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岭
走廊
民俗
体育
分类
观念
及其
功能
研究
李靖
第 42 卷 第 6 期2022 年 12 月Vol.42 No.6Dec.202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95收稿日期:2021-10-2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TY01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0Q013);安康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20AYQN04)作者简介:李靖(1987-),女,湖南邵阳人,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体育人类学通讯作者:刘文沃(1985-),男,广东新会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南岭走廊民俗体育分类观念及其功能研究李 靖1,刘文沃2,倪依克3(1.安康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3.广州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摘 要:以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对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分类现象开展研究,探讨分类观念对社会认同建构的作用。研究结论:1.南岭走廊民俗体育分类观念与当地独特的环境和历史传统有关,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隐喻社会系统的不同方面,通过对族群原初性符号反复表征、文化维模功能呈现、社会秩序反复强化等路径,划出了我群与他群的界限;2.传统上南岭走廊的身份认同呈现出自下而上“从家族到族群”的建构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自上而下的“国家-民族”路径对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3.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分类观念、身体隐喻、社会系统表征体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家族-族群”建构逐渐过渡到“家族-族群-民族-国家”的多层次身份认同建构。关键词:南岭走廊;民俗体育;分类观念;身份认同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22)06-0095-07Study on Classification Concept and Social Identity of Nanling Corridor Folk SportsLI Jing1,LIU Wen-wo2,NI Yi-ke3(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China;2.College of Humanities,Zhaoqing Medical College,Zhaoqing 526020,China;3.School of Leisure Sports and Management,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China)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cal interview,this paper studied the classifying phenomenon of folk sports in Nanling Corridor and probes into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pt of classification on social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Conclusion:(a)The classifying phenomenon of folk sports in Nanling Corridor is related to the local unique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and different type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represent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social system;(b)the influence of the top-down“state-ethnic”path on the identity of ethnic minoritie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before which this identity presented a bottom-up construction:“from family to ethnic group”;(c)the classifying concept,body metaphors,and social representation system of folk sports in Nanling Corridor have also changed gradually:from the“family-ethnic group”construction to the multi-level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family-ethnic-nation-state”.成果与报告DOI:10.13830/44-1129/g8.2022.06.009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 6 期第 42 卷96Key words:sports anthropology;Nanling Corridor;folk sports;classification concept;ethnic identity分类观念存在于所有人类群体。爱弥儿和莫斯认为的最初分类即是人的分类,分类的观念及其类型是人类文化的体现,社会是分类观念及其类型的模型,所有外化的分类体系建构的根源都是人所生存的社会1。人类学常透过分类观念来审视一个人类群体的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透过社会分类社会比较积极区分三个历程建构的结果2。分类是社会认同建构的起点,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Turner 认为人们在分类时会将自我纳入其中,将符合内群体规范的文化特质赋予自我,分类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定型的过程3。分类基于物质、仪式、语言的不同,延伸至自我和他者的区别,基于不同立场、不同选择、不同策略、不同目的、不同秩序,表达自我与他者不同的群体认同。