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态
哲学
三个
基本原则
李世雁
第 卷第 期 年 月北 方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论生态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李世雁(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摘 要 生态哲学强调关系、过程和有机整体。关系原则、过程原则、有机原则作为生态哲学的三大原则可以引出生态哲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关系原则强调关系普遍存在,由此肯定事件、经验、构成性、共生、创造力以及协同等。过程原则强调过程的根本性,肯定时间意义的转变过程与空间意义的共生过程,由此引出转变、共生、机遇、享受、领悟、感受等。有机原则强调整体,这是以关系纽带连接成的有机整体,肯定了共同体、生态位、多样性、创造力。关键词 生态哲学;关系原则;过程原则;有机原则;共生分类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生态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作者简介:李世雁,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生态哲学、技术哲学、过程哲学。生态哲学也称环境哲学,但是,毕竟不是相同的词语,肯定有着不同意义。环境哲学,它包含着主体与周围环境的意蕴 空间;那么,主体与周围环境是什么样的本质关系呢?生态哲学彰显了这种关系,即生态关系,包含着生生不息的能动、行动的过程意蕴 时间。生态哲学、环境哲学都是对同一本质的解读,环境哲学是空间维度的解读,生态哲学是时间维度的彰显。自然,这个外部世界,作为一个伟大而永恒之谜,她不断被自然科学以科学的语言描绘着;而哲学以其新生的内涵用生态哲学的语言解读着自然的永恒和伟大。正如恩格斯借助 世纪自然科学创立自然辩证法一样,生态哲学也借助于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确证着关系普遍存在的关系原则、过程是根本的永恒的过程原则、体现整体与创造力的有机原则。生态哲学的三大原则 关系原则、过程原则、有机原则作为生态哲学基础具有本体论意义,最具代表性的前人研究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从这三大原则出发展开对一系列生态哲学概念的探索,不仅属于哲学语言的凝练,而且也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深度揭示。本文的研究主要属于哲学语言的凝练层面的生态哲学常识性解读,而不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深度揭示及相关的实践探索,因为深度揭示的研究是另外的研究任务。这三大原则也是具有更彻底生态性的过程哲学的根本,它不仅涉及关系、过程、有机,同时也引出整体、转变、共生、机遇、享受、领悟、感受、恒平(守恒、平衡、公平)、专门化、生态位、创造力,以及事件、经验、构成性、生成性等等一系列概念,这些都是生态哲学在哲学发展历程中为哲学本身的成就所做的贡献。关系原则:关系普遍存在关系原则意味着关系普遍存在,它也是哲学内在逻辑的开始。从本体论意义上说,“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这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中关系普遍存在。实体的真实很容易被接受,从生命个体到宏大的宇宙,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联说明实体的存在离不开关系。可是,“相关性”必定表达了各种形式之中某种实在的共在性事实。实体内在的关系已经由现代自然科学阐明,原子以下的世界揭示着关系普遍存在。原子和分子与它们所处的环境结构也有着不同的关系。由此,世界不仅由实体构成,更由关系构成。无论是万物由水构成还是由火构成,抑或原子构成宇宙万物,都是以真实存在的世界说明着关系的普遍存在。关系原则以“关系的实在”解构了现代观念中的实体概念。“实在的不是实体,实在的是关系”,是关系的实在,而非实在的关系。实体概念忽视了整个自然、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以固定的实体物质来解释丰富多彩的宇宙万物,宇宙万物的发展只能是从一个固定质到另一个固定质的转变,这样就很难揭示宇宙的本质。人、自然、社会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复杂关系之网。整个地球也是一个大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地球的一切都应该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关系先于关系者,不能还原为非关系的存在。