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陕甘宁文学中的“深入生活”实践_王奎.pdf
下载文档

ID:2541601

大小:1.30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陕甘宁 文学 中的 深入生活 实践 王奎
论陕甘宁文学中的“深入生活”实践王奎【内容摘要】“深入生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深入生活”话语虽然在“五四”时期就已形成,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整体上呈现出注重理论探讨而疏于对现实实践的关注。“深入生活”的提倡是一种方向性指引,其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不同现实环境、不同个体的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深入生活”的实践中,作 家们主要是以“入伍”和“下乡”的“深入”方式展开实践,以培养工农兵作家为主要任务。理论源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陕甘宁边区的作家们“深入生活”的实践证实了“深 入生活”合理性与可行性,为之后“深入生活”的进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五四”时期李 大钊在青 年与农 村一文中就曾呼吁:“青年呵!速向农村去吧!”“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人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此后,中国的文 化界一直在强调着知识分子应当“深入生活”,了解中国底层民众及其生活,从而进行知识启蒙。在文学界,许多人将新文学作品未获得广大底 层群 体的接受,视为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之所以没有获得底层群体广泛接受的原因,在于作 家的生活积累薄弱,没有 深入底层群体的生活。“深人生活”这一观念虽然在文学界获得广泛认同,但其落实过程却并不尽如人意,“直到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文艺 家们逃离原 有的生活轨道之时,才有了较为密切地与民众接触的可能”。作为外来者,知识分子从都市【关键词】深入生活;陕甘宁文学;延安文艺;实践本文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 项目“陕甘宁文艺运动 研 究(丨?)”()、中 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王奎,中国社会 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延安时期文艺研究。守常:青年与农村,晨报年月日第版。王鹤松:“深人生活”话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年。中 国式文艺现代化研究走向陕甘宁边区,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与边区的农民、军人磨合相处的问题。“深入生活”在现实的人际磨合、文化磨合过程中,从过去的理论设想成为迫切的事实,如何切实地处理好这个问题成为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最为关注的 问题之一。在战时环境下,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分子从文艺整风之前主动请缨参与实际工作到文艺整风后有组织地“人伍”“下乡”,在“深人生活”这一议题上探索出许多宝贵经验。一、部队文艺与“入伍”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深人生活”是中国现代作家们反复讨论的一个话题。人们普遍认同,一个优秀的作家若要创 作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有丰 富的现实生活积累。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改变了很多都市作 家的生存处境,同时促发了有责 任感与使命感的作家投入到现实斗争中来。“深人生活”在战 时的特殊环境下有了新的、更为清晰实践方式人伍。“投笔从戎”本身也迎合了不少作家的浪漫追求,因此到达陕甘宁边区的作家很多曾有过随军工作的经历。作 家“人伍”也是在陕甘宁边区军政人员 的感召下践行的,毛泽东一直非常重视文化人对革命战争的作用,对奔赴陕甘宁边区的文化人怀抱着欢迎与包容的态度,认为“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军校,加人政府工作”,“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此外,苏区文学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部队文学经验,在战争环境下进一步发展部队文学也是现实的必然诉求。不同 的是,苏区文学主要活动场域是在部队,因而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也是部队各部门的军人,而在陕甘宁边区文艺整风前,对于这些多数来自都市的作家来说,部队生活迥异于他们过往的生活,他们虽然喊着“深人生活”,后来又有了“文章入伍”的口号,但是“初到前线来的时候,对于这些理论同样是模糊的。文艺工作者到前方来究 竟要作些什么工作?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工作?如何参加生活?或者,大众是不是能接受文 艺?需要什么样的文艺?文 艺在前方有什么力量?文艺怎样大众化以及如何组织前方文艺青年?”?这些问题都是“人伍”的作家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作家“人伍”,参与到部队文艺中,首先理应明确他们的行为目标。