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晋江发展社队企业的历史...察(1978—1984年)_苏剑.pdf
下载文档

ID:2556357

大小:1.41M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福建 晋江 发展 社队企业 历史 1978 1984 苏剑
43 第 30 卷第 3 期2023 年 5 月Vol.30No.3May 2023当代中国史研究ContemporaryChinaHistoryStudies【改革开放史研究】福建晋江发展社队企业的历史考察(19781984 年)苏 剑摘 要发展社队企业必须因地制宜,福建晋江地处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借助中央赋予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优势,依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契机,社队企业走上了大量利用外资的征途。在发展的过程中,晋江利用侨胞眷属手中的闲散资金、闲置的房子以及闲散劳力等生产要素,在对外开放启动时兴办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在对外开放艰难起步时积极探索,在对外开放扩大时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探索出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为“晋江经验”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关键词晋江经验 社队企业 乡镇企业 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K27;F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952(2023)03-0043-14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队企业,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运输、销售都没有列入国家计划,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全国各地结合自身的社会、经济、历史、地理等条件,将传统资源与社队企业有效联通,涌现了不同特色的发展模式。福建晋江是历史悠久的侨乡,拥有地域广阔、人缘深厚的海外联系,通过发挥侨乡的独特优势,解决了社队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原材料供给、资金来源、产品销售、市场供应等困难。在社队企业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后的晋江经济迅速发展,如陈埭镇(1984 年 10 月前为陈埭公社)在家庭手工作坊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中国鞋都”;东石镇在制伞专业村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国伞都”;20世纪 80 年代深沪镇的内衣打入国际市场,后被授予“中国内衣名镇”;新塘服装业起收稿日期2023-03-19作者简介苏剑,历史学博士,讲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50117。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67 页。费孝通等在乡镇经济比较模式(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 年版)一书中概括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以及“耿车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晋江属晋江专区管辖。1986 年初,晋江地区行署撤销,晋江划归泉州地级市管辖。1992 年 3 月 6 日正式撤县设市。参见刘树勋等: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晋江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 页。44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 年第 3 期步于 80 年代,后被授予“中国运动服装名镇”;龙湖镇织造业从改革开放初期时来料加工起步,2004 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织造名镇”;等等。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 7 次深入晋江调研,总结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并指出:“如果福建在近几年内能够涌现 10 个或者更多的晋江这样的县市,全省经济发展必然会实现一个新的跨越”。笔者梳理学界已有的从历史视角研究社队企业的成果,发现多以 1984 年为分界点。有些研究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角度来解读 1984 年前社队企业的历史发展变迁;有些研究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来解读社队企业的发展过程。当然,关于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研究,不能因某个年份而割裂,但由于 1984 年后两者的内涵外延均发生变化,以此为分界点来解读社队企业还是有必要的。整体而言,关于社队企业的研究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例如,社队企业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关系,社队企业如何适应对外开放政策?外部力量如何与传统资源有机结合?外向型社队企业包含哪些企业类型?对外开放不同阶段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社队企业的作用等等。本文通过剖析晋江个案,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深厚的拓外传统与外向型社队企业的起步晋江社队企业蕴蓄深厚的拓外传统,这为社队企业利用外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习近平: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福建日报2002 年 10 月 4 日。198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党组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意将“社队企业”名称改为“乡镇企业”。社队企业主要是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队办起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包括乡村副业、手工业和社队企业等;乡镇企业即社(乡)队(村)举办的企业、部分社员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工业和个体企业。参见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375 页。主要研究成果如易棉阳:社队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方式的探索,中共党史研究2021 年第2 期;易棉阳等:人民公社体制下萧山县社队企业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 年第 6 期;吴淼等:国家政策调控与社队企业的生存,中共党史研究2011 年第 11 期;冯小红:改革开放初期河北省高阳县社队企业转型和农村私营企业兴起的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 年第 5 期;扈映等: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浙江省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共党史研究2010 年第 9 期;颜公平:对 1984 年以前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 年第 2 期;等等。主要研究成果如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中共党史研究2021 年第 5 期;严宇鸣:乡镇企业改制的社会历史学分析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中共党史研究 2019 年第 5 期;王银飞:乡镇企业的“一九八四”: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小五金业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 第 4 期;等等。