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谢灵运隐逸行为与思想——以《山居赋》为中心_钱志熙.pdf
下载文档

ID:2541807

大小:2.67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山居赋 论谢灵运 隐逸 行为 思想 山居 中心 钱志熙
年月第 卷 第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论谢灵运隐逸行为与思想 以 山居赋 为中心钱志熙摘要:宋书 本传对谢灵运仕与隐的经历有比较完整的叙述,但带有政治上的偏见,其中“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一句,实是揭示了谢灵运永嘉山水诗希隐怀归的重要主题。这种隐归情绪存在于谢灵运整个仕宦过程,在他的乐府诗、山水诗、赠诗中都有表现。山居赋 的写作动机,在于向朝野士庶解释隐逸行为,并且建构一种以自然思想为基础、顺从性情为宗旨的门阀士族新的隐逸思想。同时,谢灵运还有意识地标榜存在于会稽郡中的新旧两种隐逸传统。谢氏上述行为与思想,在中国古代隐逸行为与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关键词:谢灵运;隐逸行为;隐逸思想;自然与名教;山居赋作者简介:钱志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 )谢灵运的思想性格,具有浓厚的出世色彩。他在宦途中一直希企隐逸,归志浩然,终于在永嘉太守任期未满时辞官山居。关于谢灵运生涯中的仕隐问题,古今学者有所关注,但未能作出符合事实的评价。宋书 本传对此已怀偏见,今人又多认为是消极对抗的行为,带有一种虚伪的性质。本文探讨谢灵运生平的隐逸行为及其丰富的标榜隐逸的文学主题,阐发其在 山居赋 中有意识地建构以自然观念为基础、顺从性情为宗旨的门阀士族的新的隐逸思想,并论述其对会稽郡隐逸传统的叙述,也意在强调隐逸问题在认识谢灵运的人生与文学方面的重要性。一、宋书 本传述谢灵运弃官归隐事之分析要了解谢灵运的隐逸行为,宋书 谢灵运本传无疑是重要文献。它对谢灵运的辞官归隐、再仕再隐的整个经历有比较完整的叙述,足见其对谢氏隐逸事迹的重视,但在评述中又带有偏见。谢灵运第一次归隐,即在永嘉太守任期未满时。宋书 本传是这样记载的: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周,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作 山居赋 并自注,以言其事。以上段落围绕弃官归隐之事,即叙述此事的来龙去脉。但本传对谢灵运的评述,是以其最后的失败人生为出发点,并且基本上是站在刘宋朝廷的立场上,把谢灵运的弃官归隐完全解释为一种因为政治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个人偏激行为。尽管这与谢灵运自己标述的“高尚之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评价方式,但 宋书 本传奠定了后世对谢灵运隐逸行为评价的基础。当然,在文学史中,也有如李白、白居易这一派对谢灵运的“高尚其道”、放游山水的行为作出充分的同情的。格以 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可见,谢灵运因政治愿望不能获酬而退隐山居,正属于史家所论的这种情况,是典型的隐逸行为。宋书 本传是把谢灵运辞官山居当作一个“事件”来叙述。他的归隐,在当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在士族阶层与朝野中引起较大反响。史家将 山居赋 全篇载入传记之中,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宋书 的作者,是将 山居赋 作为具体地展现谢灵运的隐逸行为与隐逸思想的一个作品来看待。这与上面所说的其以一种偏见来叙述谢灵运辞官归隐的原因,存在着微妙的、调和矛盾的态度。其实,宋书 以大量的篇幅叙述谢灵运的隐逸及放旷山水,而其意常在美刺之间,也反映了这一问题。总之,从文本的结构来看,上引 宋书 本传段落作叙述,可以视为传记作者对 山居赋 写作背景及其本事的一种交代。传中称谢灵运的始宁墅“尽幽居之美”,“幽居”即隐居的意思,颜延之的 陶征士诔 即称陶渊明为“南岳之幽居”者。本传又说谢灵运作 山居赋“以言其事”,“其事”指弃官归隐之事,即山居之事、纵放之情、终焉之志。山居赋 叙山居的胜概及景物,体现赋体铺陈的一般特点,但其重点还在“以言其事”,可以说是表达隐逸愿望的言志之作。前面说谢灵运弃官山居,在当时是一个事件。他撰作 山居赋 实际也是他对外界,尤其是对建康朝野人士的一种表白。上引 宋书 本传的文字,其中包含意蕴相当丰富,但多未被学者们充分注意。其中“郡有名山水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这两句,是叙述谢灵运永嘉山水诗的创作情况。关于“郡有名山水”,笔者另有说。这里着重讲“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一句所指的事实。这有关于我们对谢氏永嘉山水诗内容乃至写作动机的认识。所谓“致其意”,就是指谢灵运在行旅及游览中,在欣赏山水景物的同时,频繁地抒发其隐逸高蹈之志。这一句其实与前面“出守既不得志”等语呼应,强调谢氏写作山水诗,其实是带有一种言志抒情甚至抒发愤懑的性质。登池上楼 一首,以“潜虬”“飞鸿”反衬自己的不得深潜高蹈,感慨“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即进退失据,最后遁世无闷自慰。事实上,谢灵运出守永嘉时的作品,从首途时写的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邻里相送至方山 到离郡时写的 初去郡诗 北亭与吏民别诗,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一种游方外或归隐的意思。此即本传所说的“以致其意”,试略为检出于下: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富春渚诗)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七里濑诗)慼慼感物叹,星星白发垂。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游南亭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游赤石进帆海诗)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登江中孤屿诗)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登永嘉绿嶂山诗)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郡东山望溟海诗)微我无远览,总笄羡升乔。