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农村
留守
儿童
社会性
发展
差异
机制
研究
基于
生活
历史
季诚钧
105DOI:10 16614/j gznuj skb 2023 04 009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生活历史法季诚钧1,韩连权2(1 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浙江 杭州311121;2 杭州师范大学 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摘要:运用生活历史法对 7 位留守经历者进行访谈,了解并梳理其留守经历,发现被访者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有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体现出亲密的亲子关系、平等的同伴交往关系、外向型性格、稳定性情绪以及自信的自我评价;有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体现出淡漠的亲子关系、讨好的同伴交往关系、内向型性格、情绪易变以及不自信。而出现这种社会性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压力应激水平不同、关系发展水平与逆境信念水平不同、外部环境对其心理与关系补偿以及适应性促进水平不同。因此,要把留守的消极因素与负面作用降到最低,就需要更好地设置留守环境与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建议谨慎选择临时监护人、搭建留守儿童的发展“心理支架”、尽量推迟留守年龄以及让孩子形成正确的“留守”认知。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经历;社会性发展;生活历史法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733X(2023)04 0105 11esearch on Soci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and Mechanism of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JI Cheng jun1,HANG Lian quan2(1 Institute of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121,China;2 Jinghengyi College of Education,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121,China)Abstract:Life history method was used to interview 7 people with left behind experience,understand their left behindexperience and sort out their left behind experie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viewees was dif-ferent:some left behind children showed close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equal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with peers,extroverted personality,emotional stability and confident self evaluation;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some left behindchildren reflects indifferent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a tendency to ingratiate themselves in peer relationships,introver-sion,emotional volatility and lack of confidenc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difference in social development may be differ-ent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stress stress,different levels of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and adversity belief,anddifferent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and relationship compensation and adaptability promotion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Therefore,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negative factor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left behind,it is necessary to better set up theleft behind environ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left behind children,it is recommended to care-fully choose temporary guardians,building“psychological supports”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ft behind children,delayingthe left behind time as much as possible,and allowing children to form a correct“left behind”cognitionKey words:left 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left behind experiences;social development;life history approach*收稿日期:2023 03 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监测研究”(BHA21013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季诚钧(1965),男,浙江义乌人,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评价;韩连权(1983),男,江苏高邮人,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106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受到普遍关注。所谓社会性,从内容来说,包括自我适应、人际适应、行为适应、环境适应等方面,体现为儿童在心理、情绪、行为、个性等方面的社会化程度;从功能来说,社会性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内隐特性,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包括积极适应与消极适应两种功能状态1。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更多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消极适应情况,如孤僻、自卑、暴力倾向、情绪失控等。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务工、教育管理不到位、情感得不到有效寄托,不少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然而,也有部分儿童在历经留守生活之后,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而且也具有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积极劳动等优秀品质。由此可见,同样是有农村留守生活经历的儿童,其社会性发展结果却有明显的差异性。对这种差异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究,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本文通过生活历史法对留守经历者进行访谈,探究早期留守经历对儿童成长的意义,试图揭示留守经历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文献综述(一)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研究主要来自社会学与心理学,代表理论有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艾里克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与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鲁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决定理论等。我国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1991 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开始了第一个全国协作的社会性发展研究2。总的来说,我国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包括遗传与生物基础、社会文化、家庭系统以及同伴与学校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些也被称为社会化动因;第二,社会性发展的专门领域研究,当前最常见的专门领域研究包括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亲子依恋、同伴关系、情绪、道德发展、性别角色发展、自我发展等;第三,社会性发展与其他发展领域的结合研究,最主要表现为社会认知研究,包括观点采择能力、规则的认识,还有心理理论研究等。另外,关于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方法研究较多,诸如量表法、社会测量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投射法等,其中,量表法应用得最多,并发展出了各年龄阶段的社会性情绪发展量表,社会行为量表等。(二)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差异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大部分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着缺陷,也有小部分研究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比如:有研究表明,留守所导致的亲子分离现象对儿童情绪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的“代表性”情绪体验3,且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母离开时儿童的年龄越小,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越高4。在亲子关系方面,有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较差,其在父子疏离和母子疏离等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5;而陈亮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留守儿童自感亲子关系良好,只有小部分留守儿童感觉与父母不亲密6。在同伴交往方面,中央教科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指出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家人交流的机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7;也有研究指出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留守”经历明显减少了留守儿童的好朋友数量,缩小了其交往范围8。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研究者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很高,表现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惧9;吴霓等人认为,由于监护人季诚钧,韩连权: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生活历史法107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困境,由于缺乏亲情导致留守儿童存在生活困境,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困境10。在社会适应性方面,范兴华研究发现,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更差,其表现为高抑郁、低自尊、强孤独感11。范先佐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服管教、小偷小摸、抽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12。邬志辉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监管方面弱于非留守儿童,但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无显著差异13。周宗奎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不如非留守儿童,但在孤独感、社会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差异14。从国际上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滥用药物、未成年怀孕、心理和暴力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中会遇到更大的风险15。农村留守儿童具有类型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依靠调查统计数据形成的研究结论自然不能一致,甚至可能相反。总的来说,定量方法在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方面有以下不足:一是注重截面数据,缺少跟踪性监测数据,因而不能动态地观察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二是由于样本代表性不足、调查工具单一、统计方法具有差异性等,研究结论容易产生偏差;三是不能在微观层面上对问题背后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解释。(三)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质性方法当前,有少量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黄荣晓通过对就读于某初中的 6 位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访谈,以生命历程理论与客我理论为解释框架,认为有利的客我过程可促成留守儿童往卓越的方向转变,负面的客我过程则会使留守儿童往负面方向发展16。徐礼平以自己的留守经历与成长体验进行叙事,认为留守经历并不会直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的真空17。辛帅通过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关怀18。罗晗婧运用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评估,发现社会工作的介入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改善作用19。这些质性研究方法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虽然案例叙事生动,但“碎片化”的访谈材料过多,理论解释不足,冲淡了学理的逻辑缜密性。当然,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