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48
2023
上半年
关于
教育
理论
材料
汇编
2023年上半年关于教育类理论材料汇编
(49篇)
篇1:促进职育平衡是全球议题
从国际上看,近年来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环境、受教育水平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就业性别歧视依然是一个普遍现象,全球男女劳动参与率分别为72%和47%,平均相差25%,包括在一直致力于促进两性平等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也依然存在性别差异。因此,保障女性职业发展权益、消解就业性别歧视已成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议题。
在影响女性就业的诸多因素中,职育冲突是一个主要原因,不仅会影响女性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也会影响岗位类型、后续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等。因此,推动女性职育平衡成为发达国家女性就业促进政策体系的关键发力点,并在长期的政策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出台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为缓解职育冲突提供制度保障。在男女就业机会均等、同工同酬、管理层女性配额、产后女性继续教育与再就业、不可转让的男性“育儿假”、弹性工作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从法律上强调女性在家庭中独立的经济地位,极大地鼓励了女性参与有偿劳动的积极性。
二是积极推动生育保障,避免因女性生育行为增加企业负担,避免女性收入受损、工作中断。例如欧洲高福利国家普遍采取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政府干预等方式大力推动生育保险、生育津贴和产假津贴实施落地。
三是积极推动托育服务,解决女性后顾之忧。欧洲高福利国家托育服务基本由政府主导,以公共托育为主,如日间全日制照顾中心、幼儿园、家庭托儿所等。托育机构覆盖面广,建设与管理、保育人员资质认定等由国家统一规定,保证服务标准的规范与协调,有效提升了制度成效。亚洲地区日韩等国家也积极扩大、提升托育服务数量与质量,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四是在子女教育方面,欧洲国家教育资源优质且负担小,部分国家实行“托育服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东亚部分国家女性因子女教育而难以维系职育平衡的问题在欧洲高福利国家并不常见。
五是积极建设性别平等环境友好社会。设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性别平等机构,重新定义男性在社会与家庭中的角色,将父亲角色的概念扩展至“生命伙伴关系”,积极推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向“男女共同养家、共同照顾家庭”的现代模式转变,积极完善家庭友好型企业制度,保障男性的护理权。
我国加快促进平等就业,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妇女就业权益得到保障,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保持在四成以上。然而,女性作为家务劳动的主力,每天从事家务劳动的比例和时长都远高于男性。同时,我国劳动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托育设施不够完善,女性职育冲突问题依然存在。
与上述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财政能力、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政策制定需充分结合国情循序渐进。为进一步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优化妇女就业结构,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构建友好的就业环境,创造两性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鼓励实行灵活的工作方式,通过协商采取弹性上下班、远程办公等方式,助力解决职育冲突。
第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性别歧视监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完善促进女性就业制度,提高对生育再就业女性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开展就业性别歧视约谈工作,依法查处侵权行为。提升男 性与女性共担家庭育儿的责任和能力,加大男性“育儿假”落实力度。
第三,积极推动生育保险、生育津贴制度改革。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制定激励措施,吸引灵活就业群体参保,保障女性生育期间工资待遇。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减轻女职工用人单位负担。在现有制度条件下,鼓励把生育保险返还给雇用女性职工的企事业单位。加强生育保险对家庭成员的保障力度,参保男性的配偶和本人可享受部分“陪护假”或“育儿假”待遇。
第四,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量,减轻婴幼儿照护负担。发挥普惠托育机构保障作用,将托育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女性照顾婴幼儿压力。完善托育服务综合监督机制,建立国家统一的托育机构与相关从业人员资质管理标准。
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务。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美好期待的基础工程和重要途径。勇担高等教育新使命,奋进高等教育发展新征程,需要构建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学科建设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建设体系和治理体系,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1.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都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把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拓展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深度、温度和效度,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双塑造”,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打造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显性与隐性、继承与创新、内容与方法、点上与面上、底线与高线、育人与育德的关系,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整体性、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价值性、在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亲和性、在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中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科学性,从而构建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保证高校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中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确保高校办学方向不动摇、不偏移、不走样,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2.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学科建设是一所高校发展的龙头,体现一所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彰显一所高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底,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没有高水平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专业、高质量教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便脱离了根基。事实证明,一个不重视学科建设的高校,很难成为一所真正的优秀高校;一个不重视科研的老师,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因此,学科建设是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关键要素,学科建设质量往往决定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发展后劲和方向,必须以高质量学科建设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质量学科建设体系,要把握学科建设的“时”与“势”,精准靶向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各项指标,遵循学科建设规律,加大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对学科人才的重大需求,扬优势、创特色、补弱项,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和梯队,在“强基、固优、扶新”中打好学科建设的“组合拳”,契合“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建设趋势,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中的“领舞”与“群舞”、“基础”与“运用”、“学科”与“学院”、“特色”与“优势”、“高原”与“高峰”关系,进而在学科建设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学科基础。
3.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攻坚克难”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志存高远、承前启后的接续奋斗,也更加期待学生成长成才,更加需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当今世界谁拥有一流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提高青年人才培养质量,释放青年人才的创新能量,对国家和民族未来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标准。高校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都要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任何一所高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都要时刻在把学校发展优势、学科专业优势、人才队伍优势、教学科研优势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优势上下功夫。
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要将人才培养聚焦到时代之需、国家之需、民族之需上,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契合人才培养的大需求、营造人才培养的大环境、培育人才培养的“大先生”,正确处理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课程”、“课程”与“教材”、“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打造适合学生成长成才和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既注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类实用新型人才,也注重选拔和培养有强烈研究兴趣、甘于寂寞的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健全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人才,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4.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教师队伍建设关乎“谁来培养人”的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作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任何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力量,书写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篇文章,不断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四有”好老师,这不仅是落实好学校党管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打造高质量师资建设体系,应健全完善中国特色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遵循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规律,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统筹编制资源,拓宽选用渠道,优化引进程序,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正确处理好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数量”与“质量”、“学历”与“能力”、“存量”与“增量”、“引进”与“培养”、“职业”与“事业”的关系,谱写好学校发展的“严师”“强师”“惠师”“尊师”新篇章,培育乐教、懂教、善教的“大先生”,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答好符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教师队伍建设新答卷,推进学校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为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5.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高等教育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A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高等教育只有坚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