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
金融
视角
应用
经济
人才培养
实践
探索
王珍珍
教 育 观 察JIAOYU GUANCHA2023 年 6 月第 12 卷 第 16 期“区块链+金融”视角下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培养实践探索王珍珍,刘佳勋(南宁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广西南宁,530299)摘要“区块链+金融”视角下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培养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为满足传统金融机构升级和新型金融科技企业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培养应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践,从定位目标、专业目标和能力目标等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从思维素养、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等对培养规格重新完善,从关联课程课时融入、过时课程替换和核心课程新增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转型升级。关键词“区块链+金融”;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23)16-0117-04一、引言金融是国家和各地区区块链政策鼓励下的重点落地方向,基于区块链的金融行业变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金融机构业务不断转型升级,各用人单位对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需求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既有传统岗位新职能的需求,也有新兴岗位新业务的需求。当前,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理论课程体系以及实践训练还未对金融行业的变革作出全面、及时的应对和改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市场对复合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区块链金融思维、区块链金融知识结构、区块链金融能力结构的要求,即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已经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1-2为此,重新思考“区块链+金融”视角下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实践问题十分重要。二、市场需求变化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反向设计原则,应从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的最新要求出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将人才培养规格具体化为各项能力要求指标,进而设置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满足市场对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需求,形成闭环的人才培养反向设计思路。因此,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区块链+金融”视角下的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市场需求需要得到持续关注。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与生俱来的“信任价值”特征不断被放大,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新兴金融科技类企业,其在数据共享、业务流程优化、协同效率提升等方面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对传统金融行业而言,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金融基础设施的升级、金融业务的智能化及金融业务的多方协作。其中,金融业务的智能化体现在一线业务场景中,包括支付、交易清结算、贸易金融、数字货币、信贷、理财、客服、保险、征信以及风控等。这些场景要深入推广至客户,需要大量具有区块链思维和能力,掌握区块链金融业务原理和流程的一线人员,他们需要去与客户对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基于此,市场对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新兴金融科技类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不仅可以将自主研发技术输出到其他金融机构或企业,而且可以通过申请金融牌照的方式开展金融业务,并运用自己研发的技术。零壹智库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注册行业为金融业的区块链相关企业为 3923 家,其中既包括了各家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如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银科技有限公司、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民生科技有限公司等,也包括马上消费、360 数科、嘉银金科、信也科技等线上金融科技企业。3这些企业产生的新兴岗位、新业务等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更倾向吸纳既具有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思维,又具有经济与金融专业学习背景、能将技术创新应用到相关金融场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711收稿日期2023-02-14基金项目2020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 A 类项目“区块链+金融视角下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研究与实践”(2020JGA361);2017 年南宁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2017XJJXTD06)。作者简介王珍珍,南宁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刘佳勋,南宁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讲师。DOI:10.16070/45-1388/g4s.2023.16.020三、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结合“区块链+金融”视角下市场对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需求变化特点,经济与金融专业要对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一是要改变人才培养的就业面向,改变当前以培养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传统一线业务岗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区块链+金融”视角下,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将使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传统岗位大幅减少甚至消失,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方向要与尚存的一线业务岗位要求以及新岗位、新业务的要求相适应,形成新的社会竞争优势。二是改变以往仅注重经济、金融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培养,新增区块链等技术思维、数据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三是改变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升级为不仅在经济金融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还具备区块链等新兴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体如表 1 所示。