关系原则以“关系实在”为思之原点,它描绘的是“一个互相依存的以及有着错综复杂联系的世界”。关系的实在的提出目的不是要否定个体作为实体的客观存在,而是要强调每一个体都是非独立的存在。任何一种存在物都具有与其他物质存在物的某种关系。非独立的存在意味着诸多外在的关系与诸多内在的关系的客观存在,由此,诸多关系更直接涉及的就是事件,事件涉及诸多个体,叙述着关系的故事,关系的实在强调事件。外在的诸多关系对个体而言产生外在的客观机遇,内在的诸多关系生成个体的内在主观享受。关注个体实体、研究个体实体总是在关注、研究这个个体实体之关系,这是由于个体的非独立实在性决定的。关系的实在肯定世界是事件的。它以事件讲述着世界中的故事,这是对事件的存在意义的肯定,这种肯定不是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的”哲学本体论观点相对立,而是进一步丰富。在肯定世界客观性的基础上,承认事件对世界的构成性。事件作为存在的普遍意义随处可见,可以把电子理解为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从战争到金融危机,从球赛、考试、聚会到谈判等都是事件。即使是科学家因某项客观的研究成果获奖,比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都是事件。国内外的新闻报道,无论是任何媒体的新闻都是对事件的解读和传播。正如柯布所说,西方思想一直是以“世界是由有属性的实体构成的”这一信念为基础的,但最好是把世界当做一个事件领域。关系的实在注重个体的经验。经验是一切现实存在的事物、一切现实实有都具有的机能,是表示现实存在的事物相互作用的活动事态。过去的经验内在于现在的意识之中,仿佛是再次发生。“经验”不再是人所专有。这是强调每一经验的个体,肯定每一个体的经验意味着承认每一个体都具有主体性,外在的诸多关系对个体而言产生外在的客观机遇,由此生成个体的经验;个体作为主体,内在的诸多关系形成个体的内在主观享受,是个体的自我创造过程,构成个体的经验。经验是外在客观机遇()和内在主观享受()的统一,这种统一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那里被直接称为过程。经验也是过程的另一种解读,这一点我们在过程原则的解读中还会涉及。关系是构成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的,客观的物质以关系构筑着真实的存在。关系的内涵就是联系、关联,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依存,甚至是相互激励、相互反抗、相互对立。从关系的内涵可以看出,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也就是说对一个个体而言,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你自己,诸多个体在诸多关系中存在,构筑着世界的真实存在。关系把世界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关系原则的构成性为有机原则奠定了基础。关系是生成性的,“生成”是“存在”的现实态,“存在”是“生成”的“可能态”。“事务即生成。”这种生成性就是生态哲学所强调的共生。共生指每一种现实机遇之生成的活动,即多种共生统一为单一的现实机遇。诸多个体之关系不仅生成外在的客观机遇,也生成内在的主观享受,创生出新的质。关系的创生意味着每一刻都生成新的,参与共生的关系产生质的飞跃,共同创造、共同创生,生成新的不同质的关系。质子和中子的共生不仅密切联系,也生成原子核,原子核和一个核外电子的共生生成氢原子,产生氢原子实体。在生物学中,功能体共生形成的生物实体应被视为有机体,非功能体共生形成的生物实体应被视为生态群落。因此,共生是共同创造出具体,产生宇宙万物,生命花朵的枝繁叶茂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都离不开关系的生成性的共生的创造。生命的瞬间共生要比原子的共生复杂,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共生更要比个人经 第 期 李世雁:论生态哲学的三个基本原则验之共生复杂。共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蜜蜂依靠花蜜为生,同时也四处奔波传播花粉,为使植物更加丰盛而操劳;不同物种相互帮助,甚至只有相互帮助才能生存。关系肯定了创造力。这是自我创造、自我决定,不是被创造,不是他来创造,而是自我创造、自我生成。在创生的过程中,每一个体在各自的位置上(生态学称为生态位)共同发挥着创造作用,参与共生。共生之后的生成效果比共生前个体单独行动产生的效果大很多,相比之下,单个个体单独行动效果的所有加和之渺小衬托出共生中的创造力之伟大。关系对创造力的肯定也是对协同的支撑。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动物王国里还是植物世界里,常以其形态的繁多、结构的精致,以及结构中各组成部分极其巧妙的协作,而使人惊叹不止。