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化系统生理.ppt
下载文档

ID:25606

大小:6.16MB

页数:72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消化系统 生理
1 消化系统生理 第一部分 消化管 2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及各段的主要结构特点。2、掌握胃底腺的主细胞、壁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掌握小肠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小肠吸收细胞的结构 及功能。4、熟悉小肠粘膜的结构特点及三段的主要区别。5、了解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舌乳头及味蕾的结构。6、了解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免疫功能。7、了解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类及特点。3 消化系统组成: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其功能为接纳食物、运 送食物、机械性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并排出残渣。包括分布于消化管壁的小消化腺和构成器官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其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消化管 消化腺 4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粘 膜 粘膜下层 肌 层 外 膜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二端,口腔、食管及肛门,保护。单层柱状上皮:中间,消化、吸收、保护。固有层:疏松CT,胃肠富含胃腺和肠腺或淋巴组织。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多为内环外纵,其收缩可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两端为骨骼肌,余为平滑肌,多为内环外纵,其间有肌间神经丛,可调节肌层的运动。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的突起。较致密CT,有食管腺、十二指肠腺;粘膜下神经丛,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浆膜或纤维膜。5 6 口 腔 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只有上皮和固有层,无粘膜肌。复扁上皮,有乳头。固有层有唾液腺;固有层下连骨骼肌或骨。舌:由粘膜和舌肌组成。舌肌由纵行、横行及垂直走行的骨骼肌纤维束交织构成。粘膜由复层扁平上皮与固有层组成。舌根部粘膜内有许多淋巴小结,构成舌扁桃体。舌背部粘膜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称舌乳头。可见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7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舌背各处。乳头呈圆锥形,尖端略向咽部倾斜,浅层上皮细胞角化脱落,外现白色,称舌苔。菌状乳头:较少,多位于舌尖与舌缘部,丝状乳头之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含有味蕾味蕾。固有层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8 轮廓乳头:有10余个,位于舌界沟前方。形体较大,顶端平坦,乳头周围的粘膜凹陷形成环沟,沟两侧的上皮内有较多味蕾。固有层中有较多浆液性味腺,导管开口于沟底。味腺分泌的稀薄液体不断冲洗味蕾表面的食物碎渣,以利味蕾不断接受物质刺激。9 味蕾:为卵圆形小体,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顶端有小味孔。由三种细胞组成,暗细胞与明细胞,在 HE染色切片中,前者色深,后者色浅。两者都有大量微绒毛伸入味孔,故称味毛;在细胞基底面可见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因此这两种细胞都属味觉细胞。第三种为基细胞,锥体形,较小,位于味蕾深部,是未分化细胞。味蕾是味觉感受器。舌尖主要感受甜与咸味物质,舌侧面主要感受酸味物质,舌背和软腭部的主要感受苦味物质。10 咽 分口咽、鼻咽和喉咽三部分。粘膜:复扁上皮,鼻咽为假复纤柱上皮;固有层有丰富淋巴组织和粘液腺或混合腺。肌层:骨骼肌层间可有粘液腺。外膜:纤维膜。11 食 管 纵行皱襞。粘膜:未角化复扁上皮,内有郎格汉斯细胞。固有层上、下端可见少量粘液性腺,粘膜肌层为纵行平滑肌束。粘膜下层:有粘液性的食管腺。肌层:内环外纵,上1/3为骨骼肌,下1/3 为平滑肌,中1/3兼具两者。两端内环肌增厚形成上、下括约肌。外膜:纤维膜。12 胃 表面可见纵行皱襞,胃小区,胃小凹。上皮:单柱,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组成,其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粘液覆盖上皮,有重要保护作用。固有层:有胃腺,包括贲门腺、幽门腺(含G细胞)和胃底腺。前二者为分支管状粘液腺,胃底腺后述。粘膜下层:无特殊。肌层: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环行肌增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外膜:浆膜。13 胃底腺 分布:胃体和胃底部;结构:分支管状腺,可分峡、颈与底部;开口于胃小凹。