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面向
成都
文化
列车
转译
设计
王心贤
包 装 工 程 第 44 卷 第 12 期 144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3 年 6 月 收稿日期:20230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45253);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9YJA760094)作者简介:王心贤(1997),女,硕士生,主攻工业设计。通信作者:支锦亦(1974),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车辆人因评价。面向成都皮影文化的城轨列车通感转译设计 王心贤,石卓雯,闵光辉,景春晖,支锦亦(西南交通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成都 611756)摘要:目的目的 提升城市轨道列车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的文化表征方法。方法方法 以成都皮影文化为例,基于通感转译理论,通过构建“通感桥”的关联属性实现对用户多感官意象活动中接收信息的转化和翻译,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将转译的造型语言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从用户解码路径出发,逆向验证列车造型语言的科学性。结果结果 得到皮影人物局部特征、皮影人物形象、皮影人物颜色、皮影光影渐变、皮影雕刻纹理、皮影肌理和皮影人物轮廓线条 7 个本觉意象指标并计算了其各自权重。结论结论 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城市轨道列车的外观设计实践中,形成了表达成都皮影文化意象的城市轨道列车外观方案,为地域文化融合的城市轨道列车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通感转译;造型语言;层次分析法(AHP);成都皮影;城市轨道列车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3)12-0144-07 DOI:10.19554/ki.1001-3563.2023.12.015 Synaesthesia Translation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ins for Chengdu Shadow Culture WANG Xin-xian,SHI Zhuo-wen,MIN Guang-hui,JING Chun-hui,ZHI Jin-yi(School of Design and Art,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1756,China)ABSTRACT:The work aim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urban rail train appearance design and enrich the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s for industrial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ins.With Chengdu shadow puppet culture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synaesthesia translation theory,th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in the users multi sensory image activities were realized by constructing the correlation attribute of synaesthesia bridge,and the translated modeling language was analyzed by cluster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Fi-nally,starting from the user decoding path,the scientificity of the train modeling language was inversely verified.Seven indicators of proprioceptive imagery were calculated and weighted:shadow figure local features,shadow figure image,shadow figure colour,shadow light gradient,shadow carving texture,shadow texture and shadow figure contour line.Ap-plying the above methods to the appearance design practice of urban rail trains forms an appearance scheme of urban rail trains expressing the cultural image of shadow play in Chengdu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urban rail trains with reg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I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synaesthesia translation;modeling language;analytic hierarchy progress(AHP);Chengdu shadow;urban rail train 城市轨道列车作为城市的基础交通设施和城市文化的载体,其外观造型多通过移情设计、视觉隐喻、空间叙事等手法再现城市的地域文化1,并以自身为媒介,以形态、材料、色彩三大造型语言要素传达自身的使用价值2,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播。通常情况下,视觉作为感知产品的主要途径,例如文献3-6对列车造型仍停留在重构符号元素方面。