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面向
时代
卓越
人才培养
大学
写作
课程
创新
发展
金立
29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第3期写作是知识、表达、思维、文化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集中体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教育革命的加速汇聚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机器革命向纵深推进,“全人”教育思潮正在引领全球高等教育变革,信息技术与认知科学推动着教育 1.0 向学习 2.0 创新发展。写作能力成为了新时代大学生所需具备的一项核心能力,进而对大学通识教育尤其是卓越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大学即便是一流大学在培养大学生写作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如何改变现状,从而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升与思维、表达相关的综合素质?这是目前大学通识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浙江大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这一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于 2021 年 3 月应运而生。围绕“大学写作”课程,统一思想,发展理念,打造团队,创新机制,现已初步建成了一门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有理、有料、有味、有用”的量大质高的创新课程。2021 学年已经面向材料、化工、高分子、能源、农学、动科、生工食品等部分专业开设,共有 45 个教学小班,覆盖 1400 名大一本科生,2022 年扩容至 2500 人。本着边建设边完善、稳扎稳打、持续推进的理念,努力通过三到五年时间覆盖浙江大学 6000 余名一年级新生。下面,我们将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指出目前写作存在的普遍性误区的基础上确定“大学写作”应有的科学定位,然后围绕这一定位从理念和举措两个方面做出具体论述,力求在对浙江大学“大学写作”课程建设的过程和阶段性成果进行整理和反思的基础上,抛砖引玉,希望可以为全国“大学写作”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写作学做一点理论层面的探索和实践层面的尝试。一、存在的误区写作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反映见闻感面向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学写作”课程之 创新与发展金 立摘 要:随着“全人”教育思潮的到来和“六卓越一拔尖”2.0 计划的不断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成为了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目标。写作是知识、表达、思维、文化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集中体现,而写作能力亦可视为新时代卓越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写作在大学教育中具有枢纽地位。基于枢纽的定位更好地推进大学写作课程建设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浙江大学在“内涵发展理念”和“创新动力模型”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并初见成效。关键词:大学写作;枢纽地位;分析性;三式;主题引领金 立,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哲学学院教授,浙江省逻辑学会副会长。5金立.indd 295金立.indd 292023/3/22 15:512023/3/22 15:5130思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作者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以篇章的形式表达的对世界的某种认识过程。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被纳入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写作能力也始终被视为优秀大学生的重要表征。然而,从 20 世纪 90 年代大学普遍开设的“应用文写作”和“大学语文”到后来取而代之的各个专业自行开设的各式写作课如“论文写作”“公文写作”“科技写作”等,总体而言,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合理的体系,教学方法和内容也流于陈旧,与此相对应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不尽人意,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现状是与长久以来在写作方面存在的误区密不可分。只有从认识的误区里走出来,才能以全新的态度和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大学写作的相关工作,拿出科学可行的方案,努力达成预期成效。误区之一:写作是情感性的。这是长期中小学语文教育导致的习惯性认识,但写作在大学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中学教育中的写作多由中文系毕业的语文教师指导,且习惯于用笔书写,多采用文学性、情感性、叙述性的表达;但大学教育是一个从精微的专业知识入手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写作相伴左右,“说理性”也可以是“分析性”成为了其更细分更核心的本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明确指出“提升写作能力,从关注逻辑开始”1。因此,大学阶段尤其的一流大学,势必要将写作从“情感性”的传统认识上转变到为学术研究打基础的“说理性”上。“说理性”并非只说理,只是侧重于说理,同样兼容情感,或者说是情感表达建立在更深切的洞察和认识之上,这是一个人到了大学阶段接受了高阶知识后在写作上做出的自然而然的跨越。误区之二:写作仅仅是一种技巧。论语 雍也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写作既与思想内容有关,也跟语词章法有关。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为了作文达到高分,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呈现出强烈的程式化、技巧化的功利性倾向。与此相应,当今社会上诸多畅销的写作书籍,也都带有很强的技巧暗示。如著名的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和人文学科学术写作指南,以及史蒂芬.平克的风格感觉:21 世纪写作指南,书名无一例外的均有“指南”二字,往往侧重告诉人们怎么规范地写作、引用、铺成篇章段落,但这些指导都只是表层的,容易导致一些偏狭的取向。写作与技巧有关,但更深层是与思维训练有关。因此进入大学后,不能简单地将写作看成是一种技巧性的训练。面对如此广阔的学科领域,写作的能力更是一种宽泛的、人人都需要的重要能力。误区之三:写作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写作是一种实践性技能,虽然与理论知识有关,但更需要实践训练。这一认识虽然在高校获得普遍认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是因为认识不够深切,或者是因为受到已有的办学条件和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写作课程往往停留于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性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内课外、听写之间”的多重互动,往往忽视学生的思维启发效果和课堂融入度。依托的教材也多数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原则、技能、方法,缺乏典型案例的呈现和深入到具体问题分析的干货内容。推行单一的讲授型教学,缺乏学生具体的写作实践和写作体验,学生可以说出一堆大而空的理论知识,仍然不敢写、不会写、不善写。随着大学教育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学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所谓理论再多,不去写,终究还是不会写。