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空间本质的建筑与服装类比研究_梁燕.pdf
下载文档

ID:2543214

大小:4.62M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空间 本质 建筑 服装 类比 研究 梁燕
工业 工程 设计 Industrial&Engineering Design2023年6月 第5卷 第3期基于空间本质的建筑与服装类比研究梁燕1,21.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2.澳门城市大学 创新设计学院,澳门 999078摘要:针对以往研究中建筑与服装二者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类比或关联研究提出反思与评判。结合例证,并通过对建筑与服装的空间本质论证和现象学理论,论证二者的本质关联。建筑与服装或可存在“功能决定空间”“基于现象学的空间感知”“基于符号学和图像学的阐释途径”三个角度类比可能,而这种类比的建立恰恰是围绕“人”对“空间感知”这一精神性体验的思考。建筑与服装的类比或关联研究,以往文献中多从二者的功能相通性、历史发展相通性、艺术风格相通性展开讨论,尤其以造型、色彩、图纹、表皮肌理等元素的相似性而类比的研究居多,因此难免流于“表象化”探讨的局限。以期通过研究二者的空间本质论证,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建立新的视角借鉴。关键词:建筑与服装;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空间本质;现象学;空间感知;图像诠释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946(2023)03-0086-13DOI:10.19798/ki.2096-6946.2023.03.011Analogy Study ofArchitecture and Fashion Based on Essence ofSpaceLIANG Yan1,21.School of Fashion,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2.Faculty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City University of Macao,Macao 999078,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ut forward reflection and judgment on the one-sided and limited analogy or correlation research ofarchitecture and clothing in previous studies.Combined with examples,and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spatial essence ofarchitecture and clothing and phenomenological theory,this paper demonstrated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possi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and analogy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lot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unction determines space,spatial perception based on phenomenology and interpretation approach based on semiotics and iconology.The establishment ofthis relevance was precisely around the thinking of human on the internal spiritual experience of spatial perception.In theprevious literature,the analogy and relevance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lothing were mostly discussed from the similarities oftheir functions,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artistic style,especially from the similarities of elements such as modeling,color,patternand skin texture,which was inevitably limited to the superficial research.By studying the spatial essence of the two,this paperhopes to establish a new perspective for subsequent related research and practice.Key words:architecture and clothing;architectural design;fashion design;spatial essence;phenomenology;spatial perception;iconography收稿日期:2022-12-25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22YTB016)作者简介:梁燕(1978),女,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与实践、设计叙事学、设计教育等。86梁燕:基于空间本质的建筑与服装类比研究第5卷 第3期宏观而言,建筑与服装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的见证,也是人们征服世界的结果和社会进步的映像,都具备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印记留存的符号意义;从微观角度来看,相较于其他设计类别,二者又都具备“结构”“形态”“材质”“颜色”等丰富而具体的物质构成要素,也是与“人”的活动关联最为密切的空间艺术代表,展示着人类通过对点、线、面、色、质等维度的空间操作和结构思考与创造。因此,建筑与服装二者也常被论述为可类比的空间作品,这也是人类为自身创造更好生存条件而不断比较与改进自己主观经验的“内省”心理现象。