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花间词
中的
女性
形象
探索
美艳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文化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现代性视域下的山西文学(项目编号:)”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路美艳()女,山西汾阳人,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探索路美艳(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汾阳)摘 要: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部文人词选集,其中收录的作品是对我国文人早期词创作中的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这部词集中,女性形象的描写是作品的主题,而且其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也具有显著的特征,这与作者所运用书写特征与不同的角度选择有直接的关系。本文首先针对本部作品中女性特征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随后分别从创作角度和创作特点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索,力求分析和体会花间集中的女性形象美感。关键词:花间集;女性形象;文化内涵;审美特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女性形象在我国的文学创作历史上一直是作家们比较热衷进行创作的主题,而花间集则是一部以女性描写为全部词创作内容的作品集。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也鲜明而生动。一、女性形象的创作背景分析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出现不仅是由于女性形象本身的美感,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艺术氛围等也会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艺术创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花间集中产生的女性形象,就有其特殊的创作背景。(一)政治环境背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讲,政治环境的变化不仅关乎到国家的兴衰,在战乱的年代,文人墨客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条件也会随着政治局面的变化和历史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花间集是在晚唐与五代十国时期衔接变化的阶段出现在当时的文坛的。从当时的政治环境角度上看,晚唐时期的安史之乱与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在带来政权交替的变化外,也对文人群体的心态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文人心中普遍存在的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在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消磨中不断消失。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随时都可能面临漂泊的生活状态,在这个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有可能缺失的年代,文人们的坚强意志被削弱,而开始用一种及时行乐的心态麻痹自己。这个时期的文人仿佛更加注重娱乐和休闲生活的质量,而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抛在脑后了,他们的文学作品风格也随之发生了转变,这才有了花间集这部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作品集。(二)文化环境背景从花间集的作品特征角度观察,可见蜀地为作品集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作品的整体文风也受到了蜀地文人的重要影响。在中原地区战乱不断的社会背景下,蜀地由于其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在战乱中获得了集中发展的契机。蜀地在这一时期的社会稳定性和经济发展速度都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且兴盛的阶段。这种稳定且舒适的生活环境成为了文坛上词人选择居于此地的主要原因。文人的聚集从本质上为花间集的创作提供了契机。当花间词人进入蜀地后,他们告别了动荡的战乱,整体状态都开始放松下来,随着居住时间的延续,蜀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对文人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从外部环境到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影响使得具有独特风格特点的花间词人群体开始聚集并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流派,以晚唐诗人牛希济、韦庄为主要代表。而具体到蜀地当地的文化氛围对花间词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环境的封闭性使得词人受到自由文化氛围的影响。由于李唐王朝所遵从的老子思想与蜀地道教的渊源,使得当地形成了一种“乐活”的文化氛围。在这两种氛围的影响下,花间词人在花间集中以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三)艺术氛围背景艺术氛围背景主要是指具有艺术特色的曲子词对花间词人的影响。曲子词从根本上来讲是词的一种原型,是一种通过不同的乐器配合的词进行演奏和演唱的艺术形式。其中常见的乐器包括笛子、琵琶和笙等。最初,曲子词是作为宴客过程中为宾客助兴的工具存在的。随着文人填词在曲子词表演中的盛行,词人开始受到曲子词的影响。虽然晚唐时期的社会动荡,但这一时期确是曲子词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为曲子词与花间词的融合创作提供了契机,让词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文学创作中形式的束缚,用更加灵活和生动的方式进行词的创作。二、花间集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分析总的来讲,花间集中的作品主要描述的是男女之情、春愁秋怨以及离别情绪。