组成: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14 1)形态:数量最多,分布于腺的底部,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2)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主细胞:15、壁细胞:1)光镜:分布在腺的峡、颈部,细胞体积较大,多呈圆锥形。核圆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强嗜酸性。2):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 3)功能:壁细胞能分泌盐酸和内因子。16 17、颈粘液细胞:数量少,位于腺颈部,多呈楔形夹于其它细胞间。核多扁平,居基底,核上方有很多粘原颗粒,HE染色浅淡,故常不易与主细胞相区分,其分泌物为含酸性粘多糖的可溶性粘液。18 4、干细胞:存在于从胃底腺颈部至胃小凹深部一带,具活跃的增殖能力。增殖的子细胞,有的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粘液细胞,有的停留在局部或向下迁移,分化为其它胃底腺细胞。5、内分泌细胞:主要为ECL细胞和D细胞。ECL细胞分泌的组胺主要作用于邻近的壁细胞,强烈促进其泌酸功能。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既可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又可通过抑制ECL细胞而间接地作用于壁细胞。19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胃粘膜表面存在凝胶状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主要由不可溶性粘液凝胶构成,并含大量HCO。凝胶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相隔离,而高浓度HCO使局部pH为7,既抑制了酶的活性,可中和H 形成HCO,后者被胃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迅速分解为H和CO。此外,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也使胃能及时修复损伤。胃酸分泌过多、或粘 液产生减少,屏障受到破坏,都会导致胃组织的自我消化,形成胃溃疡。20 小 肠 特点特点:有环行皱襞、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及微绒毛。使小肠表面积扩大。21、粘膜 上皮:单柱,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组成,与肠腺细胞相延续,肠腺还有潘氏细胞和干细胞。1)吸收细胞:最多,呈高桂状,游离面可见明显的纹状缘,(密集的微绒毛)。小肠腺的吸收细胞的微绒毛较少而短,故纹状缘薄。表面有厚糖衣,内含多种酶等,为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还参与脂肪吸收与转运。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等构成的连接复合体,可阻止肠腔内物质由细胞间隙进入组织,保证选择性吸收的进行。参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的释放过程,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吸收细胞还分泌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22)杯状细胞: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泌粘液,有润滑和保护作用。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逐渐增多。)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腺底部,常三五成群。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内含防御素、溶菌酶等,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4)内分泌细胞 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S细胞:促胰液素 5)干细胞:位于小肠腺下半部,散在于其它细胞之间。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向上迁移,形成各种细胞。23 固有层:有肠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及淋巴小结(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绒毛中轴固有层:中央乳糜管中央乳糜管:12条纵行 毛细淋巴管;吸收细胞 释出的乳糜微粒入其中。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丰富,有孔;便于吸收。散在平滑肌:散在平滑肌:利于物质吸 收和淋巴与血液的运行。24 粘膜下层粘膜下层:十二指肠部有十二指肠腺,为复管泡状粘液腺,分泌碱性粘液和产生表皮生长因子。肌层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外膜外膜:浆膜,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25 26 大 肠(盲肠与结肠)粘膜:不形成环行皱壁与绒毛,为单柱上皮,大量杯状细胞,无潘氏细胞,可有散在孤立淋巴小结。肠腺多而长。粘膜下层:无特殊。肌层:外纵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外膜:浆膜,升降结肠后壁为纤维膜。27 阑尾 1、阑尾腔小而不规则,2、肠腺短而少,3、淋巴组织极丰富。28 食管食管 胃胃 小肠小肠 结肠结肠 阑尾阑尾 腔面 纵行皱襞 纵皱胃小凹 环行皱襞,绒毛 半月形皱襞 小,不规则 粘粘 上皮 复扁 单柱 单柱 单柱 单柱 固有层 胃腺 肠腺,回肠有 肠腺,有大量 肠腺短小,集合淋巴小结 杯状细胞 有大量淋巴组织膜膜 粘膜肌层 纵行平滑肌 内环外纵 内环外纵 内环外纵 不完整 粘膜下层粘膜下层 食管腺 十二指肠腺 肌层肌层 骨,混,平 内斜中环外纵 内环外纵 内环外纵,外纵 薄 形成三条结肠带 外膜外膜 纤维膜 浆 膜 浆 膜 浆 膜 浆 膜 *再用注释方法列出诸如胃腺、肠腺等细胞结构及皱襞、绒毛、集合淋巴小结等基本概念。