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
县衙
博物馆
馆藏
元代
供案
蔺明林
F&ID第30卷第04期 2023年04月 家具与室内装饰1基金项目: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202007J032)作者简介:蔺明林(1982-),男,博士,研究方向:古代家具区域特性与文化传播,E-mail:通信作者:刘铁军(1968-),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家具设计与创新研究,E-mail:引文格式:蔺明林,刘铁军,周志慧,等.内乡县衙博物馆馆藏元代供案释证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4):01-05.LIN Minglin,LIU Tiejun,ZHOU Zhihui,et al.The Interpretation of a Wooden Altar Table from The Yuan Dynasty Collected by NeixiangYamen MuseumJ.Furniture&Interior Design,2023,30(04):01-05.1991年4月,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召开学术研讨会,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朱家溍,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一批专家到场,史树青先生在县衙内发现了当时国内已知最早的一件传世元代家具1,同时也引起了在场朱家溍先生的高度重视,他感叹平生所见家具的年代不过明清,而元代家具尚属首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时隔30余年,至今未见与之有关的相关研究发表,加之县一件家具如果带有铭文且铭文又恰好记录了其年代和出处,那这件家具就好比有了 身份证,铭文是证明它“出生地”或“出生时间”最权威有力的证据,对于研究此件家具背后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殊为重要的价值。该供案的右后腿已损失殆尽另加了支撑,左后腿则只在足底略有糟朽,而铭文恰好存在于左后腿的前向正面,因而得以幸存至今,加之铭文为刻写形式,字口较深,内容大部分清晰可辨,只是近地端的个别字因缺损难以辨别。铭文衙博物馆出于对文物安全的考虑一直将其深锁闺中,因此外界对此“案”鲜有人知。今承前辈夙愿,自2017年初次目睹供案图像至报当地文物部门批准后于2021年4月19日完成实地考察,前后历时四年有余完成了对该供案的历史调查、原址还原、本体解读和图像复原等工作,今主要截取有关此“案”本体部分的研究内容进行发表,以饕同好。1 供案的铭文 古代家具带有铭文的概率极低,而The Interpretation of a Wooden Altar Table from The Yuan Dynasty Collected by NeixiangYamen Museum蔺明林1,刘铁军1,周志慧1,郭 涛2 Lin Minglin1&Liu Tiejun1&Zhou Zhihui1&Guo Tao2(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2.河南内乡县衙博物馆,河南南阳 473000)摘 要:国内传世可考的元代家具实例极为罕见,目前对于元代家具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一些墓葬出土的冥器之上。文章围绕一件罕见的元代传世供案展开研究:以其所刻铭文为切入点,确认了其原始所在地及其与周围建筑的空间关系,解读了其功能内涵和思想内涵;并结合营造法式与梓人遗制中有关小木作的记载分析了其结构与工艺,完成了文物与史料间的互补互证;最后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在对供案腿部雕刻的“摩羯”纹饰进行释读之后又对该纹饰进行了横纵两向的时空比对,指出了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演变规律。关键词:古代家具;元代;供案;摩羯;佛教DOI:10.16771/43-1247/ts.2023.04.001中图分类号:T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23)04-0001-05Abstract:There are very few examples of furniture in the Yuan Dynasty that can be studied in China.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the furniture in the Yuan Dynasty is still based on the unearthed objects in some tombs.This paper focuses on a rare altar table handed down from the Yuan Dynasty.First of all,take its inscrip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basis to confirm its original lo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architectural space,and than further interpret its functional connotation and religious connotation.After that,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records in the ancient documents Ying Zao Fa Shi and Zi Ren Yi Zhi,the structure and craftsmanship of this furniture are analyzed to complete the mutual complement and proof of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Finally,the paper uses archaeological typology to