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地区四神样式风马旗释源及其影响_谢琪.pdf
下载文档

ID:2569036

大小:493.07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内蒙古 地区 样式 风马旗释源 及其 影响 谢琪
收稿日期:20221215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民族地区公共艺术发展研究”(2021QNPY63)阶段性研究成果。第 31 卷第 4 期Vol.31No.4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2023 年 4 月Apr 2023内蒙古地区四神样式风马旗释源及其影响谢琪,袁荷(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风马旗是内蒙古地区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关于风马旗在内蒙古地区的起源一直有各种说法。本文以四神样式风马旗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对比,内蒙古地区四神样式风马旗与藏地风马旗具有高度相似性,经文献史料考证,内蒙古地区四神样式风马旗就是藏传佛教自西向东传播的产物。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融合中,象征宗教神圣力的四神样式风马旗逐渐退化为生活风俗,在不断的实践中被建构起新的象征意义,最终拓展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关键词:四神样式;风马旗;藏传佛教;萨满教;翁衮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23)04-0038-06风马旗是内蒙古地区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但关于风马旗的源流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军旗演变说、马崇拜说、古代萨满巫师与长生天沟通的用具说,本文将围绕哪种说法更准确和更接近真相的其他解释展开论述。一、内蒙古地区风马旗起源诸家之论内蒙古地区风马旗的起源在学术界有各种说法,但基本上都认为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风马旗来源之军旗演变说主要分析的是鄂尔多斯等西部地区苏鲁锭样式的禄马风旗,曹纳木、其日嘎、巴敖特根巴雅尔等人都认为风马旗的原型是成吉思汗的黑苏鲁锭长矛木杆上所系的正中画有一匹白马的蓝色战旗,“据蒙文所撰某些历史书岌中记载,在各式各样用兵布阵所用的旗帜中,有天马旗 青龙旗朱雀旗 黄虎旗 白狮旗 神采旗 等等旗幡,它们都赫赫有名而具普遍性。因此推断禄马来源的时候,这些都堪为真凭实据。”1 所以他们认为风马旗是古代旌旗的一种简易而普遍的形式,而“禄马”是古代蒙古旌旗的遗迹和缩影。他们认为后来藏传佛教传入后,苏鲁锭原来扁平状的镞梢变成三叉戟并刻上日月,而旗面的图形则加入四神等元素,形成了鄂尔多斯等西部地区如今的苏鲁锭上悬挂的四神样式风马旗。也有学者认为,内蒙古地区风马旗是从对马的崇拜演变而来的产物,鄂苏日台在讲到蒙古汗国时期的祭祀仪式中已经出现悬挂风马旗的习俗时,他提到“其画面上,在蓝色天空中飞驰着一匹骏马,马的右上方镶嵌一轮红日,左上方吊挂一轮明月,左前蹄踏一猛虎,右前蹄踏一雄狮,左后蹄蹬一尾蛟龙,右后蹄踩着一只彩凤,整个画幅的周边有狼牙饰”,2 他认为这种美术形式象征了马在蒙古汗国时代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游牧民族崇马的心理特征。波少布在 天马图 崇拜漫议 一文中亦指出蒙古人的崇马心理贯穿各个领域,但都不及画在旗帜上的天马图,它被当作神来祭祀,表示对马的崇敬和热爱。3 邢莉在蒙古民族的马崇拜 一文中也比较认同这种观点,并且认为天马图的产生早于藏族的风马图。4 另有一种说法则认为风马旗的形成跟蒙古族地区萨满教信仰中用来联系长生天的工具有关,如樊永贞与欧军的蒙古族“风马旗”的来源及形成考辩 中表明,蒙古族风马旗“最早的图案是一块蓝色绢布上画或绣有一匹昂首奔驰的白色骏马,其形状类似旗帜,是古代萨满巫师与长生天沟通的用具”。5 他们认为这个图案的风马旗只是作为萨满师使用的一种道具,且仅限于一些萨满巫师在作法时使用,所以在贵族或普通人家是看不到的。但对于这一说法,作者并没有给出证据。