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滇南本草
本草
夸张
辞格英译
探析
焦娇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23J0568)收稿日期2022-09-30修回日期2023-03-08第一作者简介焦娇,讲师,主要从事中医翻译研究。一、中医药典籍及 滇南本草 翻译研究现状(一)中医药典籍翻译研究中医药典籍翻译研究如今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背后原因大致有三点。首先,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2021 年 6 月,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发布,明确了中医药传播的重点任务,强调了中医药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瑰宝和钥匙的意义。中医药典籍是中医药知识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深入挖掘典籍精髓、科学研究典籍翻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生存与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中医药典籍记录了中国历代医家的诊疗经验、防病治病的精湛医术和本草方药的研究成果,其终极目标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当前,全球传染病疫情形势严峻,翻译并推广中医药典籍可以帮助世界从中华文化的视角审视人类生命的奥秘1。最后,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学之根柢。中医药典籍伴随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发展、完善、成熟和革新,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2,其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现代著作都不可替代的。中国著名医史研究者王吉民大声疾呼:“考吾国经史子各书,大都已有译作。独关人类消长之医书,尚不多见,同志中有欲振兴中医,发扬国粹者,盍秉生花之笔,选重要之书,亟为移译,以供西方学者之研究,而促世界医学之进步,是亦吾辈应负之责任。”31736 年,中华帝国全志 英译本作为第一部中医药典籍翻译著作诞生,自此中医药典籍翻译已经走过了 200 余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系列转变:翻译主体由外国传教士和汉学家逐渐转变为中方学者为主、西方学者为辅;翻译形式由节译、编译逐渐转变为全译为主;翻译目的由普及介绍逐渐转变为全面再现典籍医学内涵和文化价值4。中医药典籍翻译数量如今已达 60 余部,然而中医药典籍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 黄帝内经 伤寒论 难经 本草纲目 金匮要略 等著作,研究对象亟待进一步挖掘。尤其在强调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更需要针对一些既能反映地方历史与特色、又能丰富中医药文化精髓的中医药典籍开展翻译研究,扩大研究视野与格局。(二)滇南本草 及其研究现状滇南本草 自 1436 年问世以来,就凭借其时滇南本草 夸张辞格英译探析焦娇,周叶函(云南中医药大学外语部,昆明650500)摘要作为我国现存较早、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地方本草典籍,滇南本草 具有重要的翻译研究价值。不同于其他中医药典籍,滇南本草 中反复出现各类夸张描述来形容药物效果。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道教文化类夸张辞格与虚指数词类夸张辞格为研究对象进行英译探析,尝试运用移植再现、改造再现、灵活再现的夸张修辞英译策略,力图在突出夸张效果的同时适当补偿夸张背后的文化缺省内容。这对于丰富中医药典籍翻译理论、传播云南传统医药知识与文化、构建中医药对外话语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滇南本草;夸张辞格;英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2266(2023)07-0061-07DOI10.3969/j.issn.2096-2266.2023.07.008大理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第8卷第7期2023年7月Vol.8No.7Jul.202361代性、地域性、实用性和民族民间特征,在云南广为传抄、备受推崇,被历代医家奉为“至宝”,开创了云南中医药发展历史新篇章。同时,滇南本草 还是我国现存较早、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地方本草,许多常见的中医药都始载于该书,如灯盏花、川草乌、仙鹤草等。滇南本草 注重医药结合、辨证论治,强调方简效宏、灵活机变,医药史学家俞慎初盛赞 滇南本草“对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祖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5。目前,学者对于 滇南本草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医药学,二是文献学。中医药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探讨 滇南本草 所载药物的药用价值和医药实践,研究书中的附方、治法特点、医疗经验,以及分析书中阐述的中医药学术理论及其带来的影响。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包括考证 滇南本草 的作者、书名及版本,以及整理现有校注本。综合来看,关于 滇南本草 的翻译实践或翻译研究很少,成果十分有限。基于此,本文以 滇南本草 夸张辞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英译探析,一方面检验现有翻译策略的适用性并探索有效的翻译方法,从而丰富中医药典籍翻译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尝试引起学界对 滇南本草 及其他散落在中医药文化星河中的优秀典籍的关注,加强中医药对外话语体系的内容建设。二、夸张辞格及其英译文心雕龙札记 谓:“文有饰词,可以传难言之意;文有饰词,可以省不急之文;文有饰词,可以摹难传之状;文有饰词,可以得言外之情。”6作为汉语中常用修辞格之一,夸张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言过其实”“铺张夸饰”的语言表达手段,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创造性描述,由此产生独特意象;或凸显事物本质特征来营造宏伟意境,或使抒情淋漓尽致来引起读者共鸣。夸张辞格翻译研究多见于对文学体裁文本的讨论,如诗歌、小说等,翻译策略包括“移植再现”夸张、“改造再现”夸张7、“灵活再现”夸张等,运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加释义、意译加释义等翻译方法,遵循的翻译原则通常有三条。第一,如果目的语中有与原语相近的语言夸张形式,可以“移植再现”原语夸张辞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春望),英译为“For threemonths the beacon fires soar and burn the skies.Afamily letter is worth ten thousand gold in price.”(吴钧陶译)8。原语中的“万金”是汉语中一种包含虚指数词的夸张修辞,英语中“ten thousand”在特定语境下同样可以用来表示数量的扩大夸张,因此采用直译保留并移植原文的数词夸张。