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色山矿坑花园及其游客中心的设计_李泳征.pdf
下载文档

ID:2570771

大小:2.33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七色 矿坑 花园 及其 游客 中心 设计 李泳征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53,No.4,2023工业建筑2023 年第 53 卷第 4 期199 工程实录七色山矿坑花园及其游客中心的设计 李泳征1李其郅1崔振美2(1.UUA 建筑师事务所,北京100035;2.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摘要: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和产业升级转型,矿业废弃地大量涌现并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为充分利用废弃场地,实现变废为宝,促进城市生态修复和空间修补,针对七色山矿坑花园及其游客中心项目,开展了基于场地条件的适应性构建探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露天矿;适应性再利用;游客中心 DOI:10.13204/j.gyjzG21123004Design of Qiseshan Quarry Garden and Its Tourist Centre LI Yongzheng1 LI Qizhi1 CUI Zhenmei2(1.United Units Architects(UUA),Beijing 100035,China;2.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Plann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Abstract:With the deple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mining derelict lands have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and gradually come into public view.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derelict lands,turn waste into treasure,and promote urb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patial repair,the adaptive construction of Qiseshan Quarry Garden and its visitor center project were explored based on site conditions,which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research or design in related fields.Keywords:mining derelict land;ecological restoration;open-pit mining;adaptive reuse;tourist center 第一作者:李泳征,男,1983 年出生,硕士,英国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特许会员。电子信箱:liyongzheng0528 收稿日期:2021-12-30 传统工业时代的矿产开采,形成了众多“大地伤痕”,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还造成了土地闲置等社会问 题。据 不 完 全 统 计,我 国 现 有 矿 山 中,“成长期的矿山占 19%,成熟期的矿山占 68%,衰落期的矿山占 13%。我国已关闭或将关闭的矿山超过 300 座,还 有 50 多 座 矿 城 资 源 处 于 衰 减 状态”。1 截至 2012 年,我国已经公布了三批(分别于 2008 年、2009 年、2012 年)共 69 个资源衰退型城市。大规模开采加速了资源的枯竭和自然条件的恶化,直接导致资源型产业停滞不前,2从而形成大量矿业废弃地。而在一些有价值的矿业废弃地中,存在着破坏性盗采、保护力度不够、荒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矿业废弃地既拥有自然属性,也具有人文属性。依托其自然属性进行改造利用,可建设成生态花园、大地景观等。依托其文化属性进行创新型利用,可衍生多种功能,包括矿业文化展示、生态疗养、历史文化探访等。其中,结合这两种属性建设矿坑花园小镇也是较为新颖的做法,能形成集观景、探访、娱乐、交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于一体的创意集群。3以青岛平度七色山矿坑花园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及游客中心设计为例,通过实地勘察及相关文献研究,对矿坑花园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矿业废弃地适应性更新的策略,为实现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1工程背景及现状问题1.1工程背景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项目位于山东省平度市崔召镇东北郊,总体规划用地面积为 118.5 万 m2,项目所在地是废弃的露天采石区,四周均为工业企业,西北侧为平度市中等职业专业学校,无大型居住区和商业区,是一个位于城市郊野地、带有风景区尺度200 工业建筑2023 年第 53 卷第 4 期的特色园区,具有浓厚的后工业遗址特征。上位规划将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定位为环渤海湾城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矿坑遗址生态恢复示范园、世界原生态旅游小镇的“世博园”(图 1)。图 1上位规划下的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Fig.1Qiseshan Quarry Garden Town in the upper planning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根据地块特色分为六大功能板块:矿坑花园区、生态花海区、生态农业区、维多利亚风情小镇区、健康养生区和小镇配套区。作为矿坑花园小镇门户的游客服务中心位于生态花海区(图 2)。图 2生态花海区规划Fig.2Planning for the ecological flower sea area1.2现状问题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项目基地前身是一个废弃的露天采石场,于 2017 年停止开采。在早期开采过程中,山体破坏严重,主体采石宕口深为 50 m,周长约为 500 m,周边受采石影响而被破坏的植物面积达 5 万 m2,受到干扰的农田、林地范围更广(图3)。