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统一体,由“六大板块”(北部草原区、东北高山森林区、青藏高原区、云贵高原区、沿海区、中原区)和“三大走廊”(西北走廊、藏彝走廊、南岭走廊)构成,板块之间以走廊相连结。民族走廊中多个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融合,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南岭走廊自西向东囊括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江西、福建七省区交界处广大山区,南北宽约 330km、东西长约 1000km,是长江、珠江水系的分界线,生活着汉族、壮族、苗族、瑶族、毛南族、畲族、水族等十几个民族。南岭走廊的民俗体育自产生以来,便因民俗体育主体内群体的多层次性,便赋予了其多层次社会认同表述的功能。本研究以南岭走廊民俗体育分类为切入点,研究民俗体育对身份认同建构的作用,分别以传统社会的“自下而上”建构、现代社会“自上而下”建构的线索,探讨多民族聚居区身份认同的多层次建构模式,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建构研究提供参考。1 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分类观念及其内在认知模型南岭走廊群山环绕,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本地民俗体育因为不同的族群、地方传统被分为不同的类别。这些不同的参照体系,形成了多角度、多元化的分类方式,使同一起源的民俗体育项目在社会变迁中走上不同的道路。以走廊区域内流传较为广泛的民俗体育作为分析对象,笔者整理了一些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分类现象4,这些民俗体育分类现象涉及到大-小、男-女、阴-阳、吉-凶、时间、生活事件、神灵体系、数量关系、禁忌等,可谓纷繁复杂。社会文化分类和制度本身没有生命,有生命的是不同主体在不同情景下对它们的创造性应用5。我们对于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不同分类,代表了背后多种可能的文化认知模式,正如我们对长鼓“大”“小”“公”“母”的工具性划分,体现了瑶民在基本的文化认知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族群的历史文化及文化特质的创造性应用。这种分类不仅告诉族人及他者这些民俗的内容、风格、意义,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结构关系,划出了我群与他群的界限6。这类分类系统不断发展,通过民俗体育对新生内容的命名及重新建构,保持着本族群文化传统的稳定发展。南岭走廊地理上的隔断从未令族群间文化交流停顿,各族群文化的传播、借用、创新,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7,以长鼓舞为例,不同区域的瑶人在与相邻地区其他族群的交流中塑造了本地长鼓舞的独特风貌8。我们往往在与他者交流中能发现了更深刻的自我9,族际文化交流启发着本族人如何处理新生事物与传统事物、外来事物与本地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变迁不断更新的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引申启发南岭多族群杂居地的人们在不断的社会变迁过程中,获得在身份认同解构与重构过程的自我解释。2 从民俗体育的身体隐喻到社会系统表征类比玛丽道格拉斯的洁净与污染的观念,民俗体育分类观念在生活中有着表达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作用10。民俗体育通过身体活动、象征来隐喻当地杂居族群对于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秩序、世界构成的基本观点,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独特表达方式,帮助各族群建构各自的族群认同、确定族群边界,同时也帮助对族群内部不同群体进行区分。2.1 南岭走廊民俗体育身体隐喻的类型南岭走廊民俗体育身体隐喻内容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第 6 期第 42 卷97李 靖 等:南岭走廊民俗体育分类观念及其功能研究表 1 南岭各族民俗体育的分类现象民族项目分类现象瑶族长鼓舞长鼓舞的打法有文、武之分。文长鼓击打的身法轻柔、灵巧;武长鼓打法粗犷有力。长鼓又有公母之分,公鼓的音色高亢激越,母鼓的音色浑厚洪亮。对长鼓的工具性划分,体现了瑶族在基本文化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本族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分类瑶族祭祀舞由宗教人物表演的祭祀舞可以分为师公舞、道公舞,两者应用场合不同。师公舞包括杀吊猪、捉龟舞、伞舞、走潮、虅拐舞、女游舞等。道公舞主要用于祭典场合以及“打冷斋”,比如进香舞、白马舞、双人舞、分独舞、跳师舞、转灯舞、雷王舞等。祭祀舞的划分体现瑶人心中神圣世界体系的分类瑶族习俗舞多在日常祭祀、丰年、禳灾、葬仪中表演。比如都安瑶族县的铜鼓舞,一般在达努节中表演,此外还有草龙舞、香龙舞、持筛箕的舞蹈、持木桩的舞蹈、耕作戏等习俗舞瑶族打陀螺白裤瑶每年在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间,由村落中的陀螺头人组织赛陀螺活动。按照白裤瑶的传统,陀螺有三种型号,小陀螺为儿童专用,中陀螺和大陀螺为成人竞赛用。赛陀螺有单打、双打、集体打等多种形式的打法苗族铜鼓舞铜鼓舞流传于黔东南、广西融水等地的苗人族群中,具有表演的性质。铜鼓悬梁而吊,由族中年长者敲击,舞者根据节奏围着圆圈跳舞,沿着顺时针方向踏舞步前进,气氛热烈。铜鼓舞可分为 3 步、5 步、7 步、9 步壮族蚂拐节蚂拐舞蚂拐节中第三部分葬蚂拐部分,下葬前需要请长老打开宝棺检验蚂拐的尸体,若尸骨呈现出黑色或者灰色则预示着年景不好,需要做法事祈求蚂拐上天为族人说好话;若蚂拐的尸骨金黄,即预示着年景好,可以顺利安葬蚂拐,人们也可以通宵唱歌跳舞,通宵玩乐壮族习俗舞壮族的习俗舞以反映某些特定的情节为主,其中以反映劳动和爱情生活较多,多达数十种,主要有:扁担舞、蜂鼓舞、春堂舞、捞虾舞、斑鸠舞、绣球舞、采茶舞、桃叶舞、戽水舞等。表现劳动场景的舞蹈比较朴实欢快、舞步雄健、动作舒展;表现爱情的舞蹈则委婉缠绵、动作比较柔和;表达抗争的舞蹈则是悲壮激昂、场面宏大第一,模拟传说中的历史事件,表达族群先祖不畏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以此提升族群认同和自信心,如长鼓舞。第二,模拟一些飞禽走兽和其他事物,表达族群的图腾崇拜,如蚂拐舞、毛龙舞。第三,以肢体语言表达对所处自然环境的敬畏及歌颂,比如多数的祭祀舞蹈。第四,隐喻族群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精神生活,以此教化族人,比如多数祭祀舞。第五,模拟劳动场景、美满的婚姻和爱情、节庆场景,呈现生活中美好一面,表达和吸引族人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