complet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kara carved on the leg of the wooden altar table.Finally,the methods of archaeological typology are used to study the pattern of Makara;by the method of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spatial-temporal comparison and points out the possible changing rules in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Key words:Antique furniture;Yuan dynasty;Wooden altar table;Makara;Buddhism内乡县衙博物馆馆藏元代供案释证Academic Controversy学术争鸣2内容如图1所示,按照自上而下、从右向左的方向分两列书写:“天历三年岁次庚午五月末旬显圣庙西住人王 祈保家眷清吉六畜平安田畦丰稔 吉祥”。该铭文显示供案是显圣庙附近一户姓王的人家捐出并借此用以祈福纳祥的,因而具有发愿文的性质。通常这类捐资捐物的发愿文中,捐献者与受用者(神明)是不可或缺的两项内容,正如晋祠圣母殿宝座上的题记写有献物者与受用者的名号一样,而这件供案的铭文却只交代捐献者住在显圣庙以西,不提将此案献至何处或献给何方神明,这多少让人有些遗憾的同时又有些困惑。再三研读并结合语境推敲,其之所以只强调住在显圣庙以西,很可能潜在的语义便是将此案也献至显圣庙中,如此方能解答上述疑惑。若推测成立则该供案很可能原本不属于县衙所有,因为县衙内设立显圣庙本就不合逻辑且自古至今没有发现该县衙内存在过显圣庙的历史记载。后经调查确认,果不出所料,供案原本出自一个叫显圣庙村的显圣庙内。巧合的是据 内乡北古张氏祖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建立对它的功能认知和宗教内涵认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据前期的调查取证及后期发现的题签可知,该供案于1958年被征集到内乡县衙,而其原始出处则在内乡王店镇显圣庙村中的显圣庙内。可惜原庙已毁,今为显圣庙小学所在,复建寺庙已不在原址,仅保留有少量建筑原构且占地面积大为缩减,其古今位置对比所在如图2所示。为此我们对该庙的原始建筑格局做了平面复原,如图2所示,从南到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倒座戏台、庙门、献殿、正殿,每座建筑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而献殿紧邻正殿南侧,是古代重要的祭祀空间,供案在被征集之前正是置于献殿之中,古人在此摆贡上香,举行敬神仪式借以表达对北方正殿之内神灵的信仰与尊崇,这种布局和陈设无形中透露出古人“以北为尊”的传统思想。处于这种背景之下的供案显然已超脱了普通家具所具有的实用功能,成为沟通人神、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3,正因为如此,它才被雕饰得如此华丽和庄重。谱 记载,该村在不晚于明洪武时期即“村以庙名”2,这恰好解释了 上述献物者只交代其住所却不提捐献去处的疑惑。正因为村与庙同名,庙在村内,而他又是本村之人(不是来自显圣庙西边以外的其他村子),故没必要再提村名和捐献去处。因此,结合背景地点来看,这铭文看似内容有些简省实则在明确了献物者所在地的同时也暗中道出了捐献物的去向,同时还证明了该村至少在元代时即“村以庙名”的史实。由此可见,将家具还原到它的原始所在地对于深入分析和解读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供案的原始位置与功能家具与建筑相伴相生,每件家具背后都有它栖身的环境作为依托,但如今很多古代家具都已脱离了原始所在地,它们源自何地、最初陈设于何处,绝大部分我们已经很难溯源,这直接导致了其背后相关历史文化信息的缺失。而此供案之所以难得,就在于它的原始环境和位置还可以被追溯和还原,这除了有助于 上述铭文的解读之外,对分析其与图1 供案腿部铭文及摹写图2 显圣庙的原址与平面示意图图2图 11.显圣庙新址2.戏楼新址3.正殿原址 4.现存古柏位置5.献殿原址 6.显圣庙旧址7.戏楼原址显圣庙新、旧址方位示意图显圣庙上世纪80年代平面复原图 供案脚部铭文及摹写如图13F&ID第30卷第04期 2023年04月 家具与室内装饰3 供案的结构与工艺供案的现状如图3所示,为松木所制,长270 cm,宽70 cm,高117 cm,虽然较为残破,但基本结构尚好。结合现场测量及3D扫描所获取的数据,其三视图的绘制如图4所示。其面板的结构形式为攒框装芯,芯板三拼,在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有用销钉固定的现象。面板在中部偏右的位置被挖空后又填补 了 一块规整的长方形嵌板,嵌板在边缘同样以销钉固定,且嵌板与周围面板之上都覆盖有一层斑驳的薄漆,从漆的特点、底板颜色和老化程度看两者特征非常一致,因此推测这块嵌板是早期修补所为。该面板构造的局部解剖图如图5所示,案面之下共设七根托带,右数第二根缺失,托带的做法不同于明清面板下常见的穿带,托带不设穿簧与带口,仅平托于面板之下。上述销钉便穿透面板楔在了这些托带之上,而这种以销钉楔入托带来固定面板的做法在早期家具上较为常见,无论是江苏邗江县蔡庄五代墓出土的木榻4还是辽代出土的很多柏木家具都可见此法的运用5,如图6所示,而明清家具中则甚为两前腿则雕刻出鳌鱼纹样,鳌鱼图案是用两块木料分别雕成鱼尾和鱼身后再拼合而成。两前腿间的结构和工艺也最为复杂,它们以双桯相连,双桯之间再以三个心柱进行纵向分隔(左侧心柱已失),隔出的空间内分别嵌入透雕有不同花草图案的花板,除左侧一块较为完整外,其余三块皆有不同程度的残损,从残留的花板看,雕刻图案的部分均向外鼓出呈镂空浮雕状;双桯与心柱之间以攒尖入卯的方式衔接(图7),表面的线脚皆作五瓣破混压边线;上桯与面板立帮之间也以两心柱分隔(右柱遗失),从现存左柱左右两侧残留的池槽看,其原来也装有镂雕的花板,这种雕花入池槽的形式在元代 梓人遗制 中也可找到相关记载,如:“腰华版是双串之内,或就版上雕华入池槽,或衬板外别安华版,各随四周之广,华板上压难子。”此处“衬板外别安华版”即如图8所示,但宋代的 营造法式 中却只有“版外别安雕华”,不见“版上雕华入池槽”的记载,由宋到元这一记载上的细微变化恰恰说明:直接雕花入池槽且不加衬板的形式已经至晚在元代开始流少见,因此这应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