但在日益强调体验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物理外观造型带来的单一感知第 44 卷 第 12 期 王心贤,等:面向成都皮影文化的城轨列车通感转译设计 145 不能满足用户在体验上的复杂情感需求,外观造型的创新成为了提升用户感官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带有地域文化标志的城轨列车造型外观应该具有比传统城轨列车造型情感价值更高的展现形式,实现用户对地域文化的多通道感知和融合。针对此问题,本文以通感转译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探索城轨列车外观造型,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感知体验,同时提高其对地域文化的认知效能。1 通感转译与造型语言 1.1 通感转译与造型语言的联系“通感”指在描述一件客观事物时,能运用更丰富的语言与感觉进行互通7。强调外界的刺激作用于人身上的某一感官而引起另一感官产生类似感觉的体验过程,由刺激产生的感觉为本觉,随之产生的感觉为通觉,本觉和通觉的相互作用和转换产生了通感。通感是基于联想而生成的,大脑所积累的经验和感官体验会在某种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官时,根据已有的想象和记忆自上而下地进行感知加工,最终将外在认知的感官体验转化为自我的感官认知。Lakoff8创建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推动了通感背后认知与思维过程的思考和验证。基于此理论,通觉意象由 Lee 等9探讨了通感的翻译属性后被提出,并以无形的通觉意象作为人机交互的设计素材来源,提出了一种使用此意象的具体方法。与此同时,Lievers10得出,通感中的翻译行为与其他隐喻相似,而且翻译过程与通感类型紧密相关,称作“转译”。源通感意象通过“转译”中的特殊媒介后,信息被转化和翻译,实现了知觉概念和体验之间的两两互通和信息传达11。所以,将通觉和本觉作为此过程中的信息来源和思维材料,能为外观造型和人机交互提供一系列的创作机会8。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的表达工具,而造型语言是产品传达情感的特殊方式2。通感转译将造型语言融合感官心理体验,为造型语言的表达和传递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其中,通感被 Merter12应用于关联语境化设计。Li 等13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通感设计,证实智能语音交互技术能实现老年数字产品的通感效应。造型语言的转化离不开象征性的造型符号,而通感转译以多感官活动为表达主体,以多感官活动中的动态感官体验为出发点,从物理、生理机能、社会和文化层面体现象征性的造型符号。1.2 通感转译设计流程和方法 基于王伟伟等7、唐帮备等14、郭少康等15和王宇16对通感转译及心理体验传递转化的研究,针对城市轨道列车,构建了通感转译驱动的造型语言 AHP聚类设计方法。通感转译驱动下的造型语言聚类就是把通感转译的造型认知模型以两个分支进行处理,即设计师编码的思维路线和用户编码的思维路线。设计师作为设计过程中的表达主体,需要寻找让用户产生本觉的意象符号,而符号作为信息的载体,也能够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信息的媒介。从设计编码的角度出发,在心理体验过程中去捕获通感意象,从中提取通感意象的各种特征,经过整合和通感桥转化成用户本觉,选取出最具意象特征的本觉,随后将这些本觉信息通过符号表达出来。转译后的本觉符号作为产品造型设计因子,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提炼出的造型语言进行聚类分析,定向选择优化方向,最后将评价指标体系中层级权重较高的本觉信息符号应用到产品的造型中。同时,通感转译造型认知结构模型中的设计师和用户是相互作用的,用户的本觉受到刺激后也对本觉信息符号进行编码,从而产生通觉体验。本觉意象转化为本觉符号的过程是由基于心理学的可感知映射,将本觉意象通过映射提取而获取得到的。图 1 通感转译驱动下的造型语言聚类流程 Fig.1 Modeling language clustering process driven by synaesthesia translation 可感知映射理论基于心理学相关领域,其中的映射关系指的是能够触摸到的触觉、能够从立体空间感知到的听觉、大多以视觉系统中获取信息的视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受器官所产生的感觉,设计师按要求将其对需要感知的目标素材进行心理映射关联17。造型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媒介,用户能直接且简单地接收其所传达的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理解信息,但此过程需建立在可感化映射的基础上。由五感产生的本觉意象作为需要感知的目标素材,通过映射提取出作为造型语言的本觉符号,其中的映射关系 f 具有模糊性和动态性特征,可以通过“xy”这一形式来表示。其中,x 是指五感中某种感官形成的体验,y 是在这一体146 包 装 工 程 2023 年 6 月 验的引导下形成的另一种感官体验,映射表达如下。1)假设 R 为一个映射特征集,原象集合 A=123n,a aaa作为已知的通感意象,原象集合 B=123m,b b bb为未知本觉意象。令AR,BR,从集合 A 到集合 B 为满射,即()m=nabf时,则 f 是 A到 B 中的映射,记作AB。2)以设计的领域出发,对应集合中的阈值不同,两两之间产生的映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大脑神经映射功能对素材的甄别和转换。以函数关系来描述两两阈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以复合函数形式表达该映射函数,其表达式为)(sgAffA=或()tgAffA=(1)式中:gf为提取关联特征法则;sf为视觉法则,其中的关联特征被视觉映射;tf为触觉法则,其中的关联特征被触觉映射。2 面向成都皮影文化的城轨列车通感转译设计实践 成都皮影戏又称“成都灯影”,其雕刻主要以镂空的样式为主,菊花纹、雪花纹、水纹、祥云纹、虎头纹图案是最常见的纹理形式18。成都皮影人物的造型通常以额头较高、蒜头鼻、嘴唇向外微翘和下颚紧收的特征为主。成都皮影对颜色的处理和选择大多采用鲜艳强烈的红色和沉着阴郁的黑色色块,大幅度体现成都皮影在本地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风格和所想表达的情感;其次,表演中皮影人物用色以红、黑、绿、黄、白为主,强调人物沉稳的造型特征。根据皮影文化,将成都皮影观影意象活动融入到城市轨道列车造型设计语言为案例,再将通感转译驱动下的造型语言聚类流程和通感转译造型认知模型应用到其中,如图 2 所示。图 2 观看皮影意象活动为例的通感转译驱动的产品造型语言聚类 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