DOI:10.19461/ki.1004-8626.2023.04.007实际上,内蒙古地区的风马旗样式有一定的地域差别。从形制上来看,在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方,如阿拉善、乌珠穆沁、巴盟等地区,风马旗系在专门的三叉旗杆上,甚至还有石垛台,这种形式的风马旗也被称为禄马风旗,也是军旗演变说中讨论的主要样式;而在科尔沁等东部地区基本不用旗杆,风马旗是挂在房门或屋顶上,或是剪很多风马旗到敖包前飘撒。从图像上来看,东部地区的风马旗与藏族风马旗别无两样,主要为四神样式风马旗;西部地区曾出现过同时印有蒙文藏文的风马旗,如今悬挂的风马旗与藏地风马旗也极为相似。二、内蒙古地区与藏地四神样式风马旗图像异同内蒙古地区四神样式风马旗通常为长方形,尺幅较小,旗面印有木刻版画,画面正中是一匹驮着宝器奔跑的骏马,骏马四周为藏语经文,而画面四角为四神兽(也称四雄),分别为金翅鸟、龙、狮子和虎,四神在位置上没有绝对的固定(如图 1、图 2所示),有些风马旗也会用藏文名称代替原四神图样放置四角(如图 3 所示),这是四神风马旗基础的样式,有些会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其他有吉祥寓意的法器等各种图样。图 1金翅鸟和龙在上的内蒙古地区风马旗(清代)6 图 2狮和虎在上的内蒙古地区风马旗(清代)6 藏地风马旗在传入内蒙古地区之前已经形成成熟的样式。藏地风马旗制作形式多样,使用的棉图 3用藏文名称代替四神的内蒙古地区风马旗(清代)6 布尺寸小到一条一缕,大到整匹整幅,刻印的图像画面正中亦是一匹驮着法宝的骏马,四角为四神,上方为金翅鸟和苍龙(如图 4 所示),下方为红虎和白狮。四神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如图 5 所示),有时候四神的图像由代表它们的藏文名字代替。藏文佛教经文安插于骏马及四神兽周边的空白处。许多风马旗的图案还印有五行、八卦、各种西藏的吉祥符号等。对比上文所述内蒙古地区四神风马旗,其样式与藏地风马旗有一致性,他们的文字都为佛教诵经内容,几乎都是藏文书写,鲜少有出现蒙文经文的风马旗。对比藏地风马旗图式可以发现,如今内蒙古地区的四神样式风马旗与其非常一致。图 4金翅鸟和苍龙在上的西藏风马旗9 在各种风马旗演变说中,曾有学者认为内蒙古地区出现的风马图早于藏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藏地风马旗以经文及图像印于布面,藏族人称其93第 4 期谢琪,袁荷:内蒙古地区四神样式风马旗释源及其影响图 5狮和虎在上的西藏风马旗10“隆达”。“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直译为“风马”。谢继胜的风马考 一书中写道:“西藏的风马最初可能是用来送魂用的送魂幡,而后来在公元 619 年汉族易经、五行观念和道教的理论逐步深入藏传佛教,送魂幡吸收了汉族太极阴阳的内涵和五行、五方神的布局,并把汉地五方神四象所示动物根据藏族的信仰作了调整,形成了今天的西藏风马的图像布局。”8 西藏历史文化辞典 中还提到:“风马幡大约形成于 9 世纪前后,最初上由绘有魂马图像的送魂幡旗演变而来,随着阴阳五行观念和内地的木版纸马传入西藏,逐渐形成绘有 5 种动物的风马幡。”9 结合噶尔美三木丹对藏族原始信仰风马的阐述、康格桑益西先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风马象征的总结,以及韩书力提出的“关于风马旗的源初,西藏宗教界、学术界虽各有掌故,但公元 12 世纪初许多噶举派寺院为高扬广布其教义而悬挂风马旗,是各家各派都首肯的”。10 可以看出,藏地风马旗从唐初就开始结合汉地的五行及五方神文化,于 9 世纪前后形成较为固定的样式,到 12 世纪时已入流行顶峰。反观最早记录了蒙古族风俗祭祀的文献,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 年),都统司计议官赵珙受宋淮东制置使贾涉之命出使燕京,与蒙古议事,见到总领蒙古大军攻金的木华黎国王,撰蒙鞑备录 以记录出使期间的见闻,详述了蒙古的马政、军政、风俗、祭祀等,但并没有关于风马旗或天马图的记载。11 12351236 年南宋两次派使者出访蒙古,第一次随行的书状官彭大雅和第二次随行的徐霆都分别记录了出访见闻,后二者相互参照书稿并合成 黑鞑事略 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蒙古当年的居所、筮占历法风俗习惯等,同样没有关于风马旗或天马图的记载。12 由此可见,藏地四神样式风马旗明显早于蒙古汗国时期(13 世纪)祭祀中出现的天马图。那么,藏地四神样式风马旗是如何出现在内蒙古地区的呢?