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孩子
美术
写作
我见
新苗
016观察家 ART OBSERVER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内容摘要:通过美育,涵养儿童青少年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温润心灵、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是新时代学校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中小学生编写适合这一年龄段阅读接受的美术史书籍,在学校艺术课程、活动之外为他们提供艺术阅读的丰富选择,形成与学校教育有机互补的艺术知识建构,是当下亟须引起学界重视的一件事。关键词:为孩子写作 美术史知识 审美判断力在“豆瓣读书”搜索“给孩子的美术史”,显示相关各类书籍不足三十本,且一半是翻译国外作品。李泽厚先生曾提出,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哲学特点是“以美启真”1,显然,当下专门给孩子写作的美术史书籍不够丰富是个缺憾。以此为引,提出我的两点思考。一、给孩子的美术史,是一个对作者水平要求很高的写作类型给儿童青少年写作美术史的最大特点,在于如何把握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兴趣和知识特点,从而形成图书与读者的共鸣。但显然,作为图书作者的成年人,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清晰知道每天都在成长变化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兴趣。如此,一些有成就的童书作者认为给儿童写作几乎是一种天赋,言外之意是语言、技巧可以习得,但作者是否具有儿童观,即是否愿意亲近儿童、了解儿童,将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作为自己社会经历、写作理想的追求就难得了。儿童文学作家琼 艾伦(Joan Allen)有一个著名的童书创作格言:“只有最好的作品对儿童来说才刚刚好。”2带着这个问题反思当下中小学生可以读到的艺术书籍,可见两个突出问题:1.很少有将为孩子写作美术故事作为专业追求的作者,许多给孩子的艺术图书往往是学者的随机为之。现象是目前国内还没有给孩子写艺术故事的品牌作品和作者,无法与文学、科普领域专家相比。相反,翻译版的类似温迪嬷嬷讲述绘画的故事等图书,其传播效应却相对突出。作为艺术研究和基础教育研究学者,在工作中我深感周围为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艺术书籍写作的专家非常少,也由于给孩子的艺术写作处于艺术史、儿童文学、创意写作、出版学等领域的交叉地带,导致难以形成明确的专业共同体而加强交流、研讨。随着当下学校美育日益得到发展,社会美育结合城乡文博事业建设掀起新潮,特别期望有热心给孩子写作的艺术书籍作者形成专业共同体,共同研讨、推动为孩子的艺术写作。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很重要的一个点应该是向世界各国的孩子们介绍经典的、独具魅力的中国艺术,赢得童心即赢得未来。而如此美好的事业,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人文眼界、专业艺术史资质的作者群体,服务于广大中小学生,服务于中华文明向世界的传播。2.给孩子的艺术史写作,必须将育人置于首位、从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行考量。但其核心功能不是要教会儿童一些所谓的道理,而是通过向他们展示艺术世界的丰富、奇特、神秘、美好,滋养童心的爱美、向上的心灵气质和大胆、敢想、勤动手的想象表现能力,这才是美育不可替代的功能。那些一味地将成人化的、概念的教育主题填充在艺术故事描述中的写作,儿童青少年在不具有成人对特定社会化知识理解的前提下,不可能从中获得有效体验,却可能导致概念化训教的乏味与空洞。其反面,则是模仿儿童般“可爱”的叙述语言,实践证明这样尤易引起年龄稍大的少年读者的“反感”。两个极端,都源于不能把儿童青少年作为平等交流对象,忽视了任何阅读接受都是在新知识、新发现与接受者的前知识、前记忆发生联系中生效的,阅读者无论年龄多么小,都不是一块任由书写的“白板”。无须讳言,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美术史写作主要是“改编”,将成人阅读的美术史资料改写为与孩子们的“前知识”既相衔接、又引发新兴趣、产生新启迪的美术史故事,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写作课题,是给孩子写美术史必备的“儿童观”所系。那种认为给孩子写作比为成人写作更容易的观点,是肤浅的。二、在学校网络家庭的环境中,美术史知识是形成艺术判断的基础当下,儿童青少年的网络化生存环境是当代教育必须直面的事实,网络一方面使学生的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尤其是网络的视觉化、图像化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超越生活现实的丰富图像体验。同时,专家研究发现,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在网络阅读活动中往往缺乏判断力,弱于建构意义,网络滑动跳跃的链接“界面”代替图书章节逻辑的“纸面”阅读体验,损失的可能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时间纵深感和历史逻辑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评价能力、鉴别反思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就成为建构学生在数字媒体时代网络素养的核心3。