第二,如果目的语中有与原语不同却相近的表达方式,可以“改造再现”原语夸张辞格,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形象思维方式。“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北风行),英译为“The snowflakes from northern mountains,big as pillows white.Fall flake on flake upon Yellow Emperor s height.”(许渊冲译)9。原语“大如席”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夸张,将比喻和夸张两种修辞格结合使用,但“席”的意象在译文中被译为“pillow”(枕头),显然后者为英语读者更为熟知;并且“pillow”一方面表现了雪花的颜色,另一方面突出了雪花之大的特征,同样具有审美感染力。第三,如果目的语中没有与原语直接对应的夸张形式,但同时需要保留原语的夸张效果,可以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来再现原语夸张辞格。“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英译为“Tears fly down from a great upturned bowl of rain.”(Willis Barnstone 译)10。“倾盆雨”在英语中常被意译为“heavy rain”“downpour”又或“rain cats anddogs”。但这些译文既无法再现夸张修辞,又不符合原文诗句所表达的悼念之情,因此译者灵活地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直译“倾盆雨”的同时将“盆”意译为“bowl”(碗),即“upturned bowl of rain”,既保留了原语夸张又贴合了英语读者的认知习惯。三、滇南本草 夸张辞格关于 滇南本草 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事实上,翻译及推广 滇南本草 的首要问题即语言层面的问题,正如近代著名汉学家雷慕沙指出,“西方社会对于中医的误解是由语言不通造成的”11。因此,分析中医药典籍的语言特点并探索恰当的翻译方法是中医药事业全球化发展的当务大理大学学报总第 91 期社会科学62之急。滇南本草 具有中医药典籍中常见的语言特点,如医学语言兼具文学性与哲学性,涉及大量中医药名词术语,语义多重、宽泛且信息密度高,以及融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阐释医理,包括比喻、借代、对偶、音韵、排比等。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中医药典籍不同,滇南本草 中反复出现各类夸张性描述来形容药物。这些夸张辞格从内容上可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夸张辞格与道教“长生”“求仙”有关。有别于其他学术思想和宗教派别,道教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追求得道升仙。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也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他提倡“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滇南本草 作者兰茂不但精于医技,对道教内丹养生术也颇有造诣,还曾著有气功学著作性天风月通玄记。滇南本草 中出现了大量和道教修炼成仙、长生不老有关的夸张修辞,特别是在形容药物功效时,如“人服成仙”(灵芝草)、“非有仙缘不可”(剑草)、“仙家用此作饭”(山药)、“仙家多用”(鹿竹)、“仙缘也”(桃)、“狐狸食之而成仙”(鹿含草)、“神仙多用此”(胡麻饭)、“还童返少”(龙竹草)。书中共提到“服之神效”或“其效如神”多达78 次。除此之外,和道教“点石成金”等炼丹术相似的表述也被用来形容药效,以夸大药物作用,强调药物功效,如“采者,铜成银”(剑草)、“采根者,铁成银”(石龙草)、“采取煮南铅成银”(龙蛋草)、“道家多用开白花者,煮石成粉,粉亦能炙硫磺成宝丹”(地精草)。上述夸张表述在 滇南本草 的一些摘抄本、整理本中以“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等原因被删除,然而这些表述符合明清时期“道教医药学”的盛行情况,具有很强的合理性。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著 本草纲目 时就参考了多达 40 种道教典籍12。这种形容药物功效的表达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过甚其辞,目的却是使读者联想到“灵丹妙药”,从而突出“药到病除”的效果。保留这类夸张修辞才能充分体现 滇南本草 所处时代的中医药学术体系特色,对其进行翻译及传播才更加契合现阶段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战略对中医药典籍翻译的新要求,即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全面再现典籍内涵与文化价值。第二种夸张辞格与虚指数词有关。带有虚指数词的夸张是汉语中最为常见的夸张类型之一,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江雪);“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曹雪芹 红楼梦 第六回)。除了例子所示的“千”“万”“十”,还有“一”“百”“亿”也可作为虚指数词来实现夸张效果,甚至还出现过“兆”的用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白居易捕蝗刺长吏也)。在这些夸张表述中,虚指数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而是通过对数量进行夸张以尽显远大悠久、无穷无尽之意。滇南本草 中运用虚指数词的夸张修辞包括“采梗枝煎服,能目视百里”(石龙草)、“服之目视千里”(灵芝草)、“采服,寿活百十岁”(金钱草)、“采花,治百病”(飞仙藤)、“久服令人面容不改,百病不生”(金缠菜)、“九蒸九晒”(威灵仙、金缠菜、鹿竹)、“采子食之,治九种气疼”(石梅)、“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毒症”(紫花地丁)等等。其中,“百”的使用尤其多,但无论是指空间上的距离、时间上的年龄还是泛指疾病数量,均不是指实数“百”,而是以扩大夸张的方式来特意凸显药物功效,强化药物特色,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九”同样不是实数的用法。汉文化中,“九”是极数,说文解字 释“九”曰“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穷尽之形”。“九”的“穷极”概念正是由“九”弯弯曲曲直至尽头的笔画形象来体现的13。滇南本草 中运用“九”的夸张修辞是为了极言其多、其高、其深、其远,属于缩小夸张,如“九种气疼”“九种痔疮”并非只有九种,而是表达草药对多种“气疼”或“痔疮”有效;又如“九蒸九晒”也不是具体的九次,而是指多次蒸晒、反复炮制,主要目的是为了纠偏药材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减少毒性成分。四、滇南本草 夸张辞格英译探析20 世纪 60 年代,尤金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对等翻译理论。根据奈达的观点,翻译是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14。基于此,中医翻译界针对中医药典籍的翻译问题展开了讨论。有学者认同奈达的观点,认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