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毛泽东
三民主义
继承
超越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熊辉
第 26 卷 第 2 期2023 年 3 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6 No2Mar 2023doi:1013582/jcnki16727835202302002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熊辉1,刘学勤2(1暨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2暨南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2)摘要:毛泽东秉承民族主义中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克服反帝反封建的软弱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秉承民权主义中建立共和政体的思想,摒弃其阶级局限,提出了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思想;秉承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思想,消解所有制上的局限性,提出了具有社会主义取向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吸取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动员民众导致失败的教训,秉承新三民主义中“扶助农工”思想,提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统战思想。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吸收三民主义的精髓和合理成分,摒弃其阶级属性导致的缺陷和不足,再根据实践进行丰富和创新,从而实现了对三民主义的超越。关键词:民主革命;毛泽东;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023)02000907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特别是晚年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客观总结、全面把握和理性思考近代革命道路经验教训的结果,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合理的有益成分和明确的革命实践指向性。毛泽东作为孙中山事业和思想的最忠实继承者和勇敢的实践者,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方法,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秉承其合理元素和精髓,摒弃其阶级属性而导致的缺陷,并对三民主义进行补充和再创新,从而实现了对三民主义的超越,使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具有了深厚的不断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代相承的民族血脉,呈现了比三民主义更为进步和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态。一秉承民族主义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克服反帝反封建的局限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其要义就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建立独立的国家,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但未能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孙中山晚年根据多年革命的经验教训,重新解释民族主义与反帝反封建之间的联系,使其具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为指导,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秉承并超越了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思想。第一,吸收和秉承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反帝反封建思想。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民族主义”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相同,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其一,继承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和事业。孙中山在早年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经历多次革命失败后,晚年的孙中山认识9收稿日期:202211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ZD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VMZ007);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JNXT2021005)作者简介:熊辉(1971),男,湖南常德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63 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 期到帝国主义的本质,“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毛泽东赞同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中反帝的思想,在1939 年撰写的 共产党人 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等著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确立了抗战时期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气焰猖狂,为团结国民党抗日,毛泽东要求在抗日的宣传上,坚决贯彻“实行民族主义,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宣传策略,在孙中山民族主义旗帜下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总之,毛泽东自觉接过孙中山晚年高举的反帝旗帜并吸收为新民主主义反帝思想,不仅使反对帝国主义成为孙中山逝世之后全民族前赴后继的历史任务,而且贯彻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全过程。其二,继承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旗帜和要义。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反封建主义。毛泽东继承了孙中山反封建的思想和未能完成的反封建事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提出了最为彻底的反封建政治革命纲领,将反对封建主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并吸取孙中山未能动摇封建经济根基导致没有完成反封建任务的历史教训,致力于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从而从根本上铲除封建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土地革命期间,毛泽东领导红军进行土地革命,消除农村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制定了反封建主义的土地纲领。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将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一道列为中国革命的两大主要任务,并且将中国革命的性质明确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制度的土改运动,将农民从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压榨下解放出来,完成了孙中山所未能完成的反对封建主义的事业。总而言之,毛泽东不仅把孙中山反帝反封建思想吸纳进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更彻底、更坚决、更全面地将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事业贯彻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第二,全面阐释三民主义在反帝反封建上的局限性,克服反帝反封建的软弱性,提出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与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在反帝反封建上的局限性有关。首先,毛泽东阐述了三民主义在反帝反封建上的局限性。毛泽东认为,虽然新三民主义突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相同的,但在指导思想的宇宙观、最终政治目标、革命彻底性等方面有着不同部分。一是宇宙观的局限性。他认为,“三民主义的宇宙观则是所谓民生史观,实质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这种宇宙观与建立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新民主主义宇宙观是根本不同的。二是政治目标上的局限性。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政纲相比较,也存在局限性,“三民主义则只有民主革命阶级,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它就只有最低纲领,没有最高纲领,即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纲领”。三民主义在革命的目标上局限于自身阶级利益,忽视广大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根本利益要求,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治目标必然不会远大。三是,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不同。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所以在实践上,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坚定性不够,中国资产阶级与生俱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具备革命性的同时,又“保存了另一种性质,即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甚至幻想以退让妥协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而共产党人代表无产阶级及其他被剥削被压迫的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革命意志最为坚定,在反帝反封建上最为彻底。其次,对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超越。共产党人 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 等构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在反帝反封建上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超越。一01孙中山全集(第 9 卷),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119 页。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52 页。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88 页。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88 页。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73 页。第 26 卷熊辉,等: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继承、扬弃和超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反帝反封建领导力量上的跨越。毛泽东认为,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完成本应由资产阶级领导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已经被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先进性必然能够担当起领导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仍然是完成资产阶级未能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但其领导力量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这种领导力量的转变是从旧的资产阶级革命转换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要求,更是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价值体系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价值体系的历史飞跃。二是,对反帝反封建革命步骤的超越。毛泽东提出分两个步骤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按照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设想,共产党在第一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后,还必须进行第二步即社会主义革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步骤上只有第一步,没有第二步。三是,对反帝反封建革命范畴的超越。毛泽东认为,自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传入中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民主革命发生了性质上的转变,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范畴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四是,对反帝反封建革命发展前途的超越。虽然孙中山在革命前途的设计中试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但由于指导三民主义宇宙观的局限,“三民主义本身不能发展到社会主义”,毛泽东详细分析了在这种社会主义因素高涨的国内国际大环境下,无论是国际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容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并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共产党“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总之,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比之孙先生的,当然要完备得多”。因此,新民主主义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和目标等方面实现了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超越。二秉承民权主义建立共和政体的思想,摒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提出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思想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民权”的核心内容是“创立民国”,重在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意在建立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共和国,却忽视了广大劳苦大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难以真正保证。孙中山晚年在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重新作了解释,强调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孙中山这一民权思想,为新民主主义思想所吸纳和接受,并且毛泽东克服其阶级局限、理论局限和实践局限,从而超越了孙中山民权主义理论,形成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思想。第一,继承了三民主义的共和国政体思想。孙中山按照民权主义的理想,要建立为平民而非少数人所有的共和国的思想,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奋斗的最低纲领中确立的目标。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建立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对国民党反动派等一切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工农实行民主的革命政权,初步实现了孙中山“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权思想。抗战时期围绕“抗战”与“建国”两大主题,新三民主义不仅是抗战救国的共同纲领,还为创建民权主义的新中国奠定基础。1938 年 2 月毛泽东提出:“我们所主张的民主共和国是民权主义的国家,大体上是孙中山先生早已主张了的,中国建国的方针应该向此方向前进。”1940 年 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 进一步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确立了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1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66 页。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67 页。毛泽东年谱(一九八三一九四九)(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