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论夏目漱石
诗文
渊源
张彦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13期文化交流被称为中国鲁迅的夏目漱石,曾经说过:“比起小说,我更想投身于汉文学。”夏目漱石和汉文学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追根溯源,还在于日本人使用汉字。中国的文字文化,不仅对于日本,对于周边的各国来说,比起自己的文字,汉字更先引入。日本就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变形汉字的假名文字,在此之前,为了书写日语,除了学习汉字之外别无他法。而且学习汉字与单纯记符号不同,还要学习汉语,这必然关系到吸收汉字文化。日本学者村上哲见,在其著述日本人与汉诗中阐述,日本人被欧美人称赞在计算方面优于他们,论夏目漱石与汉诗文的渊源张彦萍(云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夏目漱石与汉文学,有着非常深远的渊源。在汉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再加上东方哲学和外国文学的造诣,创造性的诗情、诗意融合在一起,使夏目漱石的汉诗,产生了个性丰富的独特诗风。该文以夏目漱石与汉诗作为视点,具体通过其与正冈子规的汉诗交流、汉诗文的学习过程及与唐宋古文的关系三方面论证,诠释夏目漱石与汉诗的渊源及从汉文学中汲取的素养。夏目漱石与汉诗的渊源始于青少年时代创作的木屑录,终于生命弥留之时倾心创作的大量汉诗,从其过程中可以窥视汉诗不但是漱石自我表现的原点,也是其自我治愈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夏目漱石的文学是“始于汉诗,终于汉诗”。关键词:夏目漱石;木屑录;汉文学;汉诗;唐宋古文;渊源中图分类号:J5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5(a)-0161-05On Natsume Soseki and the Origin of Chinese PoetryZHANG Yanp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650500,China)Abstract:Natsume Soseki has a very profou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On the basis ofChinese literature literacy,combined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oriental philosophy and foreign literature,the creativepoetic sentiment and poetic flavor are integrated together,making Natsume Sosekis Chinese poetry produce a uniquepoetic style with rich person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sume Soseki and Chinese poetry,this thesis explains theorigin of Natsume Soseki and Chinese poetry and the quality learned from Chinese literature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sume Soseki and Chinese poetry,the learning process of Chinese poet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ancient writings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The origin of Natsume Soseki and Chinesepoetry began with Sawdust Record created in his youth,and finally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poetry that he de-voted himself to when he died.From its process,we can see that Chinese poetry is not only the origin of Shushis self-express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self-healing.It can be said that Natsume Sosekis literature is from Chinesepoetry to Chinese poetry.Key words:Natsume;Sawdust Record;Chinese literature;Chinese poetry;Tang and Song ancient writings;Origin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研究课题“清 诗 选 本 对 明 治 汉 诗 的 影 响 研 究”(项 目 编 号:22XZW02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彦萍(1968-),女,云南昆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日近现代文学,文化比较研究,日本明治时期汉诗文研究。161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文化交流第13期而日本人说在进行计算时,头脑中会用汉语思考。汉语还涉及更高的知识运营、教养和文艺。在此之前,日本没有文献,所以,从最初的阶段开始,对待中国的古典,就像是自己的古典一样,接触、学习。即使是“和语”走向成熟之后,日本人在计算1,2,99,100这样的数字时,绝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在无意识中用汉语思考,进行计算。正如事实所示,语言生活和精神结构的根源并不单一,可以说,这是汉字文化精髓的汉诗和日本人的渊源所在1。据此,本文以日本明治时期的大文豪夏目漱石与汉诗作为视点,探究夏目漱石与汉学汉诗的渊源。