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石室山诗)无庸方周任,有疾像长卿。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初去郡诗)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期行久怀邱窟。(北亭与吏民别诗)从以上诗句所抒可见,谢灵运在永嘉一年的心态,完全可以说是归志浩然。其向往释道、方外之游志趣,也都是很真切的。他在赴官途中“枉帆过旧山”,绕道始宁墅,作 过始宁墅诗。当时的打算是做满一任再归隐“旧山”,故诗中有“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之语。但做守时的这种“归志浩然”,促使他一载即返。谢灵运做守时的这种思想情绪,宋书 本传的作者是有深察的,所以才会有“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之说。这也可以说是史家研究其永嘉山水诗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但一个可推知的情况是,谢灵运在做守期间“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当时就流传于士庶,乃至传至建康朝廷。灵运以此表达自己的志愿,而此后得以顺利辞官,或与此不无关系。再续一说,本传及后世论者,多强调灵运对永嘉山水的赏爱,如本传所说的“肆意游遨”。但有此“名山水”而仍然一载即归,这说明灵运对于山水之美,不过是寄托而已。白居易 读谢灵运诗“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其意思与本传作者所论,其实也是相近的。只是白氏赞扬,而本传则明显地带有贬意。谢灵运的诗歌创作,转向山水之表现而取得卓越的成就,但其创作原则,用为言志与吟咏情性。山居赋“伊昔龆龀,实爱斯文。援纸握管,会性通神。诗以言志,赋以敷陈”,可见其因佛玄之学的启迪,得到“会性通神”创作新思想,但仍秉传统儒家一派的“诗以言志”“吟咏情性”创作观念。由上可见,谢灵运辞官归隐并非偶逸兴的率尔之举,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所作的决定,下面进一步探寻谢灵运在“二纪”的仕途中持续的归隐诉求。二、谢灵运长期的隐逸诉求 宋书 本传把谢灵运弃官归隐主要是作为一个政治事件来叙述,即强调谢灵运因为政治诉求得不到满足及与执政不和而选择了归隐。史传作者对谢灵运的隐居行为并没有正面认可,大多数是将其作为消极事件来看待,而对其隐逸本志几乎不加以承认。这也是后世学者研究谢灵运对其隐逸缺少关注的原因。事实上谢灵运与陶渊明一样,在整个仕宦过程中,一直怀有归志。仕与隐,出与处的矛盾,同样是长期困扰着谢灵运的问题。永嘉太守任未满而辞官,对于他个人来说,是这个长期的思想矛盾的一个解决。谢灵运晋时袭封康乐公,最初朝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这一行为,易被忽略,但也是一种难进易退的表现。这也为灵运早年即赢得一种声誉。谢混 诫族子诗 首称灵运,并说“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所谓“名家”即名士,亦即拥有玄雅自然之韵者。灵运能获得这种评价,与不接受朝廷援例授官一事,应该也有关系。渊明初仕州祭酒不日辞归之事,颇受重视。灵运初授官不就之事,却没有被注意。原因在于论者心中,横亘着门阀与素族不同的偏见。谢灵运正式任官,是在二十一岁,为琅琊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后来还做了刘裕的政敌刘毅的记室参军。谢灵运在刘毅伏诛后,“高祖(刘裕)版为太尉参军”,入宋后虽照例由康乐公降爵为康乐侯,但仕路一直通达。他以文章与门阀名家的身份,表面上看,先后受到刘裕、刘义真、刘义隆的尊重,他赴永嘉时所作的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中所说的“生幸休明世,亲蒙英达顾”,就是指这种遭际。但作为一个崇尚自然、适性的玄学名士,谢灵运一直在抒发一种道家式的出世的人生观念。可以说,希企隐逸是谢灵运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山水诗之外,其乐府诗,也多表现这一主题。略举如下:陇西行 讲述一种戒盈守虚、以引退为上的人生哲学,并以归隐丘园自期: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鸟之栖游,林坛是闲。韶乐牢膳,岂伊攸便。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善歌以咏,言理成篇。诗中“鸟之栖游”四句,是说禽鸟乐于林园,不以萧韶之乐、太牢之飨为乐,意思是说自己志期自然,不以世俗的功名利禄为乐。所谓“慊慊丘园”,就是念念不忘弃官归隐。谢灵运习惯于用老庄、周易 之语表达一种自然的思想。他的乐府主要内容,就是承续西晋陆机乐府的迁逝、荣衰主题,观物以悟生,表达一种从现实的纷繁与利害中摆脱出来的愿望,实以出世之道为宗。如 折杨柳行 咏岁暮之景,叹时光之速,最后用 易 理喻志:“否 桑未易系,泰 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这里所使用 易 语,意思晦涩,但却是谢灵运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总体来说,这是从 易 的 否 卦的“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与论谢灵运隐逸行为与思想 以 山居赋 为中心 泰 卦的“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这两段哲言,反复领悟人生的泰否、出处之道,最后说在自己反复思考与矛盾中得到一种可与古人同证的出世之道,即“语默”之道。语即进取,默即退守。顺东西门行 其实也是感叹生命之短暂,欲为方外放旷之游,即诗中所说“竞落运,务颓年,招命侪好相追牵”。由此主题再进一步发展,则为 缓歌行 之写游仙,可见其出世情愫浓烈。谢氏比较明确地表达归隐之志的乐府诗,还有 悲哉行 一诗,写厌倦仕宦,期待归隐,与赏心之友共寻林泉之乐、自然之趣: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蔂萦。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这首是模拟陆机的同调之作,但陆诗主要是写季节之感,此诗则是感物候而思归栖林下,与同志之友,从事于 招隐士 中的那种王孙之游。招隐士 原意是将隐士从山林中招回到仕路上来,所以一开头就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谢灵运则向往山林隐逸,所以变其语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