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学派被遮蔽的原因及其方法论启示_朱一心.pdf
下载文档

ID:2569510

大小:1.39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美国 学派 遮蔽 原因 及其 方法论 启示 一心
22|江汉论坛经济美国学派被遮蔽的原因及其方法论启示朱一心 张凌翔摘要: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和依此推行的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是美国在 18151914 年的百年间实现崛起的秘诀,然而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考虑和推行新自由主义的需要,美国学派与美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联系被刻意隐藏,使其成为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黑洞”。全面审视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美国经济发展曾经起到的推动作用,探究其在经济思想史上被遮蔽、尘封的原因,有助于学术界充分认识美国鼓吹的新自由主义外衣包裹下的保护主义传统,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关键词:美国学派;保护主义;遮蔽;工业化;方法论中图分类号:F0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3)03-0022-06一、引言1975 年,美国经济思想史家迈克尔赫德森出版19 世纪美国思想中的经济学和技术:被遗忘的美国经济学家一书,首次提出“美国学派”这一概念。2010 年,该书的修订版保护主义: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18151914)以中英文同步出版。赫德森认为,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和依此推行的保护主义经济政策正是美国在 18151914 年的百年间实现崛起的秘诀,然而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考虑和推行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需要,美国学派与美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联系被刻意隐藏,使其成为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黑洞”。已故的北京大学赵迺抟教授可能是国内最早对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进行详细介绍的中国学者,早在 1948 年他就在其著作欧美经济学史中的美国经济思想部分对其进行了论述。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如张夏准、埃里克S赖纳特、贾根良、梅俊杰、伍山林等从多角度对美国学派展开了研究。英籍韩裔经济学家张夏准竭力澄清并论证这一史实:富国早期的发展并非建立在它们现在所推荐并常常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那些政策和制度之上,相反所有发达国家几乎都曾采用关税保护和补贴政策来发展它们的产业。挪威经济学家埃里克S赖纳特通过研究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家史”尤其是其经济政策史后指出,富国无不是靠制造业实现经济腾飞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应按照富国过去做的那样做,而不是按富国现在说的那样做”。梅俊杰揭示了美国学派的重商主义思想来源,总结出富国通过贸易保护和工业化道路为国家昌盛奠定基石的历史规律。伍山林认为,美国最近 200 年的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都是按照美国学派的开创者汉密尔顿的设计展开的,其经济战略思想正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历史逻辑起点。贾根良是国内系统研究美国学派的代表性学者,他深入发掘了美国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作为美国经济崛起秘诀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即通过发展制造业创造和保护高质量生产活动以实现报酬递增、经济增长和强国富民,认为美国学派的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史上卓有成效的大国崛起的经济学逻辑。全面审视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美国经济发展曾经起到的推动作用,探究其在经济思想史上被刻意遮蔽、尘封的原因,有助于学术界充分认识美国鼓吹的新自由主义外衣包裹下的保护主义传统,这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二、美国学派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1791 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这标志着美国学派的诞生,汉密尔顿因此被尊为美国学派的先驱。美国学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美国学2023.3|23派主要由辉格党及相关的政治家、新闻工作者、律师、实业家构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修凯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李斯特是美国学派中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他在美国学派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代美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亨利凯里,他是马修凯里的儿子,也是林肯时期最著名的经济顾问,马克思认为他是“北美唯一的有创见的经济学家”。西蒙帕顿、理查德T伊莱等师从德国历史学派的美国留学生被称为第三代美国学派,他们后来登上了美国大学讲坛,也被称为“美国制度学派”。可以看到,美国学派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从最开始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到主要由专业的经济学家、学者构成,其思想由最初的建议性的经济政策报告即所谓“美国体系”或“美国制度”发展成为体系化的制度主义。他们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经济思想,贯穿其中的则是制造业立国高关税保护制造业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学逻辑。(一)确立制造业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美国在独立初期是一个弱小的农业国,制造业尚未起步,主要依靠向英国出口农产品与原材料换取工业制成品,因而在经济上严重依附于英国。斯密就曾劝告美国不要发展制造业。但是,在汉密尔顿等有远见的政治家看来,美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要摆脱英国的控制,追求经济发展、政治独立与主权完整,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强大起来。制造业是生产率最高的产业和科技创新最主要的用武之地,不仅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福祉,更是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国家的强大必须靠发展制造业来实现。因此,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最早阐述了制造业立国的思想。当时的美国拥有广袤的土地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通过农产品出口贸易获得可观收益,实现经济的繁荣。因此,汉密尔顿的建议并未得到重视,甚至遭到杰斐逊等开国元勋的公开反对。1807 年的禁运法案和 1812 年的美英战争两个重要历史事件为美国制造业发展赢来历史性转机。由于与英国的贸易受阻,美国无法再依靠从英国进口获得必需的工业品,只能通过发展本国民族工业以求自给自足,之前主张农业立国的杰斐逊等人也不得不支持汉密尔顿重点发展制造业的战略主张,“制造业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由此确立。(二)开启保护主义传统“制造业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虽然已确立,但彼时美国的制造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具备比较优势,无论在资本存量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无法与成熟的英国制造业相匹敌,如果任其与英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则发展前景极为渺茫。