高质量的给孩子的美术史书籍,恰恰是建构这一素养的基础途径之一。近十年,我参与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和担任普通高中美术教材、义务教育艺术教材主编工作,切身体会给孩子的美术史写作之我见孔新苗017观察家 ART OBSERVER热点述评观点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到学校课堂教材与课外艺术读物的主要功能区别,是教材主要以“主题单元”“任务单元”作为课程实施平台,相对而言对艺术史线索的掌握,则需要教师要么融合在课程单元的学习内容中,要么为学生提示适合的课外读物作为学习资源,形成主题化单元学习与背景知识的互补。而目前的一个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接触艺术的途径主要是艺术课教材和校园艺术活动,离开学校就离开了艺术。同时,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却是无处不在,在网络中进行表达的机会也是无处不在,这就向“给孩子的美术史写作”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对艺术主题的学习探究,还是在课外网络上对各类繁杂艺术信息的鉴别,还是与家长、朋友一起讨论艺术审美体验,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美术史知识框架,有一本专门给孩子的简明美术史书籍作为图文并茂的、有逻辑线索的学习“小辞典”,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在学校网络家庭三个环境中成为艺术体验交流的支架,给学生对课堂学习问题情境的理解;网络良莠混杂信息的选择与鉴别;生活中艺术作品的体验讨论,提供一个超越网络搜索功能信息碎片化,以经典作品历史线索构成的基础美术史眼界,避免学生完全依赖网络的认知碎片化“失重”。就此提两点。1.立足中小学生身心认知规律,对标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和与艺术教材内容的互补,编写中外美术史读物以补充艺术教材由于结构、篇幅所限而简化的美术史知识专题,用精要而直观的美术史框架,作为学生课上、课下、网上进行艺术作品、知识信息鉴别和艺术体验表达的思考依据。以我个人的教学教研体会:没有历史情境逻辑支撑的作品解读,只是随意的、断片的体验;没有历史知识支撑的图像表达,难于形成创意的意义表达;没有中西美术史线索的比较认识,难于理解中国艺术独特的人文价值和给予世界文明的贡献。当下,针对不同学段、成系列的“给孩子的美术史”书籍,尤其是有品牌效应的优秀图书,太需要了。2.新时代学校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艺术课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这给学校艺术课程建设、教师素养提升提出了诸多有待求解的新课题。与本题相关的,是艺术课程如何在教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历史中的艺术”而提升文化理解力,进而尝试利用美术史图像生成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可用数字新媒介呈现的创意设计表达。用图像与历史、图像与现实、图像与图像之间无限丰富的组合关系,探索、体悟以图像思维生成创意表达的经验。这种对经典图像的文化理解、创意联想和利用新媒介的转化表达,正是当代数字时代文化生产的一个特点。而培养学生此类图像理解、实践运用能力,必然要立足美术史知识的掌握基础之上,善用美术资源表达具有当代意义的“非逻辑的合逻辑”图像创意。将来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下图像创意思维的素养能力基础。期待有更多大学者,参与“给孩子的美术史”写作。(本文是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大课题“中小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VZ2006)注释:1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043页。2许道军主编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第138页。3Sonia Livingstone.A research final report from the UK Children Go Online project EB/OL.http:/www.children-go-online.Net(2005-10-26)2023-04-14.孔新苗山东师范大学中俄艺术教育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馆长不同时代女性题材作品对比,呈现了绘画语言、趣味的变化。从左至右依次为: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绢本设色 4618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明 唐寅 吹箫仕女图 绢本设色 164.8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清 黄慎 渔妇携筐图 纸本设色 13848.4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现代 罗寒蕾 回家 纸本设色 195115厘米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