如清华大学率先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采用“一个问题写到底”的思路,把重点落到了“写”的行动上。浙江大学将“大学写作”设置于“博雅技艺”一这类,将“写出好文章”确定为所有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行小班制,并在教师、助教以及同学的三重沟通中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实践多种写作训练。复旦大学虽然没有开设普遍意义上的写作课程,但一直高度重视写作在大学学习中的核心作用,并将写作切实地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与获取的全过程之中,5金立.indd 305金立.indd 302023/3/22 15:512023/3/22 15:5131致力于用“写”的方式架构起知识的体系。误区之四:写作仅仅是一门课程。从本质上说,写作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写的过程和结果。其实,写作同时还是思考。“写作并不是思想的简单记述,它能够对思想进行提炼、打磨和检验还能创造思想”2。写作与思维、思想、论证,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理解都密切相关。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一关联甚至远超我们的想象。人们对于世界丰富性、多层次的认识,也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语言越薄弱,感知世界的能力也越弱,语言的丰富性表现的是对世界超强的捕捉能力。二、写作的枢纽地位无论是西方Liberal Art教育中的“前三艺”,还是中国的古代教育中的“六艺”“四书六经”,都体现了对语言的规则、程序、文采的高度重视,可见写作在中西方文化中起到根基性的作用。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大学写作”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是恰当的界定并获得了普遍认同。写作课是美国所有专业大学毕业生选修比例最高的课程。耶鲁大学认为,写出优美的文章,是博雅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州大学对其所有分校的本科新生提出修读入门级写作课的要求。清华大学率先成立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将“写作与沟通”课作为通识课的重要组成并要求全体本科新生修读。现在国内各大名校包括清华、复旦、浙大等,都开始将原来作为“辅助性技巧”的写作慢慢转变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孙向晨教授一言以蔽之:“写作在大学通识教育中起到了枢纽作用。”(本文第一、二部分的核心观点主要根据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教授为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做的讲座“写作在通识教育中的枢纽地位”中所提出的思想进行概括与总结并结合浙大的写作实践而完成)。“枢纽”一词出自文心雕龙 序志,指的是“重要的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写作的枢纽作用做如下三方面的解读:第一,写作可以将所有的知识加以连接。写作面对的往往是一个问题,在写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调动的是方方面面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为写作提供了材料。调动哪些知识?如何整合知识?既是对知识的运用,其本身也是一种更深度的学习,只有经过了这样的过程,知识才能把握得更扎实。学生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学习是一个集输入和输出为一体的信息整合过程,如何将自己所学知识很好地融汇并呈现出来?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很好的整理并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第二,写作是提升我们的感知能力的关键。提升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写作在“整理和感知世界的经验”并“表达对世界认识”的过程中,将“我”与世界建立了深切的关联,同时提升了感知能力。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维特根斯坦说“语言就是世界”,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无法将语言这一完整的意义体系剥离在外的,这恰恰是人类对其他动物的一种超越。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更深刻、更宏大亦或更精微的理解,借助文字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进行提炼并逻辑化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经过了优质的高等教育之后作为一个文化人所具有的一种幸福的能力,同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第三,写作是一种与认知相关的思维训练。它训练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整理问题、如何形成问题,最后如何逻辑性、论证性、说理性地将其表达出来,这些过程都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教育之中,但又不为任何一门课程完全涵盖。因此,写作独立于任何一门知识性的课程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基于写作的枢纽地位,通识教育应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写作落实到大学课程之中,旨在形成由不同层次构成的写作课程体系。首先,需要在大一开设一门普遍意义、不过多区分专业的入门意义上的大学写作课程,重在承接中学之情感性写作到大学之说理性写作的跨越,5金立.indd 315金立.indd 312023/3/22 15:512023/3/22 15:5132这可视为内核层。浙江大学“大学写作”课程 1.5个学分,是其通识教育体系的“博雅专技”板块的代表性课程,便是这个意义上说的。其次,伴随知识的专业化学习,针对高年级同学,可以开设结合专业知识和方法体现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写作课程。如浙江大学哲学学科的“LaTeX与学术论文写作”和理工科的“实验报告写作”等,这可视为拓展层。最后,“致力于培养学生可迁移的能力,是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3,因此在通识课中选取文史哲艺与写作关联度较高的课程作为延伸,这可以视为外围层。浙江大学在 2022 学年初步遴选并确立了“汉字与东亚文化”“敦煌写本的世界”“公共经济分析导论”“现代战争与国防技术”“社会心理学”等近 20 门通识课程,将写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加强到教学的过程和测评之中,即是基于这个意义的考量。众所周知,国外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都非常重视写作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斯坦福大学始终将“写作与修辞必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四个部分之一,写作必修课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包括写作1、写作 2、专业写作三个层次,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须完成。其中,写作 1、写作 2 由通识教育承担,专业写作则由院系负责4。写作训练将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部过程。这样的做法与前文将写作作为一个课程体系来建设的思路不谋而合。三、内涵发展理念在“中国化”“全球化”同向驱动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社会快速变化、知识和技术不断迭代的事实面前,“怎样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卓越人才”成为了一个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