45 福建晋江发展社队企业的历史考察(19781984 年)条件:一是华侨、侨属、侨眷多,社会游资多,为社队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二是侨属空房屋多,可利用作为厂房,为社队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场所;三是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便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一)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重商传统晋江是福建的重点侨乡之一,“十户人家九户侨”是其人口构成的最大特色。历史上,晋江人口密度大、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温饱问题,晋江人开拓了两条路:一是弃农经商。晋江自古以来远离政治中心,受“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较少,而商业文化、海洋文化相对成熟、发达,衍生了许多活跃的民间组织和商业网络。在此背景下,晋江的商业经济起步早,影响范围广,“通过海洋,晋江先民们结识了农耕文化所无缘结识的冒险、自由、开放和进取,接触了外来文化,在经受异质文化的撞击下,建构了深受海洋文化影响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海洋商业文化的浸润下,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重商传统以及发展商业经济的内在动力,商业意识已经深入晋江人的骨髓。二是海外谋生。晋江素有对外通商贸易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泉州港(包括晋江的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到了宋元时期鼎盛阶段,号称东方第一大港,海外交通达东西大洋彼岸”。世世代代晋江人为生活所迫,漂洋过海艰苦创业,其中有许多人掌握着企业生产、管理的技术和经验。向海洋的不断拓展和长期的商贸活动,造就了晋江人勇敢拼搏、开拓创新和强烈的商业意识,熔铸了具有海洋商业文化特质的思想观念,孕育了“爱拼才会赢”的晋江文化精神内核。(二)对外商贸活动历史悠久晋江地处东南沿海,对外商贸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晋江男子在外谋生,通过侨批等方式给家中的父母妻儿汇款,有时还馈赠亲友,“一人在外,全家吃侨(汇)”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华侨离乡背井,只身前往海外谋生,眷属均留在家乡,虽然有些也携带眷属,但大多仍将老弱妇孺留在国内。新中国成立以后,侨乡经济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来源于侨汇,据 1953 年侨务部门统计:“晋江县 70%80%侨眷侨属主要依靠或部分依靠侨汇为生。其中生活较富裕者约占 25%;侨汇不经常、生活水平一般者约 55%;侨汇较少或没有侨汇、生活困难者约有 20%。50 年代中期,不少侨乡的侨汇占该乡国民经济收入总数的 50%以上。”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每年从国外华侨汇回晋江的赡家汇款都在 4000 裘思:晋江精神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6 页。中共晋江地方史专题汇编一,中共晋江市委党史研究室 2001 年编印,第 1 页。侨批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吴泰:晋江华侨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07 页。46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 年第 3 期万元,这部分侨汇大部分用于居民的日常消费,但也有一部分沉淀下来,逐步形成农民手中的资金”。由于晋江当地有侨资侨汇的支持,侨乡的购买力、消费水平往往高于非侨乡,这刺激了侨批、金银首饰、布匹百货、建筑材料等行业的兴盛,经济自然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前,由于地处海防前线,晋江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尽管如此,晋江人仍在努力寻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空间。在 20 世纪70 年代,晋江人就利用各种便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商业贸易活动。晋江的侨眷侨胞常常给当地人寄送布料、日用品等。开始时,当地人只是拿到地摊上互相交换,由于都是“紧俏货”,吸引了省内外的人前来购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市场。例如,有资料显示,当时石狮的小摊小点有 993 个,日成交额达 60万元。在计划经济体制内,一般很难购买到计划外的产品。但晋江人盘活了很多计划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生产为外贸出口创汇服务的草编、竹编、抽纱、刺绣,以及为城市工业服务的机械、五金配件等,市场供不应求,布料、机械、食品、建材等生产行业随之发展起来。(三)因地制宜发展外向型社队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积极为侨眷“正名”,“本省各地归侨、侨眷,在反右派、反右倾、反地方主义等政治运动中,被错处分、错判刑的,经过认真的审查,也先后得到改正”。晋江把扶持归侨、侨眷兴办企业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希望将侨资作为当地社队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1978 年底,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在泉州市召开全国侨乡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发挥侨乡同海外、港澳有密切联系的优势,为繁荣侨乡经济和祖国四化建设作贡献”。晋江每年都能收到大量的侨汇,侨眷手上不仅有闲散资金,还有不少闲置房屋和闲散劳动力,这些都成为发展社队企业所必需的生产要素。晋江利用“三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眷属手中的闲散资金和闲置房屋以及闲散劳力(包含大量“三胞”眷属),开始大力发展外向型的社队企业。以晋江陈埭镇为例,“早期集资创办乡镇企业的 5100 万元中,三胞眷属的闲散资金占 55%,利用侨属闲房办工厂占 82%”。对于对外开放初期晋江利用外资的情况,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总结道:“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晋江人民又充分发挥侨乡海外华侨多的优势发展外向型 中国共产党晋江历史改革开放时期,晋江党史2016 年第 1 期。原属晋江县,1987 年析出 4 个乡镇置石狮市。陆学艺等:从贫穷到富裕:晋江的现代化之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4 页。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51、259 页。晋江市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 年版,第 302 页。47 福建晋江发展社队企业的历史考察(19781984 年)经济,积极吸引外资创办三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技术、生产和管理水平,推动了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晋江人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达经济体产业升级的机会,通过引进侨资、技术等,促使社队企业摆脱技术与管理落后的状况。实践证明,社队企业只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做到地尽其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自身就能迅速发展壮大。社队企业兴办“三来一补”与成效1979 年 1 月,邓小平在会见工商界人士时谈道:“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晋江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发挥海外资金、技术、信息的优势,兴办“三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