传承的使命和作用 69表32018级社工课程实践项目简表项目名称“予她力量,一路同行”女性健康项目“捂紧钱袋子”防电信诈骗项目解忧项目关爱S村独居老人服务项目教师公寓社区组织发展计划学生宿舍D宿舍“共享+”空间改造计划服务对象教学楼女性学生政法学院在校学生政法学院在校学生S村中能正常交流、没有身体障碍的独居长者教师住宅区学生宿舍D区A栋服务目标及内容在2017级关注女学生健康教育基础上服务升级,更加注重持续性发展通过制作和发布大学生自编自演“剧本杀”等形式进行宣传项目与2017级有延续,通过新媒体系统建立大学生心理和情感的表达平台在2017级“重拾社光记忆”社区文化项目上升级,通过撰写生命故事,使其具有教育性和传承性协助有关单位推动社区活动,并推动社区业委会组织的培育在2017级共享体育器材项目基础上升级,打造学生宿舍区公共空间,清理废旧自行车,并谋划举办社区公共活动等活动三、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行动反思对学生教学实践的行动效果进行访谈表明,大多数同学认为社会服务项目管理课程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学习、实践学习和反思学习。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主动学习、课程实践的积极参与和对自身服务行动的深刻反思,表明学生在个体专业的知识层面、情感层面和价值层面都有产生了积极的变化,具体如下。(一)服务学习的教学场域:立足生活场景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互动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它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主体形态,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8中国社会工作需要建构以生活为本的理论体系,让人们在扎根现实生活的同时推动现实生活的改变,呈现人与环境循环影响的生活逻辑,从而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保证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拥有现实基础和自身社会历史的独特性,不再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附属。9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需要立足具体的生活场景,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本身也是生活的实践,其内涵在于扎根真实生活,改善现实生活,追求美好生活。因此,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实践教学也应该体现回归学生日常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立足学生生活的需求、现实能力和可及资源,设定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策略、场域、议题和内容等。于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