4 山体遍布石渣碎石,原有绿化植被几乎荡然无存,被破坏的植被靠天然恢复至少需要 100 a,裸露的山体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2环境设计 矿坑花园的营造2.1基于“城市双修”理论的环境治理“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是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改变城市发展方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理论。5其中,“生态修复”是指通过生态再图 3开采后遗留的巨大宕口Fig.3Huge pits abandoned after being mined生的手段对破坏的山、水、林、田、植被和各种废弃地进行恢复,从而恢复生态景观,构建城市生态网,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而“城市修补”是指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系统恢复城市功能体系和承载空间。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依据生态修复的要求,更新矿业废弃地功能,对景观进行重塑,建设功能完备、带动周边经济文化发展的矿坑花园,将废弃的矿山土地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补齐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有效衔接,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6就七色山矿坑花园而言,巨大的采石宕口是人类活动给自然留下的伤痕,如今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纳入了景观和建筑等要素,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互动的场所,传达出被遗弃的矿坑也可以重获新生的理念。过去遗留的伤痕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诉说着矿坑的历史;如今,花园里生动有趣、生机勃勃,吸引着人们前来探险,展现了矿坑的现在。这种反差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冲击,形成独特的体验和感知。2.2矿坑花园的生态修复措施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是整治中的重点环节,是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生态示范区的探索试验项目,具有传递生态花园理念、展示矿坑景观意向的样板作用。因此在其规划设计中综合运用了生态相关理论方法,提出了具体微观的生态恢复举措,以期实现区域生态复兴的目标。水环境恢复、土壤优化、采石宕口修复等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涉及采矿、景观生态、环境生态、地貌、植物等多方面内容。7通过对场地地形、土壤、水系的梳理分析可知:七色山矿坑西部地形平坦且有现存沟壑,可进行挖土造湖;东部地势较高,适合植物景观营造,打造层林尽染的山林景观。七色山矿坑花园及其游客中心的设计 李泳征,等201 在规划设计前充分调研分析场地降水量、土壤条件等现状因素,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并且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物和有毒废弃物,下渗不会造成地下水污染。8 建筑用地地形现状较为平坦,方案设计考虑地形起伏和植物群落对雨水流速的影响,利用开挖、整形水体产生的土方合理设计堆筑小地形。目前,很多雨水花园为了保证观赏效果,采用了因季而异的花坛式种植模式,养护成本高,且雨洪管理效果差。9因此,合理选择适合雨水花园生境的植物种类,采用近自然混播模式,种植复合层植物群落,错层次消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不仅解决了雨水排放和污染物过滤的问题,还创造了优美丰富的植物景观环境。在规划布局上采用“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形式,建筑高度和体量严格控制,各功能建筑在用地形态上避免连片发展。3建筑设计 游客中心设计3.1建筑设计策略在恢复自然生态的同时,新建建筑的设计也要遵循顺应自然的属性。王建国院士指出:如果建筑所在场地具有某种自然属性,建筑师就应该考虑使建筑成为自然风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自身也应当成为其中景物,这就是结合自然、融于自然的建筑设计。10七色山矿坑花园游客服务中心,场地位于巨大的采石宕口中,荒芜的宕口是采石场留下的工业时代的记忆。因此,游客中心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新建建筑与原场地的联系,通过有场所感的空间塑造和当地干挂石材、折面屋顶等建筑元素的再现来表达对原场地的工业记忆;另一方面,要对采石宕口进行生态优化,将优质的景观资源充分融入游客中心的视野,营造人与山林互动的生动氛围。由于七色山矿坑花园的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其去掩盖伤痕,还不如直面并展露这些破坏,从而使人们更加尊重和敬畏自然,这何尝不也是一种环境教育?与安藤忠雄的地中美术馆(Chi Chu Art Museum)将体量完全嵌入地下,使建筑消隐于环境中不同的是:七色山矿坑花园游客中心用一种尖锐、强悍的建筑语言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生态破坏(图 4)。3.2建筑形体生成游客服务中心犹如游览旅程的开端。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是在理解七色山矿坑花园建设背景的前提下,从围院、补痕、营造、融景、创线、揽胜六个方面展现其如何使建筑以一种尖锐、强悍的姿态屹立于图 4游客中心鸟瞰Fig.4A birds view of the tourist center地景环境,并在人与山林之间创造出丰富的观景路径和场所的策略和方法。3.2.1围院建筑体量面向北侧的花园景观,采用半围合式庭院布局,包括服务性质的商店、餐饮、卫生间、展览和花园管理等功能。半围合庭院呈环抱之势,向内引入花园景观,向外保持完整形象(图 5)。图 5游客中心庭院Fig.5The courtyard of the tourist center3.2.2补痕为了唤起场地的回忆,游客中心的设计概念取义“大地之痕”,用一种尖锐、强悍的建筑语言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生态破坏。“裂痕”起自北端,建筑从大地中升起,向南缓慢爬升至二层,形成上扬的屋顶。这种设计模糊了大地与楼层的界限(图 6)。图 6游客中心外观Fig.6An appearance of the tourist center3.2.3营造建筑立面退进有度,营造檐下灰空间。户外设有多个台阶、通廊和平台,形成了丰富的步行空间体202 工业建筑2023 年第 53 卷第 4 期验,让游客与建筑之间产生自然而积极的互动,同时也提供了观赏花园的多重视角(图 7)。图 7游客中心二层室外平台Fig.7An outdoor platform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tourist center3.2.4融景通过室外阶梯登上屋顶,在彼此联通又相对独立的屋面漫步观赏,既可将周遭旷野尽收眼底,亦可远眺宕口山色,是最具活力的观景路径(图 8)。站在屋顶平台上俯瞰广袤旷野,矿坑花园的各处景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