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
有效
融入
高校
政教
路径
研究
李雪晴
EDUCATION AND ART 文教艺术 秦智 2023年/6月刊 149“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李雪晴1 李录锋2(1.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历史观、增强“四个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在阐述“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分析现有困境及原因,着重研究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工作的实现路径,并探讨实现路径的优化。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政教育;路径优化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与国际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在快速演变,这对于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学生素质养成形成了挑战。以史为鉴,从“四史”教育的知识中汲取力量与智慧,是高校的独特优势与重大使命。将“四史”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导学生明悉历史的发展进程、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要求。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学史明智,有助于青年学生增强勇气和力量;学史接力,有助于青年学生勇担责任使命;学史践行,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要求,是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四史”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阶段,青年学生的特点是思想特别活跃,但是定力不足、自我意识激增,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具有非常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二、高等院校“四史”教育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一)高等院校“四史”教育的困境1.模式单一目前,高等院校对青年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第一课堂,这样的途径虽然能使他们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存在记忆时间很短,限制了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同时也会导致教育结果的浅表化现象,这显然不能满足现代青年学生们对思维富有创新性的要求。2.对“四史”教育的内涵及相互的关联度阐释不足“四史”教育中的每个历史在内容上都有其独特性与侧重点,中国共产党党史讲述了“党的历史以及中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史着重于“新中国的过去以及取得的历史成就”;改革开放史讲述“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社会主义发展史则侧重于“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历程”。高校在开展“四史”教育过程中,各自为政、独立进行,没有形成相互之间的互联,同时对四个内容的关联度阐释不够,进而影响了实际的教育成效。3.理论与实践缺乏互动融合通过对高校的调研发现,在“四史”教育的各种社会实践中,都不能很好的把“四史”教育的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实行有效互动融合。如果能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将理论内容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实践中,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四史”教育的内容,这样就能够及时做好查漏补缺,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二)现实困境存在的原因分析1.主观因素高校经过多次扩招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非常差,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均表现出不高,他们在“四史”教育时大多为被动接受、应付现象严重。教师在学校中的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很多的精力,导致他们准备不充分、政治站位不高,同时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素养不高,所以有些教师对社会上不良事件的维护也是这一原因造成的。2.客观因素有些高等院校只注重青年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文教艺术EDUCATION AND ART150 2023 年/6月刊 QIN ZHI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因此在“四史”教育上缺乏创新是必然的;再加上目前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也使得“四史”教育在取得较好的效果上难度加大。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建构在将“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路径上需要进行创新,综合地选用多种方法来实现目的。(一)抓住优质的鲜活素材,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四史”教育要坚持“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基本原则,而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取得学生的信服,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能否用理论的力量撼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确知悉社会发展的动态以及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困惑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社会热点的走向,用学生熟知的例子来增强理论的思想引领力。(二)改变教学载体,用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人在加强“四史”教育的兴趣方面,要与时俱进和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四史”教育活动进行载体的意识性的创新。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潮流中,要着重于探索运用好虚拟现实技术和慕课等新的教学载体,着重于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三)加强校企合作,用社会的视野引导人加强校企合作,在学校和社会企业之间开展全方位的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的“四史”教育交流互动活动,把“四史”教育融入到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社合作的实践活动中,让青年学生知道,“校园之外的社会上没有温室”。四、“四史”教育融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2(一)发挥“四史”教育中“互联网+”的载体作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是当前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高等院校中从事“四史”教育的教师,必须要紧跟网络发展的步伐,结合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四史”教育活动的载体形式,增强“四史”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四史”教育活动的效果。3(二)结合高等院校特点,利用好校史资源把高校自己的校史知识有机地引入到“四史”教育中,可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针对性。在“四史”教育活动中,江苏师范大学用好校史资源,开展珍贵史籍的展览、经典文艺作品展等活动,使校史成为“四史”教育的重要辅助性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党史、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三)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引领作用作为高等院校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堂,要坚持不断地更新其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要注重于把“四史”教育的内容与开设的思政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相互融合。此外,要立足于大思政格局之上,在育人的观念、实施的路径和平台建设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建立育人新体系。4(四)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引领作用学生党支部作为对入党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要始终把握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关,利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四史”教育,把“四史”教育活动中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进行有机有效地结合,真正保障受教育的党员同志能在思想上受到洗礼,在精神贯彻上起到传、帮、带的有效作用。(五)讲好大学第一课堂思政课课堂教学是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为了将“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去,使各个部分更好地进行融合。思政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积极地创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主动把案例法与讲授法相结合,注重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更加愿意去主动接受知识。(六)发挥好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在高校中,日常的思政课外活动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第二课堂,高校辅导员应该紧紧抓住并有效利用。辅导员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运EDUCATION AND ART 文教艺术 秦智 2023年/6月刊 151用自己掌握的“四史”知识去引导青年学生勇于面对挫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定自己正确的政治信念。(七)“四史”教育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育人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学校育人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校园文化载体,精心地设计以“四史”教育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其次,要充分发挥好党支部和团支部的作用,可以通过党团开展主题活动日的方法积极地宣传和学习“四史”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接受“四史”教育,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最近的教材插画事件,就是失于防范,先进文化被劣质文化驱逐的缘故,对此高校应及时反思,采取措施。5五、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路径优化(一)顶层设计要强调整体性高校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强调“四史”教育的整体性,从深层次上讲,“四史”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并且相互内隐的知识体系。因此,高校要把握好“四史”教育的整体性原则,那么就一定要在顶层设计上建立起培养青年学生大历史观的观念。6(二)目标确立上要凸显层次性制定“四史”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务必要遵循历史教学特点,加强对青年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的能力培养。7青年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具有一定历史认知水平,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好历史发展的脉络,这种目标的递进关系也启示着高校在开展“四史”教育时,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递进的层次性。(三)资源整合上要注重协同性在资源整合上,“四史”教育的内容可以作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重要基础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力保“四史”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能够同向同行,形成广泛的合力。同时,充分利用高校当前进行的“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在“课程思政”的资源库中积极地丰富历史教育的元素,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历史教育,通过这种方法打通高校思政课和专业课程之间学科性壁垒。六、结语对青年学生加强“四史”教育是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应充分注重“四史”教育的任务与要求,在“四史”教育有效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的举措与路径方面积极创新,将“四史”教育的任务有效地落实。参考文献:1王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史”教学的整体性及其实践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23-127.2李录锋.高校校园文化在学生素质养成中的作用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1(27):44-45.3李妙婷.“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分析J.大陆桥视野,2020(10):110-111.4李馨雨.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2):7-8.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6新华社.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J.中国民政,2021(13):12-13.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O1-09(1).基金项目:江苏省徐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22年度研究课题,项目名称:“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XSM-138)作者简介:李雪晴(1997.11-),女,满族,江苏徐州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李录锋(1970.1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