29 消化管免疫 消化管淋巴组织包括粘膜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 细胞、间质树突状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郎格汉斯细胞等成分。肠集合淋巴小结处有微皱褶细胞(M细胞)可摄取抗原,以囊泡形式转运并传递给淋巴细胞。并能形成分泌性IgA。30 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胃肠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称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大多单个地夹于其他上皮细胞之间,最显著的特点是底部胞质含大量分泌颗粒。现已确定的胃肠内分泌细胞有十余种,形态上可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大类型。31 32 思考题 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意义。试述食管、胃、小肠及大肠的结构特点。小肠绒毛是如何构成的,有何功能意义?胃粘膜屏障是如何构成的,有何功能意义?试述构成胃底腺的细胞及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33 消 化 系 统 第二部分 消化腺 34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胰腺内、外分泌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掌握肝小叶的组织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3、熟悉肝门管区的结构。4、熟悉唾液腺的一般结构特点。5、了解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主要结构及功能。6、了解胆汁的排出途径。7、了解胆囊的结构特点。35 包括分布于消化管壁的小消化腺和构成器官的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胰腺和肝)。其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有的腺还有内分泌功能。36 一、大唾液腺 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导管开口于口腔。一般结构 腺泡腺泡 导管导管 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细胞组成(有基膜及肌上皮细胞),分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混合性腺泡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和粘液性细胞共同组成。常见浆半月。纹状管:单高柱上皮,核位顶部,胞质嗜酸性,基部有垂直纵纹,吸钠排钾,吸水排水。小叶间导管和 总 导 管 假复层柱上皮,行于小叶间;近口腔开口处为复扁上皮。粘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分泌粘液。闰管:管径小,单立或单扁上皮。(复管泡状)37 消化管免疫功能示意图 38 39 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腺泡 纯浆液性 混合性(以浆液性为主)混合性(以粘液性为主)半月 无 少 多 闰管 长 短 无 纹状管 较短 长 短 分泌物 含唾液淀粉酶多,含唾液淀粉酶及粘液 以粘液为主 40 二、胰二、胰 腺腺 胰腺表面覆以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人腺内将实质分隔为许多小叶。胰腺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胰岛)组成 41 胰 腺(外分泌部)为纯浆液腺,与腮腺相似,但有下列特点:1、基膜与腺细胞间无肌上皮细胞;2、可见泡心细胞;3、闰管长,无纹状管;4、从小叶内导管至主导管,上皮由单立渐变为单柱和高单柱。42 43 腺泡细胞分泌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DNA酶、RNA酶等。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在进人小肠后,被肠致活酶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腺泡细胞还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防止这两种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腺泡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小肠 I 细胞分泌的胆囊收缩素一促胰酶素的调节。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可分泌水和电解质,分泌活动受小肠S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的调节。胰液 成人每天分泌 15003000ml碱性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和丰富的电解质,是最重要的消化液。44 胰 岛 分布于腺泡之间,由内分泌细胞构成的大小不一的细胞团,由A、B、D、PP四种细胞组成。A 细胞 B 细胞 D 细胞 PP 细胞 数量比例 20%70%5%少量 细胞体积 较大 分布部位 胰岛周边 中央部 位 A、B 细胞之间 周边部、外分泌部 特染着色 红色 黄色 兰色 分泌颗粒 较大,偏位致密核心,圆形 杆 状 或 不 规则 晶 状 致 密核心 大的低电子密度颗粒 分泌激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