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宁中麦
丰产
稳产
适应性
产量
要素
分析
郭元世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 年第 40 卷第 2 期收稿日期:2022-11-30;修回日期:2023-02-07作者简介:郭元世(1986),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Email:。*通信作者:罗德祥(1964),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工作。Email:。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40(2):31-33,47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shttp:/微信公众号:damkx1984宁中麦 1 号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要素分析郭元世1,王文1,潘兵1,周淼平2,姚金保2,赵洁1,梅佳1,厉婕1,罗德祥1*(1.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250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摘要:以 20172020 年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科企联合体试验数据为依据,分析宁中麦 1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1)宁中麦 1 号较对照淮麦 20 的平均增产率为 4.10%,平均增产点率为 91.9%;2)3 年间,宁中麦 1 号的产量在各试点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淮麦 20,且 2 年区域试验的高稳系数高于对照淮麦 20;3)不同年份间的增产点数占总试点数的比例均大于或等于对照淮麦 20,说明宁中麦 1 号是一个具有较好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小麦品种;4)宁中麦 1 号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小,单一产量要素通过其他要素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小,说明可通过协同提高产量三要素来提高宁中麦 1 号的产量。关键词:宁中麦 1 号;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三要素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486-20220125郭元世,王文,潘兵,等.宁中麦 1 号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要素分析J/OL.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40(2):31-33,47.https:/doi.org/10.14069/ki.32-1769/s.2023.02.006.宁中麦 1 号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 2012 年以高产抗病品系华麦 9128 为母本、高产广适推广品种新麦 9 号(国审麦 2003008)为父本,杂交配组后按照系谱法选育的高产、抗病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0 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 20200032)。该品种在近 2 年的示范推广过程中表现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异特性。本文以宁中麦 1 号参加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科企联合体试验的汇总结果为依据,分析其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 3 要素特性,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本试验以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科企联合体 20172019 年 2 年区域试验和 20192020 年 1 年生产试验汇总结果(只列出宁中麦 1 号和对照淮麦 20 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 2 年区域试验均为 11 个试点,生产试验为 12 个试点。3年试验均按照随机区组方式排列,其中区域试验设置 3 个重复,生产试验设置 2 个重复。3 年试验均以淮麦 20 为对照品种。1.2数据分析丰产性以宁中麦 1 号平均产量较淮麦 20 的增产百分数表示,增产百分数越大,则丰产性越好1。稳产性以宁中麦 1 号的平均产量在当年全部试点的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作为评价指标,其中变异系数越小、高稳系数越高则为稳产性越好2-3。适应性则以适应度,即增产试点数占总试点数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4。宁中麦 1 号产量 3 要素对其产量的影响以相互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法进行5。数据分析由 Excel 2003 完成,通径分析过程参考叶青的分析方法6进行。2结果与分析2.1丰产性分析由表 1 可知,宁中麦 1 号的 3 年平均产量分别为 7 408.50、8 922.45、8 229.45 kg/hm2,分别较较对照淮麦 20 增产 4.16%、3.91%、4.23%,除 20172018年度的增产点率为 72.7%外,另外 2 年增产点率均达到 100.0%,说明宁中麦 1 号在不同年际间均具有较好的丰产性。31-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 年第 40 卷第 2 期2.2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宁中麦 1 号平均产量在全部试点的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列于表 2。由表 2 可知,宁中麦 1 号 3年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对照淮麦 20,高稳系数除了 20192020 年度低于对照淮麦 20 外,另外 2年度的均高于对照淮麦 20,说明宁中麦 1 号的稳产性均优于淮麦 20。除了 20172018 年度其适应度与对照淮麦 20 相当外,另外 2 年度的适应度均高于对照淮麦 20,说明宁中麦 1 号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2.3产量要素分析按照不同产量水平将宁中麦 1 号 3 年 34 点次的产量结构列于表 3。由表 3 可知,其中 10 点次的产量水平9 000 kg/hm2,其产量结构平均数为:有效穗数 582.0 万个/hm2,穗粒数 35.6 粒/穗,千粒质量49.5 g;16 点次的产量水平介于 7 5009 000 kg/hm2,其产量结构的平均数为:有效穗数604.5 万个/hm2,穗粒数 34.4 粒/穗,千粒质量 45.6 g;8 点次的产量水平7 500 kg/hm2,其产量结构的平均数为:有效穗数544.5 万个/hm2,穗粒数 34.1 粒/穗,千粒质量 45.3g。