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校园
安全
文化建设
加强
事故
预防
周继莉
基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治理 评校园安全事故预防与安全文化建设书名:校园安全事故预防与安全文化建设作者:许素睿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520198615出版时间:2022 年 5 月定价:88 元 校园安全是社会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中,基于学校设备设施、规章制度,以及师生观念认知和行为模式等内容融合交织而成的,以安全为主题指向的文化氛围。校园安全文化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并对全体师生产生深刻影响。校园安全文化有独特价值,校园安全文化可有效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保护好校园中每一位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让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心理安全感。近年来,高中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基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治理,可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减少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带来的伤害和损失。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对校园治理工作的影响是深刻的。当安全文化深度渗透到高中校园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位师生心中时,则校园中会形成重视安全、遵守安全规则的文化氛围,能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推动平安校园建设。校园安全事故预防与安全文化建设从事故致因角度探索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以此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全书共 5 章,第1 章介绍了校园安全研究与管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理论意义体现为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理论体系,修正完善新时期校园安全管理理论不足;现实价值则体现为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第 2章为校园安全事故理论,包括安全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演化规律,以及 NVivo 质性分析等。书中对近年来发生的 78 起校园安全事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和 NVivo 质性分析软件,基于校园安全事故演化规律与特点找出校园事故致因的共性原因并提出对策。在作者看来,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原因在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径。事故致因“24”模型是分析事故模型,该模型将事故原因分为事故发生组织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分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组织行为分为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两个阶段,前者为根源原因,后者为根本原因;个人行为分为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两个阶段,前者为间接原因,后者为直接原因。可见此事故致因模型分为内部、外部两个层面和四个阶段,因此称之为事故致因“24”模型。第 3 章对校园安全事故进行分类统计,对校园爆炸事故、火灾事故、踩踏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校园安全事故进行了致因分析,找出了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共性原因。第 4 章为校园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建设,要求校园确定安全预防策略并设计安全管理体系,同时推动智慧校园安防体系建构,并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第 5 章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及其案例分析,从校园安全文化定义、元素、载体,以及定量测量系统建设方面探索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路径,并对校园文化安全建设案例进行了分析。在附录部分介绍了文化安全定量测量量表、安全知识竞赛题库,以及校园安全宣传渠道与设计等方面内容,对基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有借鉴价值。基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治理工作开展,可要求高中校园师生能够主动和有效识别校园中存在的风险,并合理评估风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选择更理性和更安全的行为模式。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则存在差异。有些风险需要主动预防,只要坚持相对正确的行为方式,则不容易触发风险。以用电风险为例,若学校定期检查电路,确保电路正常且安装了短路保护装置;学生坚持正确的用电行为,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不私搭乱接线路,则用电安全就比较有保障。有些风险则只能被动预防,因为该类风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以自然灾害风险中的地震灾害为例,目前技术无法准确预测,只能被动做好5412第 23 卷第 6 期2023 年 6 月 安全 与 环 境 学 报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Vol.23 No.6Jun.,2023安全预防工作。在学校层面做好地震安全预案,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地震安全演练,同时对学校建筑进行检查,确保质量符合抗震要求标准;在个人层面主要是学习一些地震求生知识,并配合学校做好地震安全演练,同时准备一些简单的应对地震的安全设备等。从客观角度讲,用电风险发生的概率大,但只要能及时处理逃离,则基本上可以保障生命安全,安全事故影响相对可控;地震灾害风险较小,但危险性很大,而且给个人的反应处理时间很短,因此需要平时加强安全应对演练。校园中的风险因素很多,如学校餐饮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体育运动锻炼过程中存在运动伤害风险等。学校对于常见风险应进行梳理总结,教给师生正确的风险识别方法,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风险预防意识。以运动伤害风险为例,在体育运动开展之前,要对体育场地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场地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安全运动训练方式与内容,如此可消除运动安全风险隐患,有效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基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治理,可通过安全教育与安全宣传等具体方式推进,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位师生心中,引导他们形成安全行为模式与习惯。校园安全与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安全利益密切相关,大部分人为性质的校园安全事故发生,都与缺乏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关联。以校园消防安全事故预防为例,校园安全事故并不鲜见,通常会造成巨大损失与伤害,其中不少安全事故与学生违规用火或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有关。虽然每年学校都会对违规用火和用电情况进行检查,然而依旧有不少学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消防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学校可将近年来校园消防安全事故素材整理出来,开展校园消防安全专题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一旦发生校园消防安全事故,对师生的生命健康伤害是非常严重的,也会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安全教育与宣传应少讲“大道理”,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师生会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促进安全意识形成。学校可将安全教育作为特色校本课程,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自救技能。在高中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可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如本地台风暴雨较多,则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可偏向于应对洪涝暴雨等灾害;如本校是体育特色学校,则可将运动安全内容作为重点。在校园安全文化宣传方面则要引导学生集体参与,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校园安全文化宣传的主体。在安全文化宣传方式上,应尽量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尤其是新媒体方式,如此可达到更好的安全文化宣传效果。校园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开展需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并有效落实,促进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基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治理工作开展,还要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诱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诱因,如地震、暴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自然灾害安全预警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且有相对成熟的应急预案,按照应急要求进行日常演练即可;一类是人为诱因,如校园群体冲突、校园纠纷矛盾等,人为诱因通常会存在一个演化过程,学校应建立一整套应急处理方案,降低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危害性,减少对师生的伤害。部分校园安全事件具有突然发生的特点,正确应对则可有效控制事态恶化,减少伤害,降低损失;错误应对则可能会引发事态朝着不可控方向恶化,带来更严重的伤害与损失。以校园群体冲突类型的突发安全事件为例,当群体冲突事件发生之后,正确做法是采取有效手段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将冲突双方隔离开来,然后再调查事故原因和进行调解。切忌在群体冲突过程中讲道理和分析情况,如此很容易错过控制事态的时机,最终会导致难以收拾的局面。此外,在群体冲突事件发生之后,为了消除社会舆论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学校还要做好公共关系舆论引导工作,尽量配合政府相关部门,采用透明公开的方式处理,如此有利于化解矛盾,赢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对于保护学校形象也有积极作用。学校通过安全应急制度建设和应急活动演练等方式,推动校园安全应急文化建设,可为学校处理突发安全事件提供更多助力。校园安全文化对于学校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能保护校园中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基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安全治理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周继莉高级教师/郑州市郑开学校)6412 Vol.23 No.6 安全 与 环 境 学 报 第 23 卷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