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法生成逻辑与建构策略_郭文芬.pdf
下载文档

ID:2557170

大小:153.14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 问题 教学法 生成 逻辑 建构 策略 郭文芬
收稿日期:2023310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校思政理论课 问题链 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AS20554)。作者简介:郭文芬(1985),女,福建福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法生成逻辑与建构策略郭文芬(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3)摘要 问题链教学法是提振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从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的理论渊源、价值意蕴、建构原则三方面探析。运用好这一方法关键在设置问题,要领在问题成链,问题链设计必须导向明确、逻辑严密、聚焦学生。设计的问题链,本质上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视角,问题链隐含了思维过程方法和价值引领,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推动学生持续学习,让思政课真正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进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实现立德树人。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问题链;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120176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1206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巩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抓手。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改革提出“六要”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问题链教学法,所主张的引导学生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等观点,正好与党和国家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改革的系列观点相契合。因此,“问题链”教学的探索运用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的必然趋势。一、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的理论缘起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呈现问题、回应问题、解决问题有助推动社会发展。对问题教学的重视可溯及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助产术”思想,古代中国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近现代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法等教育理论,均认为以问题为中心,而且强调问题设计应具有层递性、系统性。(一)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思想,亦译“产婆术”“接生术”“精神助产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他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教学,倡导通过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等以独特的教导方式启迪学生思考,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方法,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助产术”思想,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反复诘难来寻求普遍的意义,强调的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最终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强调让学生自行发现真知识并加予掌握。强调引导去发现真理,而不是教给真理;不是教师的训导,更不是智者的炫耀,教师指出方法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且不回避答疑,而是双方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共同寻求正确的答案。(二)古代中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仅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还倡导一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和原则。论语述而 阐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此倡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待学生处于“愤”的阶段,“愤”就是指学生处急于解决但有尚未完全搞通时的心理状态,内心求知欲郁积到最为饱满的状态;教师再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可以使学生取得最优学习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源于问题,又高于问题,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者看来,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积极学习探究,对某一问题没有自己的认识思考,教师就不要告知学生任何结论性的知识,要等到学生处于“悱”的心理状态,就是学生本身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清楚的状态,教师再进行点拨,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适时启发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虽只有八个字,但生动表达出孔子进行教学的完整过程,对问题引导等启发教学方法作深刻揭示。因此,在儒家经典作家看来,对问题的基本性建构和理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同时这种知识也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中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要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教育的客体通过前期的知识积累不断解构问题,同时达到自我认知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契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价值观对教育客体的塑造,以期达到儒家传统所追寻的“修平治齐”的天下教育观,引导学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教育客体的主体化,这种主体性意识的觉醒正是中国传统意识和传统文化所建构的士大夫的追求。(三)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理论近现代问题教学理论,可以追溯到由 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其在 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1972)和 问题教学基本的理论问题(1975)两本著作,具体论述了“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后经苏联教育工作者的补充完善,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理论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理论。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是对以往的“问题教学”的超越,着重论证了作为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新结构的问题教学过程。在马赫穆托夫论述中,问题教学具有批判性、建构性、发展性,是一种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批判性的功能就在于日常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观察社会并投入到实践中,以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建构性就在于,日常的教学情境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再现,学生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学校所赋予的核心教学理念在问题的批判与再现中完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确认,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发展性就在于,问题教67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学要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只有融入其中才能彰显其社会的能动价值,在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不断增强问题意识,进而不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些正是教育主体和客体都能发挥其现代性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二、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的价值意蕴“问题链”教学是 21 世纪初在我国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近年来,“问题链”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也受到较高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问题链教学法,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崭新的载体,有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路径。“问题链”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学生主体性提升主体性需要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来看待,因此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巩固思政课作为守住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而且要赋予高校青年大学生的主人翁的意识。因此,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问题链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将这种主体性的追求作为高校思政课价值呈现与价值追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体性的发挥要进一步融入教学中,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发现问题、思考时间、首次表达机会等主动权给予学生,而教师则是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明确的政治引领,以期形成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性力量。这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这种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法,构建精准问题链有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契合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二)增强教师主导性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法不仅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因为问题链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2019 年 3 月18 日,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更是强调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是以思政教师为主导,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性;在“问题链”教学法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辅助者;其主要作用是以学生为主体,聚焦问题链教学设计和安排,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在科学设置问题的情境中,有效的议程设置则是能够将具体的问题理论化,将理论的问题通俗化,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理论热点、难点、学生的困惑点进一步梳理,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以期达到思政工作者要达成的育人目标。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还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更有针对性地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方向、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三)提升思政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问题链”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不仅借助来源于现实和理论的问题设计教学,紧紧扣住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痛点”,分解教学内容形成若干个问题连续体,即一个个内容相关、逻辑分明、层层深入的“问题链”。这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突出实效;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或困扰,又彰显了理论逻辑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世情、了解国情,抓准关切点,解决思维障碍点,提高课堂实效性;使思政理论课直击人心、扣人心弦,全面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更加坚定建功新征程的自觉自信。三、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的建构策略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是思政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根本原则,以内容相关、层次分明、逻辑递进的问题链设计为纽带,以知识形成、思维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方合作互动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问题链教学法,要旨在设置问题,核心要素在问题成链,创设组织实施问题链教学要注意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策略:(一)问题链设计必须导向明确所创设的问题链,服务于思政理论课的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必须具有导向性,采用问题链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候首先要考虑问题的选择和设计都不能随意和随机,必须明确把握政治高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二)问题链设计必须逻辑严密问题链的设计,以“链”为载体、为思路和线索,构成一个导向明确、内容相关、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严密完整的逻辑链条,让学生感受到逻辑的力量和真理的生命力,这样的“问题链”才能够体现思政教师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学生根据链去一步一步深入学习重难点,不断深入思考,才能不断提升,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显出“链”的特性。(三)问题链设计必须聚焦学生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和困惑,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聚焦问题关键点,把握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心理特点等因素,要契合学生思维方式,关注学生思考点、兴趣点,关注点,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障碍点、解决学生能力提升点,真正能够吸引学生思考,科学引导学生解决思想困惑或者是想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的问题链设计才能引起学生共鸣,才能更好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