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思政
教育
背景
高职
南通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翠微
收稿日期:2022817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大思政 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调整研究”(项目编号:2020SJB0848)。作者简介:郁翠微(1976),女,江苏海门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第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郁翠微(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第一学院,江苏南通226000)摘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下,高职高专院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做到了教育对象全覆盖,将各类管理、教育人员进行了整合,在继承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又有创新。本文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了“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点,主要有突显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作用、突显二级管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突显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化教育相互交融,并对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120014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1200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模式是结构主义用语,指用来说明事物结构的主观理性形式。模式是将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以规律的形式呈现出来。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是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内容和机制等要素以规律的形式呈现,建构成一种教育模型。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处于萌芽阶段,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为主。第二阶段,从 1990 年至 2002 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步形成:1995 年国家颁布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正式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学校德育教育中;2001 年,教育部下发了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标志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步形成。第三阶段,从 2003 至 2011 年,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阶段:2003 年 12 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又分别于 2004 年和 2005 年先后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任务等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这标志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趋向成熟。2011 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正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嵌入高等教育体系;第四阶段,从 2011 年至今天,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顺阶段:2011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开始明确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中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2020 年教思政 2020 1 号文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和工作条件七个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和模式更加全面和成熟。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下建构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特点(一)教育对象全面化和个别化相结合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也跟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形成的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即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预防三位一体。鉴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化教育,心理实践教育会更为突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提出“心理实践”层面的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又趋向于“四位一体”模式,即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危机预防、心理实践四位一体。在这一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既有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又有针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二)课程教育和心理实践面向全体学生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已成为一门必修课,参与课程教育有心理辅导老师和辅导员,他们致力于教学改革,让心理健康课更生动,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南通高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即心理健康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再延伸到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有心理主题班会、心理讲座等。第三课堂主要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有社区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其他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也建设了具有本校的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例如以书院制背景,构建以必修课为基础,以课外心理教育指导为辅的教育模式等。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全面、更立体,覆盖到全体学生,服务于全体学生。(三)心理咨询和危机预防服务全体学生国内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心理学模式、医学模式和社会学模式(爱心模式)等。在“大思政”背景下,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南通高等师范学校也是采用这一模式。心理咨询中心隶属于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心理普测,预警名单出现后,专职、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辅导员均参与初次访谈,后续的中长期咨询则由心理咨4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询中的专、兼职老师提供。危机预防则由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心理中心老师、辅导员等共同参与。危机预防虽然针对的是个别学生,但是在“大思政”背景下,形成的却是具有思政专业背景的领导及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背景的心理老师及心理骨干学生共同参与的危机预防网络,保证了心理咨询和危机预防服务到全体学生,有效地降低了院校的自伤自杀率。(四)教育人员多样化和整合化相结合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参与人员跟国内多数高校一样,心理学专业和思想政治专业背景的领导和老师融为一体,组成了“四位一体”的教育队伍,有高校领导层、心理咨询中心人员、学院领导及辅导员、学生不同层次的人员。有的高职高专院校考虑到本校学生的特点,把家长也纳入了教育队伍;有的高职高专院校考虑到学生有一段时间的实习期,把社区人员也纳入了教育队伍。高职高专院校把这些人员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学校院系班级个人”立体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也在向外拓展,整合了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维教育体系。(五)教育方式传统化和现代化相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在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开设的同时,有的学校还根据本校的学生需求开设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等选修课。2010 年往后,各高职高专院校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了革新,有院校以积极心理理论为导向,将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有以书院制为背景构建有特色的心理健康课堂;更多地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2015 年往后,各高职院校也把互联网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互联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手机引入课堂,实现对手机的有效管理。二、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框架,在“大思政”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有了创新。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整和创新,模式呈现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二级学院功能和作用进一步突显,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了学生的职业化教育。(一)突显思政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根本上都是对人的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的下,两者在理论基础层面相互补充。事实证明,研究大学生群体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不同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个体人格塑造、个人素养、个人品德等方面教育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所以在理论基础、内容、教育方式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相互补充。在学校操作层面,学校团委也参与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决策,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大部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是由学工处和团委共同发布,活动组织也离不开团委的支持与参与。另外,像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一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由心理辅导老师和思政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共同承担,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从教育形式角度,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和支撑。(二)突显二级管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是分学院管理的,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针对这管理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转入了二级学院,构建了全方位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该体系由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和辅导员 学生会负责心理健康干部 班级心理委员和心理成长 积极 分子 学生组成。学校将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安排到各个学院,课程教学任务由心理辅导教师和各学院的辅导员共同承担。学生测评出现预警后,初次访谈也由心理辅导教师和各学院的辅导员共同参与,便于辅导员关注重点学生。各类讲座、培训、朋辈活动、社团均以学院为单位开展,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和班级心理委员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因为学校将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安排到各个学院,个体咨询值班也以学院或校区为单位排班,平时服务对象也以本学院学生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转入二级学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将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主要工作阵地转入二级学院,将有思想政治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完全纳入心理健康队伍,可以让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带动辅导员、学生队伍的作用,更贴近学生、更高效地运作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三)突显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化教育相互交融高职高专院校,职业素养、适应和发展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内容。学生的对职业的积极认知、主动适应和努力成长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有的甚至院校开设了职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将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模块呈现。可见,在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且必须和职业教育相交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认知中融入合理的职业期待;在与人沟通交流中融入职场沟通练习;在自我价值观的探索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探索;将自我成长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规划结合。而心理健康教育中压力、情绪的调适完全可以服务于职业教育。这一创新模式突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化教育相互交融。三、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实施(一)加强二级学院专业人员培养国外发达国家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与训练,在质量和数量上均有保证。在美国,2000年的调查显示,心理学家与学生人数之比一般为 1:1500 到1:2000,心理辅导员与学生人数之比一般为 1:200 到 1:400,而我国有关规定要求心理专业人员与学生的比例是 1:4000,许多高职高专院校远远达不到。首先,应重视心理老师的专业成长。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为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制定培养计划,为老师参加专业学习、学术探讨、接受团体和个体督导提供时间和资金的支持。其次,应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学校应为辅导员提供专业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辅导员初步掌握心理学理论、心理教育方法和心理咨询的技能。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在工作量和职称评定上有所倾斜。最后,需培养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对心理委员、心理成长积极分子和寝室长等学生骨干进行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培训,为他们组成成长小组,组织团辅活动,增加其工作能力,为学生开展朋辈辅导、协调同学关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二)协调好价值导向和价值中立的关系在“大思政”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有思想政治内容融入,例如个人修养教育;在队伍中有思想政治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加入,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时不可避免有价值引导。但是在解决个体心理问题时,学校有咨询专业背景的心理辅导老师还是需要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除了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高职高专学校还会有心理社团、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会对学生有价值引导,对持有不同价值观点的同学,教育者也需保持价值中立。所以“大思政”背景下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