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构建
竞争力
秦悦
12 构建低碳竞争力文/本刊记者 秦悦纺织产品会被征收“碳关税”吗?如何构建出口产品的低碳竞争力?关于“碳关税”的讨论由来已久,在不同国家被多次提及,但是一直没有付诸实施。近期,欧洲议会在投票后正式批准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常说的“碳关税”,将于今年 10 月试运行,于 2026 年全面实施。这一举动在国内受到高度关注,关注点集中在 CBAM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和应对之法。CBAM 的实施是否会影响纺织产业?碳正成为重要生产要素CBAM 要求进口至欧盟或从欧盟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相应额度的税费或退还相应的碳排放配额,首批纳入的行业包括水泥、钢铁、电力、铝和化肥,过渡期为 20232025 年。在此期间,这些行业仅需要履行报告义务,即每年需提交进口产品隐含的碳排放数据,不需要为此缴纳费用。纺织产品会被征收“碳关税”吗?目前很多文章宣称 CBAM 有可能会在今后覆盖所有进口产品,如汽车、机械、服装、光伏等。这种说法缺乏确凿的依据。欧盟于 2019 年出台了欧洲绿色协议,CBAM 作为其中组成部分,旨在推动碳市场(EU ETS)改革,以加强对欧盟企业的碳排放限制、提升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力和话语权。CBAM 针对进口产品的碳含量,征收欧盟碳价与出口国碳价的差额,其实质效果是使进口产品承担与欧盟产品一样的碳价成本,有助于解决已被纳入欧盟碳市场的行业所担忧的“碳泄漏”问题。因此,没有纳入欧盟碳市场的行业就不适用 CBAM。欧盟碳市场的行业范围有限,从 2005 年至今只纳入了 28 种固定源排放活动,主要是电厂和能源密集型的基础原材料行业。汽车、机械、光伏、纺织等深加工行业的排放源较为分散,直接排放比例较小,来自用电和上游供应链的间接排放占比较大,这些行业被纳入碳市场的可能性较小,但并不是毫无影响。考虑到 2032 年前欧盟碳市场框架下所有行业将全面实施“碳关税”,对于纺织行业而言,因其所用原材料与征收“碳关税”的其他行业相关,将面临上游原料成本增长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CBAM 对纺织行业的影响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是它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规则约束强化和碳市场逐渐完善的推动下,碳正成为与资本、劳动力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减碳压力迫在眉睫实际上,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减碳压力远比 CBAM 更为迫在眉睫。针对深加工行业,欧盟使用的是不同的“绿色贸易工具”。例如,欧盟出台的新电池法意味着主要业务在欧洲的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制造企业所生产的动力电池的碳足迹要向欧盟汇报,并根据它们的规则来计算碳足迹。同时,欧盟正在酝酿通过组合使用 3 个既有的政策工具生态设计、能效标签和绿色公共采购,为光伏产品设立“绿色门槛”。针对纺织产品,2022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从价值链最前端的生态设计环节开始,重新定义了纺织产品的可持续性。根据该法案,不符合可持续产 13品定义的纺织品将无法在欧洲销售。该法案引入了强制性的生态设计要求,如对纤维原材料的可持续采购要求等。在此基础上,欧盟委员会还将制定对特定产品的生态设计要求,以提高纺织品的耐用性和可回收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气候和环境的不利影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加快推进贸易新规落地,以维护自身发展利益,其对碳排放的高标准要求将对世界贸易格局和产业分工带来深远影响。美国提出的碳税立法清洁竞争法案(CCA)也将要求进口商和美国国内企业为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排放量支付碳税。虽然 CCA 暂未将纺织服装行业纳入征税名单中,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仍然值得国内企业注意。碳标签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确立和发展也加大了纺织产业减碳的需求。国外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碳标签制度,并在多个行业中开展了产品碳标签认证工作,而中国的碳标签制度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为缓慢。如果发达国家强制实行碳标签制度,要求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贴有碳标签,并为此制定十分严格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认证标准,将会对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出口产品造成冲击。随着绿色低碳消费政策、产品碳排放标准、碳足迹评价工具等方面的持续推进,消费市场也在悄然转变,践行低碳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掀起新风潮。埃森哲发布的2022 中国消费者洞察报告 显示,98%的中国受访者认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并会对自我行为和产品选择产生影响”;43%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溢价。从选用优质的生态纤维,如有机棉、莱赛尔纤维等制成的衣服,购买环保染料和印染工艺的纺织品,到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提升,未来绿色消费有望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2022 年 8 月 1 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等举措,助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方案明确,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 2020年下降 13.5。“十五五”期间,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 2030 年前达峰。中国纺织行业作为绿色转型的先行者,早在 5 年前,就提出推动行业在2050 年实现零碳产业的愿景,之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率先在中国乃至全球开展产业气候行动的意识动员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绿色品牌。2021 年 6 月 1 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式启动了“3060 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已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加入其中,共同推进纺织行业的减碳计划。对于国内纺织企业来说,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产品出口低碳竞争力:一是加快产品结构绿色升级和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绿色品牌;二是加快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如绿色纤维材料、高效节能印染、废旧纤维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三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控制和减少源头排放,如能源系统改造、新能源及储能技术应用、产业循环化技术、低碳原料替代、碳捕集 CCUS 技术、物联网设备等;四是建立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包括企业和产品MRV、碳足迹、碳排放强度预测、碳资产、碳交易、碳金融等模块功能,及相关业务岗位人员能力建设。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行业和企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走好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图片来源:2023yarnexpo春夏纱线展)纺织行业是绿色转型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