这些就是协同行动的功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适者不必是最强者,即使是弱者,只要他(她)找准自己的生态位,组织起来参与协同行动,就会展现出辉煌的创造力。个体有机组织起来的效果会比单独行动产生更巨大的成就。协同学以“协调合作之学”揭示了大自然构成的奥秘,它告诉我们不能困死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关系的诸多样态表现成宇宙万物以及生命的丰富多彩。每一个生命都是基本的关系,彼此也相互依赖,但每一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来自于与其他个体的关系。关系意味着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依存,甚至是相互激励、相互反抗、相互对立,这已经揭示关系种类的复杂性。自然科学从宇宙学、地质地史学等不同领域用科学的语言和逻辑阐明自然中如此神奇复杂的关系。生态学科学就是揭示生命世界复杂的生态关系的科学。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水土的滋养和阳光的哺育,水好比是树的父母,树好比是水的孩子,水土生助了树;可是树的成长需要营养,它不断地消耗着土,也克制着、限制着土,水土的保持又依赖着树。而对于人类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在其中表现为各种差异,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所安置的差异是如此巨大,而且这种差异还在为教育、榜样和习惯如此更进一步地扩大,以至于社会科学必须肩负起研究超级复杂的社会关系的任务。过程原则:过程是根本的、永恒的过程原则认为过程是根本的、永恒的。怀特海强调,自然是过程。自然过程的展示就是每一绵延的发生与消逝。“存在”是由它的“生成”所构成的。这就是“过程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的,客观的物质是运动的,宇宙万物都处在运动、流变、持续的过程中,过程原则对此的解读是过程是根本的;客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不灭、运动永恒,从而过程永恒。现实世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各种存在物的生成。过程的根本性、永恒性与转变过程和共生过程一起共同丰富着过程的内涵。过程表现为关系的持续、变化、发展,过程原则与关系原则紧密相联,并共同决定有机原则,由此,关系原则、过程原则、有机原则成为生态哲学本体论的三大基础理论。探讨过 程 原 则 会 涉 及 到 转 变()、共 生()、客观机遇()、主观享受()、领悟()、感受()、经验等概念的深入剖析。过程的含义首先要从时间维度解读,即转变()过程。转变是一种现实的个体转化为另一种现实的个体,也是从一个现实的机遇转向另一个现实的机遇。转变构成暂时性。每一事件都是转瞬即逝的,灭亡意味着转向下一个新生。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历程就是通常所理解的转变过程。过去客观地存在于现在,而现在又超越自身存在于未来。未来可以被说成是内在于它以前的诸事态,以及现在的诸事态相互内在于彼此。转变过程易于理解和接受,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地都处在变化、发生、生成、发展、增长、衰亡以及消失的流动过程中,这也是关系的持续、转化过程。转变肯定的是世界永恒持续性的客观存在。从宇宙大爆炸生成今天的宇宙、地球共同体的发生与发展、地球上生命的繁荣兴旺与灭绝,到人类的出现以及今天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现代宇宙论、地质地史学、生物学等等现代自然科学已经为这种演化的转变过程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过程的另一含义的理解是共生(),怀特海明确指出,共生是某种过程的名称。这是从空间维度对过程的解读,是关系空间上的能 北 方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卷动。生态哲学以共生赋予过程的空间性内涵,共生过程的强调也是过程哲学理论所具有的新意。共生意味着正在发生的动态共生活动,在这个共生本身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又绝非静止,共同参与、共同生成、共同创造、共同产生新质的事件。在共生过程中,没有时间可是却是“活”的,不强调时间,但绝非静止,而是创造力的能动展现,共生创造出具体。共生的每一瞬间都是崭新的,都是“现在”,每一客观的现实机遇都是共生的结果或者说都是共生。我们在阐述关系原则时已经阐述了共生,因为共生连接了关系原则和过程原则。在阐述关系原则时我们已经说明,共生是指每一种现实机遇之生成的活动,即多种共生统一为单一的现实机遇。共生可以理解为空间上的过程。过程是外在客观机遇()和内在主观享受()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