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与路径研究_张静.pdf
下载文档

ID:2563891

大小:1.72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黑龙江 地方 高校 服务 乡村 振兴 优势 路径 研究
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2021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黑龙江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现状分析与路径优化研究”(21539);2020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思想政治课专项项目,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评价标准研究(135509603)等;2022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思想政治课专项项目“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实践与创新研究”(145109328)。作者简介:张静(197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王红丽(1985),女,黑龙江肇东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与路径研究张静,王红丽(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助力,地方高校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针对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探寻黑龙江地方高校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从而为实现龙江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关键词:黑龙江地方高校;乡村振兴;服务优势;服务路径中图分类号:G649.2;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30030052018年国家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全面提升高校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持1。因此,要充分发挥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必须找准办学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主动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办学效益与乡村振兴实践的互动共进。一、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优势在新时代的背景和形势下,黑龙江地方高校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快速发展,助推龙江乡村振兴,必须立足实际,坚持创新,发挥高校对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将黑龙江地方高校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等优势有效利用起来。(一)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势黑龙江地方高校在办学历史上与农村联系密切,特别是以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为代表地方高校在历史上长期扎根农村办学,与农民群众联系颇为密切,便于服务乡村、服务农民群众、在乡村传播先进文化,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步步深入、扎实有效,使地方高校与乡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带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创新研究团队与大兴安岭、七台河合作开展经济林果等林下资源高值化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新增产值3500万,助力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东北农业大学与北大荒农垦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农业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与农垦、森工和9个地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成集试验、示范、推广三级联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36个,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在省内农业区域全覆盖;研制了“多功能原茬地免耕覆秸播种机”等系列农机装备,有效解决了秸秆还田等多个难题。2021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有66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53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相继对接和深入全省70余个受援乡镇的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不仅把实用科技送到农民手中,还为对接乡镇引品种、送技术,指导农民延伸产业链条,发挥高校科技优势服2023年第03期理论观察No.03,2023(总第199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erial No.19930-务地方经济发展。齐齐哈尔大学通过技术支持、对口支援等方式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以郭成宇教授为代表的玉米饮料研发团队依托临近松嫩平原垦区的地利之便,带领玉米种植户从源头抓起,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到玉米饮料的加工生产均给充分指导,使乡镇企业从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到人才队伍、产品科研、品牌形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校企合作优势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主要体现为长期积累的地方人才为黑龙江高校与乡村的协同合作、对接提供了便利,如黑龙江各高校开展校友企业家项目招商工作,携手龙江校友聚焦龙江发展,切实为实现龙江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北大荒集团合作,持续推广狮白鹅种养模式;与北大荒粮食集团、垦丰种业、完达山乳业、九三粮油等龙头企业深度融合对接,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在黑龙江省农业区域全覆盖。齐齐哈尔大学与飞鹤乳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助力飞鹤集团打造“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学科优势特色研究领域玉米综合加工与转化技术,解决黑龙江省玉米等大宗原粮加工转化少、产品单一、副产物利用不足等问题。佳木斯大学依托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农业产业园平台,与企业签订“佳木斯市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实现秸秆还田和利用实验平台;充分利用教师研发的低温生物发酵技术、草浆地膜覆盖技术、寒地冬季秸秆酶金属联合催化产热技术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有效解决秸秆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污染、塑料地膜使用成本高问题,而且能够实现高寒东北地域生态良性循环。黑龙江地方高校践行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全面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三)人才培养优势黑龙江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农业、农村、农民具有一定的契合度,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齐齐哈尔大学发扬萌芽学校扎根农村办教育的传统,近年来在招生方面向农村倾斜,通过专项计划等方式为农村教育输送优质师资,加快促进乡村教育振兴。2021年10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盐碱地改良及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本次试验示范基地的建立,促进了今后在科研、教学中人才的培养。东北农业大学建设积极与黑龙江发展结合,共同推进,辅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现代化建设,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发展进行的全方位研究的有效载体。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畜牧经济、农村合作经济、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农地利用、农村发展等六大领域,从学校专业优势出发,整合专业化的农业人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指导,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决策工作,构建服务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端智库“中心”,有效辅助社会经济发展,完善“三农”政策机制,为农业农村和黑龙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黑龙江地方高校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乡村发展输出大量高水平人才,为乡村经济发展培养相适应的专业人才,更加有效地服务乡村发展,进而在对接乡村人才振兴上精准发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携手共进。