这些情绪在女性形象身上的表现都更为丰富和深刻,这也是花间集中依托女性形象进行创作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进行细分可知,花间集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社会环境中真实的女性形象从创作背景上来看,由于社会的动荡,当时的社会阶层以复杂性强为主要特征。在花间集的女性形象中,以社会底层的女性形象、仕女形象、女道士形象为典型代表,其中,社会底层的女性形象中,又包括了思妇形象、娼妓形象等,这些形象的出现都是对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的典型体现。正是由于社会的动荡,社会中的男丁才会面临因征战、戍边而远离家乡的情况,思妇在独自一人的岁月里,必定会产生思念丈夫的浓烈情感。而娼妓形象则是对无法在动荡社会立足,只能靠出卖自己换取栖身之所的苦难的女性形象的描述。在仕女形象的描写中,这部分女性形象虽然大部分都是属于贵族阶层,但这些女性形象也无法免除悲剧的命运,只能生活在深宫大院中,不仅行动受到限制,在精神和思想上也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不能表达个人的主观思想。在女道士形象的创作中,由于道教在唐朝的发展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因此,花间集作品中的女道士形象往往是美好而丰满的,并且仍然具备与传统意义上不同的内涵,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而是带有一定的生活气息的,主要表现在道士的思凡之心上。(二)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更加美好而生动,也能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安慰也遐想。其中以历史典故中的女性形象、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主要代表,其中,历史典故中的女性形象以西施为主要代表,代表作品则是思越人,词中主要表达词人对于世事沧桑、不断变迁的感慨。而针对神话传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则以仙女为代表,代表作品为天仙子,主要描写仙女们虽为仙女,身份地位很高,但也无法逃脱世俗纷扰,也拥有凡人的七情六欲。三、女性形象的塑造要点在花间集的作品中,不同的女性形象的形成都有不同的背景原因和个性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女性形象得以塑造和形成的关键点,具体来讲,花间集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有以下几方面要点。(一)以思念为切入点塑造女性形象思念之情是作品集中女性对男性产生的一种核心情感,但在具体的作品中,思念虽然是核心主题,但作品创作的角度却存在实际上的差异。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女性对男性的思念之情,二是男性对女性的思念之情,三是男女之间的思念之情。其中,女性思念男性角度的作品中,通常描写的是男性由于服兵役或外出谋生的原因离家,女性作为其妻子对男性的思念之情。若进一步细分,这种思念也由于二人分离时间的长短而在具体的情感表达浓度上表现出差异。另外,词人往往不愿意直接写出思念之情,而是通过四个不同的季节来达到情感表达的效果。而夏季的热情和秋季的萧索凄凉往往作为两种对比强烈的季节出现在作品内容中。而男性思念女性的词从核心上来讲也是为了凸显女性在男性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正是由于地位高,男性所表现出来的思念之情才会浓烈而持久。相比之下,两者相互思念的情况显得更为温柔美好,虽然思念之情也非常强烈,但同时隐藏在思念之情背后的爱意也是非常浓厚的。(二)从女性爱情观的角度塑造形象女性的爱情观在花间集中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具体如下。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情感。虽然在古代封建礼教的约束非常严格,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热情仍然非常高涨。女性形象对爱情表现出来的坚定和向往是花间集作品中非常常见的。女性由于情感上更加细腻,在面对爱情时,他们的表现也更加丰富而多变,在不同的恋爱阶段,女性形象的基本特征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例如荷叶杯其四中所用的“羞摩羞,羞摩羞”的句子,就是对女子回忆起她与情人见面时场景的典型代表,不仅带着羞涩,更包含了无限的甜蜜。女性对负心人的怨怼。女性在爱情中被男性抛弃的现象也是古代爱情故事中常见的现象,这与女性本身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有直接的关系。女性由于情感的细腻性和敏感性,在感情生变后,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情绪波动,被抛弃的结果往往会使他们对女性产生更强烈的怨怼心理,同时也带着对男性能够回心转意的期待。在具体的词作品中,往往会展现出女性回忆与男性曾经的甜蜜时光的场景,通过回忆表达出女性的惋惜与怨怼。(三)通过功能发挥塑造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一定是具备相应的功能的。关于女性形象在花间集作品中的功能,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渲染主题,感叹时光。其中,渲染主题的功能发挥中作者往往会通过呈现女性整体的形象和气质,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境遇的实际情况进行突出体现,从而从女性形象这一个体出发,将作品的表达引向整个社会背景的反映上去。而在感叹时光流逝的描写中,女性形象往往处在从年轻貌美到年老色衰的变化中。在描写女性姣好的容颜时,花间集中所用的词汇往往都是明艳动人的,而到了时光流逝后年老色衰的内容描述时,往往是通过对年轻时时光的感叹进行反映和折射的,这与花间词人感叹社会动荡、时光流逝,从而倡导及时行乐的观念暗合。四、结语综合来讲,由花间词人创作的花间集中的女性形象既是那个时代的典型表现,更是花间词人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是对当时社会发展阶段和文学创作人状态的一种集中体现,是具有鲜明风格的文学作品集。参考文献:吴子恒 花间词对宫体诗的扬弃 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花间词与宫体诗研究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李定广“花间别调”与晚唐五代蜀粤商贸活动 文学遗产,():曹怡,谢婷,朱莉平,等 花间词对宫体诗女性题材的因袭及抒情艺术的创变 中国民族博览,():刘淑丽 花间词中隐性的叙事方式 以温庭筠笔下的萱草为例 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