在四神形制的风马旗出现之前,内蒙古地区是否也有本土的信仰器物存在?如有,四神样式风马旗是如何将其替代的?三、内蒙古地区四神样式风马旗与藏地风马旗的内在关联考证文献史籍显示,在四神样式风马旗出现之前,内蒙古当地是由萨满教的翁衮(也称翁贡)作为大众普遍的信仰器物,这一现象直到清朝才消失。从一些国内外人士写的行记、游记和日记中记载的蒙古族民间风俗习惯中,可以发现内蒙古人祭拜翁衮的习俗。在普兰迦儿宾(Piano Carpini)的普兰迦儿宾行记 中记载,他在 13 世纪出使蒙古并拜见了当时的大汗,书中记载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内悬挂有萨满教的翁衮,即用毛毡制成的人形偶像。13 在鲁布鲁克的鲁布鲁克东方行记 中,记载了他于 13 世纪在蒙古地区的亲眼所见,当时蒙古包内悬挂的是萨满教的翁衮,翁衮的外形类似于人形。14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口述的马可波罗行纪 一书中记录,蒙古人“各置一神于家,用毡同布制作的人神像,并制神妻神子之像,位神妻于神左,神子之像全与神同。食时取肥肉涂神及神妻神子之口,已而取肉羹散之家门外,谓神及神之家属由是得食。”15 到了明代,岷峨山人(苏志皋)于 16 世纪所作的随记 译语 称,“胡俗畏鬼神,信占卜事袄神,无祠庙,刻毡为形,盛于皮袋,行动之际,以脂苏涂之,或系于竿上,四时祭之。”16 这说明在明朝中期的内蒙古人仍有供奉翁衮之俗。瑞典人多桑(ACMD ohsson)于1852 年写的 多桑蒙古史 中道:“鞑靼民族之信仰与迷信,与亚洲北部之其他游牧民族或蛮野民族大都相类,皆承认有一主宰,与天合名之曰腾格里。(他们)以木或毡制偶像,其名曰翁衮(Ongon),悬于帐壁,对 之 礼 拜,食 时 先 以 食 献,以 肉 或 乳 抹 其口。”17 这些记载充分说明从宋朝至清初,内蒙古地区的普遍信仰和朝拜信物是萨满教的翁衮,然而与翁衮相关的文献中并未发现风马旗的痕迹。04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2023 年风马旗被普遍接受成为大众信物,是到清末民初才出现的。俄罗斯人阿马波兹德涅耶夫于1892 年所写的游蒙日记 蒙古及蒙古人,介绍了蒙古资源、风景、风俗、宗教信仰和主要城市等内容。在第二章中他提到:“有库伦堪布诺门汗寺领之宗务管掌之邸,此邸植树于庭,与他邸异。庭树悬列书经文之各色立方形布片,其壁间周围悬绳索。以上述之布片,迎风播舞,代邸内人员之诵经。”18 这段话确切记录了彩色方形的布面经幡风马旗,并且详细表明它的作用,“迎风代之诵经”与如今风马旗的功能有一致性。而孛儿只斤苏和等蒙古三大部中记载,1925 年 10 月 13 日至 20 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其党员证封面,画有两面旗帜,其中一面是蓝色的旗帜,中间有一颗五角星;而另一面旗帜与蒙古族风马旗的中心图案十分相似,是在绢布上画有一匹昂首腾飞的骏马。19 日本学者江上波夫等人于 1931 年和 1935 年两次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和察哈尔等内蒙古地区考察,形成蒙古高原行纪 一书,书中多次记录的祭祀或风俗器物均有旗幡,王府或贫民的蒙古包前均有“木杆”和“护符绳”,而这种“护符”就是现在人们常用的风马旗。20 由此可见,清末以后,风马旗在蒙古人心目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已成为大众内心及精神上标志性的存在。风马旗最初是作为藏传佛教宣扬其教义的工具而存在的,作为传播教义的风马旗,为何在内蒙古史料里出现得如此之晚?内蒙古地区民间的信仰又是如何从翁衮替换成风马旗的呢?事实上,翁衮的消失和风马旗的出现都与藏传佛教的传入密切相关。据 汉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思想文化交流研究中所整理的史料,藏传佛教向蒙古族地区传播可分六期。第一期到第四期,藏传佛教向蒙古地区的传播是循序渐进的,从一开始的非大规模性,到蒙藏官方关系有确切史料记载的开始 凉州会盟(1247 年)之后,开始了王室率先皈依藏传佛教的进程,但此时并未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和接受;忽必烈执政以后到元朝灭亡时期,王室不断推行加强藏传佛教传播的政策和制度,已达到在上层王公贵族中普及推广,但民间却是对萨满教的虔诚时期,所以形成了“大传统信仰藏传佛教与小传统信仰萨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