因此,美国学派为美国设计了扶持幼稚产业、实行保护性关税、实施财政补贴等一整套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通常人们认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最早提出了幼稚产业论,实际上汉密尔顿才是幼稚产业论的始创者。汉密尔顿认为,美国只有通过高关税将欧洲廉价产品挡在国门之外,才有机会发展制造业,并较快地达到与欧洲工业品竞争的水平。亨利凯里也曾指出:对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美国)来说,通过贸易保护可以免遭来自先进国家(英国)产品的竞争,从而提高本国在起初发展阶段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技术和发明的能力,健全完善的工业体系,也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发展美国当时需要尽快强大起来,摆脱英国的控制,谋求独立与发展。英国为了保持优势而压制美国,严格阻止技术的外流和扩散,美国要发展技术只有另起炉灶、依靠自己。而技术创新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成本,单靠个人和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建设政府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这样才能快速、有效且持久地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水平。在理论层面,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论证了机器在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劳动成本上的作用。约翰雷指出,技术发明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升资本的回报率从而刺激投资,这是国家资本积累与财富增长的唯一源泉;二是促进机器的采用与分工范围的扩大,进而提高生产率。亨利克莱看到了科学与劳动相结合所产生的加成效果将远远超过普通劳动在数量上的简单加总,他因此断言掌握科学力量的国家必定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并保持优势地位;而帕申史密斯则站在能量转化的角度指出了机器相比人力在生产率上的优势。在制度层面,美国学派的思想可概括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教育科研机构、个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国家创新体系。约翰雷认为政府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运用一系列财政和法律手段促进国家资源尽可能多地流向技术创新领域。具体而言,美国学派认为政府可以对奢侈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以使资金更多地流向技术创新;通过各种奖金、保险费和补贴措施对新建立的企业24|江汉论坛予以支持;促进新技术在区域与国际间转移、扩散;运用国家财政支持公共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三、美国学派何以被遮蔽在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主导下,美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惊人的:独立战争前,美国的 GDP 相当于英国的 1/3,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 GDP已超过英、法、德三国的总和。按照常理,美国学派应该在美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在美国对外输出和传播其经济思想时会被隆重介绍。然而奇怪的是,美国学派在立下赫赫战功之后似乎功成身退了,不仅没有成为学术热点,甚至在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中都看不到,成为所谓研究的“黑洞”。本文认为其被遮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所形成的对保护主义的贬抑传统美国学派与盛行于欧洲并帮助英国崛起的重商主义相比,无论在目标还是手段上都颇为相似。斯密在吸收和继承了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后,也继承了重农学派对“重商主义”的批判。鉴于斯密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即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中的崇高地位,他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经济思想史上对重商主义的定论,也就间接决定了美国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被遗忘的命运。斯密认为重商主义是以贵金属货币的积累为目的、以贸易顺差为手段的理念与行为。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并不取决于国家拥有贵金属货币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所有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通过劳动所创造出的全部生产与生活物资的多少。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所积累的贵金属如果没有转化成资本进入生产领域,就对国民财富的增长没有任何贡献。通过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的理念和做法是将商人的生意经等同于国家政策,将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凌驾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上,是寻租社会的代表。斯密对于重商主义的认识和批判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确实是重商主义在早期的主要表现形式。然而,后期重商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理念是以发展制造业、追求国家强大与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对外贸易保护和对内产业扶持为主要政策手段。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之所以选择工业立国而不是农业立国,就是因为工业有着作业分工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更高生产率,而且工业是技术创新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舞台,因此,欧洲的许多重商主义者将制造业视为使国家财富源源不断增长的“发动机”。后期重商主义也追求贸易顺差,但主张通过出口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工业制成品,进口低附加值、低利润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而自然实现,并且贸易顺差只是进一步提高生产率、促使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手段。尽管后期重商主义与斯密所批判的早期重商主义有非常大的区别,但是斯密的批判却长期以来误导了后世对重商主义的判断,甚至使人们“养成了一种作风,只要认为某一种著作具有一丁点儿重商主义气味,就几乎足以判处这部著作的死刑”。有学者认为,斯密的批判是使重商主义一词具有贬损色彩的“思想史根源”。后世曾有很多经济学家试图为重商主义正名。凯恩斯就曾认为自己的思想不过是在“向重商主义先辈那个拥有常识判断力的久远传统回归”,他想做的就是“要把公正还给百年来横遭鄙薄”的重商主义。也有不少研究指向重商主义与自由学派之间的联系性和共通性:“重商主义者与古典经济学家共享某些重要理念,不免让我们把古典经济学视为重商主义理念的延伸”。然而,斯密在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始终无法被撼动,重商主义的荒谬性和错误被斯密判为定论,其合理思想则被遮蔽。大多数经济思想史家就认为,重商主义已随国富论的出版而被经济自由主义取代。由于主流经济学以自由主义经济学作为取舍标准书写经济思想史,主张保护主义的美国学派经济理论就必然在经济思想史中消失。(二)主流经济学以经济分析为标准在经济思想史中对美国学派的清除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思想史巨著,他在书中对美国学派的评价反映了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界的看法。经济分析史的第二、三卷分别介绍了 17901870 年、18701914 年(及以后)两个时期的经济分析历史,这两个时期恰好正是我们所说的美国学派产生、发展的时期。值得指出的是,熊彼特一开始并没有使用“美国学派”的称谓,而只是对“美国的少量经济文献”进行评价,后来他使用过“凯里学派”“民族主义学派”“美国政治经济学”“保护主义者”这些称谓,但是他还是认为它们没有形成“我们所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