其次,二者的不断被比较与类比论证,既是不同设计艺术形式之间的设计经验互为借鉴的有效路径,更是不断接近人类造物活动动机本质的探寻。谈及“建筑”与“服装”二者的类比,较早论述如黑格尔在介绍艺术门类时就提到“服装是行走的建筑”,当然黑格尔也提到“基于感官呈现的艺术作品应寓有某种内在意义”,它(们)应该是“人的思想和精神活动的产物,而不应只是表现为现实世界中的一件物品。1”这种表述既点明了“建筑”与“服装”存在的关联性,更表明了这种关联性应基于某种更深刻的维度。20世纪30年代,建筑设计专业出身的巴黎时装设计师皮埃尔 巴尔曼(Pierre Balmain),凭借对线条和结构的敏感性,曾提出“为什么不能让时装看似移动中的建筑?”这就是他后来宣称“衣服是流动的建筑(Dress Making istheArchitecture of Movement)”的最初思考2。本研究作为设计批评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例证研究,并以现象学、符号学、图像学等理论为支撑,提出“空间”是建筑与服装建立深层关联的核心基础,其本质皆因二者都存在着“人”对“空间感知”的这一内在精神体验,本文即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展开该研究。一、建筑与服装类比与关联性研究综述以“知网”数据库为例,设定检索时间20002022年,检索主题关键词“建筑”&“服装”,共3 000余条结果;剔除与本研究无关内容后,以“建筑”&“服装”为主体的研究文献1 300余条,其中学术期刊460余条,较大比例为硕士学位论文;进一步对搜索结果分析发现,内容中有明确将二者类比、关联,或以其中一方作为另一方灵感借鉴的文献169篇(见图1),其中2018年相关文献19篇,为发文数最多。重点分析的169篇文献中,其中“XX建筑元素”在“XX类服装”中的“应用”或“运用”占到57篇,多达1/3。文章多从某类或某种风格建筑元素中的造型、色彩、图形纹样、肌理等要素提取后,以“直接应用”或“形式变化”的方式而“嫁接”或“移植”于服装设计中。颇为有趣的是,此类研究较多发生在从“建筑”中提取具体视觉元素应用于“服装”中;而仅有2篇提到“时装”概念或元素如何在“建筑”中体现,这或许与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设计方法有关。通过文献分析,二者类比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保护和覆盖功能相通的类比论证建筑家维尔纳 布雷泽(Werner Blaser)3在为时装设计师德卡鲁格(Christa de Carogue)专著 Christa deCarogue Habit Habitat 序言中写道:“皮肤、衣服、建筑是我们的三种壳,后两者是我们自己的创造”。他甚至从美学角度探讨了德卡鲁格作品和建筑设计师密斯 范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理念的相通性,以及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织物拼贴”的关联性,因为服装与建筑都存在“壳”的保护功能。国内研究者也多借由此观点,认为服装和建筑作图1“建筑”与“服装”关联与类比的年度文献量87工业 工程 设计 Industrial&Engineering Design2023年6月为“衣”和“住”的最基本原型和载体,皆有“包围人身体”,即“遮蔽和容纳”4的原始属性。也有研究或引用建筑家高特弗里特 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理论,认为皮肤是“自然覆盖”,而建筑与服装是“人工覆盖”物。从“覆盖与保护”角度而言,二者确实可作类比。然而该观点缺陷是“保护说”虽为服装起源说的观点之一,但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需求层次理论也提到“生理需求”为最低需求层次,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之下,人们对建筑与服装的审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追求已远高于生理需求。因此,“覆盖与保护”功能相通性论显然已不能诠释社会发展下二者的本质。(二)艺术审美相通的类比论证以往研究中,多有举例某一历史时期建筑与服装表现相似而类比的文章,其中以“哥特式”时期为例的研究多达数十篇。论述观点如,哥特式建筑通过细长高耸的尖塔,以及建筑中大量的尖顶、尖拱、尖券、飞扶壁,营造垂直向上的动势感;教堂瑰丽的彩绘玻璃则将光线引入,将观者带入“既不完全属于混沌、也不属于天堂的虚无神秘的天国幻景”5(见图2),与之类比的是同期服装结构裁剪中出现的“褶裥(darts,或称 省道)”使服装由宽大感转向垂直竖向感6;以及类比此时期典型服饰:尾端有细长飘带或薄纱装饰的圆锥形尖顶“汉宁帽(Hennin)”和“波兰那(Poulaine)”鞋子7(见图3),研究认为高耸细长的尖塔教堂建筑与服装有着相同的精神目标和审美;或服装极尽华丽明艳,饰以精美刺绣、珠宝装饰,是受到教堂的庄严且瑰丽的彩绘玻璃影响,打破对早期禁欲主义。诚然,建筑与服装作为历史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产物都会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但此类论证缺陷在于:仅从“尖型”外观将二者类比,忽略了哥特式产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发展背景,更忽略了哲学家圣托马斯 阿奎纳(Saint ThomasAquinas)的“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中以理性对信仰的阐述,尤其是“它调和理性与灵性,有力鼓励了将一切自然现象都看作是上帝真理的表达”这一核心5。实则是未深刻理解当时造物中所反映出来的工程学与神学的统一性,即数学比例、几何等理性法则与宗教追求的象征意义之间的和谐统一;且忽略了设计者表达精神宇宙之完整与物质体系之间的链接性。因此,如果仅仅因“形态”相似而类比,显然过于浅显。(三)艺术流派影响下风格相通的类比论证基于“风格相通性”的类比论证也是常见观点。例如,以“解构主义”论述二者关联的文献达数十篇。很多研究者认为解构主义是“反对整体统一的思想,重视个体、强调部件”或“反对传统,打破原有的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并多列举建筑师弗兰克 盖里(Frank Owen Gehry)、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与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Rei Kawakubo)、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