试验组别年度品种名称平均产量/(kg/hm2)较 CK 增/%试点数/个增产点数/个增产点率/%产量范围/(kg/hm2)区域试验20172018宁中麦 1 号7 408.504.1611872.76 430.50 8 950.50淮麦 207 112.55116 006.30 8 304.15区域试验20182019宁中麦 1 号8 922.453.911111100.07 540.0510 221.30淮麦 208 586.60117 360.05 9 686.25生产试验20192020宁中麦 1 号8 229.454.231212100.07 476.60 9 265.35淮麦 207 895.85127 082.25 8 830.05表1宁中麦1号3年试验产量试验组别年度品种名称试点数/个变异系数(CV)/%高稳系数(HSC)/%适应度/%区域试验20172018宁中麦 1 号119.2183.6336.4淮麦 20119.7779.2336.4区域试验20182019宁中麦 1 号1111.4085.2763.6淮麦 201112.8682.5336.4生产试验20192020宁中麦 1 号126.2088.8763.6淮麦 20127.0093.0527.3表2宁中麦1号稳产性和适应性产量水平/(kg/hm2)点次有效穗数/(万个/hm2)穗粒数/(粒/穗)千粒质量/g平均变异系数/%平均变异系数/%平均变异系数/%9 00010582.042.07.335.62.57.149.53.77.67 5009 00016604.551.08.434.42.77.745.63.78.27 5008544.558.510.734.13.39.845.34.39.4表3宁中麦1号产量结构注:增产点率为增产试点数占总试点数的百分比。32-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 年第 40 卷第 2 期2.4产量各要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由表 4 可知,宁中麦 1 号的产量与穗数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产量 3 要素间均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只有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宁中麦 1 号产量 3 要素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对 20172020 年的全部试点数据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列于表 5。由表 5 可以看出,穗数对宁中麦 1 号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穗粒数的影响相对最小。各产量要素之间由于存在负相关关系,产量 3 要素中的单个要素通过另外 2 个要素而对产量的影响均为负,产量 3 要素对产量的间接影响均小于产量 3 要素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穗数穗粒数穗数0.31*穗粒数0.22-0.45*千粒质量0.38*-0.14-0.05表4宁中麦1号产量及各要素的相关性注:*、*分别表示在 0.05、0.01 水平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度统计学意义。产量构成因素直接通径系数间接通径系数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0.507-0.201-0.066穗粒数0.448-0.228-0.024千粒质量0.473-0.071-0.022表5宁中麦1号产量各要素对产量的通径系数3讨论与小结根据 20172020 年宁中麦 1 号中间试验的产量表现可以看出,宁中麦 1 号 3 年间较对照淮麦 20的平均增产率为 4.10%,平均增产点率为 90.9%,说明宁中麦 1 号具有较突出的丰产性。宁中麦 1 号 3年间在各试点的变异系数均小于淮麦 20,且 2 年区域试验的高稳系数均高于淮麦 20,说明宁中麦 1 号受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宁中麦 1 号在不同年份间的增产点数占总试点数的比例均大于或等于对照淮麦 20,说明宁中麦 1 号在江苏淮北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宜在淮北地区推广种植。宁中麦 1 号产量与穗数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提高穗数和千粒质量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途径。通过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宁中麦 1 号的产量 3 要素对其产量的直接影响远大于各个要素间的间接影响,说明通过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同步提高产量 3要素来提高宁中麦 1 号的产量是可以实现的。参考文献:1 温振民,张永科.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J.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2 李世平,张哲夫,安林利,等.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及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0,15(3):10-15.3 张坤普,刘志生.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麦类作物学报,1998,18(2):21-23.4 张俊灵,闫金龙,冯丽云,等.国审小麦新品种长 6990 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种子,2020,39(10):139-142,154,167.5 赵倩,姜鸿明,孙美芝,等.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42-45.6 叶青.EXCEL 平台下的玉米产量通径分析方法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5):13-14,26.(下转第47页)33-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 年第 40 卷第 2 期Analysis of the Yielding Ability,Yield Stability,Adaptability,and YieldComponents of the Wheat Variety Ningzhongmai No.1GUO Yuanshi1,WANG Wen1,PAN Bing1,ZHOU Miaoping2,YAO Jinbao2,ZHAO Jie1,MEI Jia1,LI Jie1,LUO Dexiang1(1.Jiangsu Zhongjiang Seed Industry Co.,Ltd.,Nanjing 225000,China;2.Institute of Grain Crops,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Sciences,Nanjing 210014,China)Abstract:The current research assessed the wheat variety Ningzhongmai No.1 for its yielding ability,yield stability,adaptability,and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