二、当前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黑龙江地方高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基本形成了服务脱贫攻坚的模式,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典型案例。比如,黑龙江地方高校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和联席会议制度,有12所涉农高校与18个边境县建立协同发展联盟,助力边境县农业发展。黑龙江地方高校集中优势加强科研攻关,推进“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研发计划,实现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大豆选育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北界拓展,年推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尽管如此,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依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需要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认真加以解决。(一)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认知不足认知不足是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黑龙江部分地方高校对相关农业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三农发展高度依赖的人力资源更显短缺,尤其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农技人才,与产业优化相关的管理、经营人才,其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都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依据表一可以发现,当前黑龙江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现状调查之中,认为现存振兴人才需求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的概率为68.67%,有63.09%的人认为人才质量要求和高校培养方向不匹配。可见,黑龙江地方部分高校未能依据社会需求,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指标。在教学内容上,部分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融入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开设智慧农业等新技术、新革命之类的农业课程较少,没有着重培养学31-生实践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方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全面化和多样化人才需求,影响人才输入。第二,部分黑龙江地方高校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主观认识不够、重视不足,认为服务乡村振兴主要是农业高校的事情,事不关己,并且认为服务乡村会影响正常教学和科学研究。部分黑龙江地方高校将经济效益摆首位,认为服务乡村工作难以带动科研经费等经费收入的增长,对学校发展的回报率低。第三,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持续注入,是信息、资源、能量的系统集成。黑龙江地方高校需要根据乡村实际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有所区分、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尽管在这一领域已经有很多好的政策制度,但就总体而言,仍然缺乏推动形成完整服务链的政策文件和配套体系。(二)教师服务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表二数据显示,在黑龙江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现状调查问卷中有36.48%的高校教师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无从下手,有38.2%的高校教师没有时间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对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知,教师服务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是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难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高校教师自身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为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第二,部分教师工作思路尚未转变,认为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向上樊登”,更加侧重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探索与发现,对“向下深入”的涉猎较少。第三,高校教师缺乏服务社会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干部、教师认为服务乡村振兴与己无关,认为自己下乡当驻村工作队员无论对工资收入还是职称晋升均无直接好处,因而对此毫无兴趣。这是因为所在学校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缺乏对教师参与、服务乡村工作的激励政策,在教师职称晋升、收入分配过程中没有纳入服务乡村工作业绩,导致教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动力不足。这种观念认知上的偏差,难以持续有效推进,高学历、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难以在乡村安心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高校干部、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持续度。(三)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参与性不强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既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广阔的乡村建功立业,也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但由于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怕吃苦,主动参与服务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且服务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农科专业的课堂实习实践;从团队构成和服务时限来看,部分高校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活动主要是以寒暑假社会实践、社团组织、志愿者为主,长期扎根基层的服务意识较为薄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人才资源匮乏问题;从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来看,有些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领域和辐射区域较为狭窄,仅仅为本地的某些行业提供服务,难以体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此外,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认为应该去更加发达的城市地区就业,不应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浪费资源”。大学生不愿意服务乡村振兴的原因还有农村的就业保障不完善,是现今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参与性不强的一个大阻碍。(四)机制不健全,缺乏规划和管理第一,黑龙江地方高校缺乏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没有将服务乡村振兴纳入教师职称晋升、绩效分配等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第二,黑龙江地方高校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服务机构、配备相关管理人员指导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对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管理。当前,有些高校教师也会开展小范围的乡村科技推广活动,但大都单打独斗,影响有限。此外,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表二表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乡村振兴人才需要的匹配度主要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