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5
2023
人民日报
人民
观点
第二
季度
文章
汇编
在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观点第二季度文章汇编(25篇)
目 录
1.“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人民观点) 2
2.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人民观点) 6
3.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人民观点) 10
4.秉承“和平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观点) 14
5.锤炼品格强化忠诚(人民观点) 18
6.激扬“创新性”,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人民观点) 21
7.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人民观点) 25
8.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人民观点) 29
9.坚守“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民观点) 33
10.建新功,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人民观点) 37
11.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人民观点) 40
12.立足“连续性”,坚持走自己的路(人民观点) 43
13.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人民观点) 46
14.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人民观点) 49
15.努力实现蓝天常在空气常新(人民观点) 52
16.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故事(人民观点) 56
17.强党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人民观点) 60
18.让更多山川披绿、林海生金(人民观点) 63
19.实干担当促进发展(人民观点) 66
20.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人民观点) 69
21.学思想,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人民观点) 72
22.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发展(人民观点) 76
23.展现“包容性”,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人民观点) 79
24.重实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人民观点) 83
25.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人民观点) 86
“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人民观点)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精神要义,更加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编者”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由文明而思民族,观过去以察未来。在湖南长沙考察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河南安阳考察殷墟遗址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在文化的轴线上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强调“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高瞻远瞩的擘画、鞭辟入里的阐述,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比如,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再如,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可以说,正是因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党才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指引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无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典范,无愧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无愧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立足基本国情,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紧贴亿万人民创造性实践,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将中华文明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就一定能焕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一往无前。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人民观点)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定能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添动力。前不久,作为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压力测试的重要内容,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等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施的部分政策措施,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试点实施。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的具体写照,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缩影。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事非经过不知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改革涵盖的领域愈加广泛、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愈加深刻、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愈加尖锐、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愈加艰巨,继续推进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联动性前所未有。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聚焦“为什么改”,创造性阐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明确“往哪儿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总目标、价值取向;着眼“怎么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强烈的使命担当,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指挥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看深度,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等关键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我们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看广度,避免“碎片化”,善打“组合拳”,注重理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提升。看民生温度,医疗保障、教育均衡、食品安全、清洁取暖……一桩桩“百姓事”,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实践深刻表明,这不仅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改革永远在路上。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定能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山一程,水一程,改革创新启新程。展望中国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我们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人民观点)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完备、全面整体的过程,必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环环相扣、协同联动的制度体系
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才能真正把生态领域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个成功的环保案例背后,往往有一个关于制度或法制的故事。
卢孝华的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周营村,离长江只有数百米。白天到江边看风景,晚上去江边跳广场舞,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浩浩江水、绿地花海,让她感到惬意舒心。
遥想多年以前,桥林街道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桥林街道的18.9公里长江岸线上,最多时聚集了47家大小船厂,切割、轧钢、除锈、喷漆,既是生产工序,也是污染源头。沿江居民抱怨:“江边呛得睁不开眼,我们是‘滨江不见水,近水不亲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深刻转变,制度长出“牙齿”。南京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