1夏目漱石与正冈子规的汉诗交流1895年4月,夏目漱石作为英语教师到爱媛县寻常中学赴任,向松山出发。借寒假的机会,年末回到东京。1896年1月7日,漱石在东京度过了虚岁30岁的新年,期间他和他的夫人中根镜子相亲,新年后他回到松山工作。此时,正冈子规给夏目漱石写了一首送别诗。出生于东京的夏目漱石前往松山,与松山出生的正冈子规在东京送别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漱石赴任的中学是子规的母校,可以说二者有一种因缘。与此同时,漱石也用汉诗进行了回复。提到漱石和子规赠答的诗,是因为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巨大足迹的两位文豪,在自己的友情中,使用汉诗,以整齐的律诗互赠,这一举动在文学史上意义深远。与漱石同年出生的正冈子规于明治30年(1897年)创刊了杜鹃杂志,漱石深受其影响,明治38年(1905年)在杜鹃上发表了我是猫的作品。不久,两人便成为近代俳句、小说的领导者,但在早期,他们反而以汉诗作为表现自我的手段。说得极端一点,他们感觉汉诗才是自我表现的原点。然而,汉诗并不像短歌、俳句五七五只要齐声,就能形成大致的形式,也不是将汉字的五个字或七个字并列起来就能成为诗句。在汉诗创作之前,需要相当的学习积累,而且要达到自我表现必须经过高度的修炼。子规给漱石送别时,创作了定型律诗赠送漱石,该类型在汉诗中是韵文最精炼的,漱石也立即唱和下韵的汉诗作为回复。正是因为两人都有少年时期积累的汉学素养,才有可能做到,可见二者不是临时的模仿。在两大文豪之间交流的情景中,作为文学内涵基础存在的汉文汉诗,其作用不可被忽视。而两个人之间通过汉诗汉文进行心灵交流,也不是第一次。原本在第一高等中学成为同级生的两人通过汉文变得亲密。据说两人的关系是从夏目漱石读子规的七草集后,对其进行评论才开始的。七草集是子规尝试汉文功底,展示自己的文才的开始。七草集 是用汉的各种文体写成的汉文集,第一卷兰之卷是汉文,第二卷萩之卷是汉诗集。七草集的执笔时间是明治2122年(18881889年),明治22年5月9号子规突然咯血,这是没有健康保障的子规长期与病魔斗争的开始。5月26日,一直没有深交的夏目漱石前来探望,并亲手递交了七草集的评论,这是两个人加深交往的契机。漱石的评论是:“兄之词文,情优而词寡,清秀超脱,以神韵胜。”此时漱石所评论的诗文,成为两人真诚友谊开始的契机,对漱石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一景。之所以这么说,正如每次漱石年谱上特别撰写的一样,漱石 夏目金之助在自己的文章上签名“漱石”是第一次。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时为了学习诗文,少年时代的漱石曾进入汉学私塾。但不久又转到英语学校,似乎暂时遗忘了汉诗文的漱石,借此再次燃起了创作汉诗文的热情。漱石于这一年的9月,创作了大受好评的旅行记木屑录,吉川幸次郎博士在著述漱石诗注中评价,“作为明治时代的汉文,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之后漱石撰写汉诗文的脚步就未停下。或许可以说是漱石是被子规的 七草集触发了,受其影响很大2。当然,此后两人之间反复进行诗文的对答与唱和,上述列举的五言律诗,也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由漱石和子规可知,连接日本近代文学中崛起的巨峰脉络的是汉诗文。2夏目漱石与汉诗文关于漱石和子规的律诗赠答,漱石说“正因为有少年时代的积累”。但两人是如何养成这样的素养?迄今为止关于两人的庞大研究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关注。但是,如果要探寻两人文学的根本,汉诗文的部分决不能轻视,而从中还能窥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教养所在。162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13期文化交流在明治初期,江户时代的文化、教养的应有状态继续得到传承。说到江户时代的学校,江户幕府的昌平坂学问所,即以昌平坂为顶点,各藩各有各藩的藩校,是该地区学问的中心3。要说在这些学校教了什么,或者说年轻人在那里学了什么,几乎都是汉学。也就是说,学习中国的古典,也就是所谓的汉籍,成为这些学校教育的轴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传承,日本进入近代,看似“回光返照”的汉诗文复兴,然而并不是单纯的文人“尚古趣味”,而是囊括着更为多元的内涵。在“文明开化”的社会与知识体系构筑之中为之所“用”4。夏目漱石正是生于这样的时代。关于漱石的汉学学习,明治12年(1879年)他从锦华学校毕业,进入东京府第一中学,一年有余之后退学,进入二松学舍汉学塾学习。但是,一年左右退学,进入骏河台成立的学舍英语学校,以进入大学为目标学习英语。这个时期不停地退学、入学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从二松学舍明治14年(1881年)的入学名册的290名学员中可以看到“东京下谷区西町四番地,盐原金之助”(小时候成为盐原家养子的漱石,那时已经回到了夏目家,但还没有复籍),同年7月的第三级第一课的毕业证明书的资料中,可以推测出夏目漱石在二松学舍从15岁的春天开始学习,而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是漱石一生中唯一专注于汉学学习的时期。然而,漱石进入二松学舍时,已经有一定汉学积累,这一点毋庸置疑。根据二松学舍百年史二松学舍的课程来看,从第三级到第一级的三级分别分为三科,从初学的第三级到最高级的第一级第一课共九个阶段,根据入学者实力进入合适的阶段学习。漱石跳过了三级三课二课进入了第三级第一课,7月毕业。根据日本文学评论家荒正人的 漱石研究年表,推测漱石11月毕业于第二级第三课。二松学舍百年史中各课程的内容为:第三级第三课是日本外史日本政记十八史略国家史略小学;第三级第二课是靖献遗产蒙求文章轨范;第三级第一课是唐诗选皇朝史略古文真宝复文;第二级第三课是孟子史记文章轨范三体诗论语。但是,诗、文是相通的,作诗作文的练习是通过各级而进行。这样看来,漱石进入第三级第一课是因为同级三课、二课,比如日本外史十八史略等都是学习相同的内容。二松学舍(二松学舍大学前身)是备中(冈山县)松山藩出身的汉学家三岛中洲于明治10年(1877年)创立的汉学塾。中洲是备中松山藩的藩校 有修馆的校长,其在明治政府出仕后担任大审院法官等,参与民法的起草,之后担任东京大学教授,晚年作为东宫专员,负责皇太子的教育。二松学舍成立当初只有42名学生,但明治11年(1878年)很快就超过了200名,是当时评价很高的私塾之一5。日本的知识分子一直认为,汉语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