表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整参考组成部分说明修改前修改后定位目标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专业目标经济与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及社会竞争优势就业领域: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商业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社会竞争优势:具备应用经济与金融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金融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业领域: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商业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金融科技类企业以及商务服务类企业社会竞争优势:具备数据和程序等创新思维,具备运用前沿金融技术手段解决新兴金融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通过经济与金融专业学习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知识和技能基本素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基本知识: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技能:表达、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经济金融分析与预测、金融业务操作、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金融企业投融资及个人理财等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基本知识:数学、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技术、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技能:表达、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经济金融分析与预测、金融服务业务设计、应用、基本开发及维护、风控、征信以及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金融业务创新等基本技能四、培养规格重新调整(一)新思维素养根据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对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经济与金融专业所培养的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科学素养、国际化视野和思维素养,还要与时俱进地加上分布式思维、共识思维、合约思维、数据分析思维等新思维素养要求,其中分布式思维、共识思维和合约思维均属于区块链思维。分布式技术、共识机制及智能合约在现有金融业务场景中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如跨境支付、数字票据、供应链金融、征信、资产证券化、资产托管及清算、结算等。随着这些技术架构的不断演进和创新,可运用到的业务场景将会越来越丰富,最终与整个金融生态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只有具备这些新的思维素养,才能真正融入传统金融行业的升级、创新浪潮中,无论金融业务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能尽快适应,甚至能运用这些思维在一线业务岗位上作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创新,也才能欣然面对新兴金融科技类公司产生的新岗位、新业务的挑战。(二)新知识结构以往人才的就业面向主要是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商业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一线传统岗位,因此很多院校仅关注所培养人才在经济、金融上的专业知识。然而,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科技类企业,掌握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应用知识、熟悉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的基本原理渐渐成为用人单位的硬性条件。因此,针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区块链+金融”视角下,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应在原有基础知识、金融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增添新技术知识模块,包括区块链等主要现代金融科技方法,并理解现代金融科技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三)新能力要求2019 年 12 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编制811的区块链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提出了区块链核心研发岗位、实用技术岗位和行业应用岗位三类人才,共计 21 个具体岗位的能力要求。4在上述三类人才中,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行业应用岗位更适配。而在标准中,区块链金融行业的相关人才岗位要求除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熟悉货币、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市场等金融知识,掌握票据、债券、贷款、理财产品等金融业务领域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工具技能,包括熟悉相应业务开发框架、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能够结合区块链系统的技术组建完成业务开发等。因此,在“区块链+金融”视角下,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应在掌握原来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编程、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应用的新能力要求。五、培养课程转型升级课程体系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石,需要从关联课程课时融入、过时课程替换和核心课程新增三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以更好地适应金融行业转型升级后对人才的需求。(一)关联课程课时融入随着区块链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金融领域落地和实施,而在相应知识领域并未得到实时更新的情况下,在关联课程中进行课时融入、增加模块非常必要。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区块链技术在具体业务中应用的可能性,掌握区块链基本原理及思维逻辑,进而帮助学生跟进所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从当前国标及经济与金融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以及区块链金融场景的应用来看,能进行课时融入的关联课程包括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公司金融、保险学原理、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中央银行学等。具体如表 2 所示。表 2 关联课程课时融入参考课程课程性质可融入的知识模块会计学学科基础课三式账务处理、采购业务分析与处理、销售业务分析与处理、费用报销分析与处理等证券投资学专业必修课股票、债券的发行登记与存管、交易和结算,资产证券化,私募股权投资等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专业必修课贷款业务流程、票据承兑、流转和托收等公司金融专业必修课供应链金融等保险学原理专业必修课风险定价、保险销售、保险理赔等国际金融专业必修课跨境支付续表课程课程性质可融入的知识模块金融风险管理 专业选修课金融风险的识别、控制与防范等中央银行学专业选修课货币、金融监管等企业信用管理 专业选修课征信(二)过时课程替换除了在关联课程中融入课时,还要对部分已经过时的课程进行调整和替换。互联网发展由 Web2.0 进入 Web 3.0 时代,这既体现出发展理念的升级,又展现了现阶段以信任科技解决互联网数据权属和价值表达问题的重要创新。随着 Web 2.0 向Web 3.0 的演进,金融领域的科技应用也不断发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 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19)把金融领域的科技应用大致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金融电子化阶段、互联网金融阶段及金融科技阶段。5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在向金融科技转变,金融领域更强调业务前、中、后的全流程科技应用变革,主要是运用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改变金融机构的运营,优化金融服务业务流程,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以及提升效率。因此,相关课程也应与时俱进,替换为能体现现阶段特征的课程(表 3)。在理论课程上,随着国家对 P2P 网贷的彻底整顿,Web2.0 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内容稍显过时,故将互联网金融替换为金融科技概论,让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了解学科发展前沿非常有必要。表 3 过时课程替换与调整参考修订前修订后调整证券投资学40 课时证券投资实训 24 课时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40 课时商业银行经营模拟实训24 课时保险学40 课时保险学实训24 课时证券投资学(48 课时)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48 课时)保险学(48 课时)理论 40 课时实训 8 课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