西北战地服务团、抗战文艺工作团、鲁 艺文艺工作团,以及各级别的剧团、劳军组织、宣教组织都曾派遣文艺工作者开赴前线参与部队文艺工作。这些“人伍”的作家在部队文中央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共产党人?年第期。鲁艺文艺工作团:关于敌后文艺工作的意见,抗战文艺第卷第期,年月日。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梅行:论部队文艺工作,大众文艺(延安)第卷第期,年月日。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八路军军政杂志第卷第期,年月日。梅行:论部 队文艺工作,大众文艺(延安)第卷第期,年月日。朱德:三年来华北宣传战中的艺术工作,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年,第页关于部文艺工作的指示,八路军军政杂志第卷第期,年月日。艺的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步明确了他们“人伍”的主要目的,总结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作家“人伍”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向部队战士宣传政治思想,教授文化。第二,培养部队作家。部队战士在本质上大多是杠着枪的农民,但是由于部队有组织地进行扫盲运动,部队中的多数战士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这一方面要求作家们的创 作要进一步注重部队中的文学接受者,另一方面也使培养部队自己的写作者有了可能,因此“文艺大众化进展到高阶段的时候,必要的应该培养大众自己的作家、文艺工作者和文艺通讯员”?。到年,在总政治部中央文委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部队文艺工作的方针,首先在于团结和培养有 战斗生活经历的专门文艺工作者”?。第三,落实大众文艺。作家参与部队文艺工作,“将是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中的一主流,将是文艺大众化实践重要的一方面,将是文艺为大众所把握,建立大众自己的文艺的一个步骤”?。在部队中,作家们能够切实地接触到文学作品的表现对象和接受群体,从而明晰文学作品应当写什么、写给谁、怎么写等问题。第四,配合部队作 战,参与 实际工作。在部队中,作家必须要经过身份层面的转 变,从观察者、采访者、体验者转变为“工作者”,“艺术家应当参加实际斗争,体验生活。他不应当站在群众之外,而应当站在群众之中;不应当是旁观者,而应当是参加实际斗争的 战士。只有 这样,才能深人生活,创作出好的作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这种参与到部队的实际工作在促成作家身份转变的 同时,也是对作家个体的一种思想教育。文艺 整风以后,作 家有组织地进行“人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改造作家思想的方式。作家“人伍”还需要明确的是部队文学的性质。年总政治部中央文委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中为部队文艺工作做出定义:“部队文艺工作,是指部 队中的戏剧、音乐、美术、文学 等等活动而言。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因其不仅在于能够帮 助部队的政治教育与宣传鼓动,调 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而且是密切部队与群众联系及扩大我军影响 的有力工具。”?同样地,部队文学的工作也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分支,是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在前线的战斗生活,战场上需要扛枪的战士,而文化方面的战斗则需要手握笔杆的作家积极参与融人。在敌占区,日本的特务机关成立新民会、宣抚班,掌控着主要的宣传媒介,通过新闻报刊、图书杂志 以及各类的宣传册、传单来宣扬“建设东亚新秩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研究李洁非、杨劼:解读延安:文学、知识分子和文化,北京:当代中 国 出版社,年,第 页。鲁艺 文艺工作团:关于敌后 文艺工作的意见,抗战文艺第卷第期,年月曰。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八路军军政杂志第卷第期,舛年月日。石琳执笔:谈报告文学,八路军军政杂 志第卷第期,?年月日。卞之琳、吴伯箫:从我 们在前方从事文 艺工作的经验说起,文 艺突击新卷第期,年月曰。序”“日满支提携”,抹黑中 国共产党与其他抗日武装力量,进行各种舆论战挑拨抗日统一战线,这些均可视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化战。对此,组织文化工作者投人到文化斗争之中是一种现实需要,部队文学应当成为文化战中的主力。部队文学不仅是文化战斗的主力,也是部队文化宣传的重要力量。部队文学是部队文化的载体,中国共产党的部队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部队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传播和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作家“入伍”还要注重到部队的文化磨合问题。从陕甘宁边区文艺整风前“入伍”作家的经历来看,不同的“人伍”姿态会受到组织层面相对应的对待方式。很多初到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分子已因挑三拣四、意志薄弱、狷狂自负、自由散漫等原因引发了一些军政人员 的不满,致使“干文 的”与“干武的”之间有摩擦发生,“诸如此类的矛盾,不单普遍存在,并且相当严重”。这类作家如若“入伍”,必然会遭到行伍之人的排斥。鲁艺工作团曾收到部 队的反映,“我们最初对文艺工作和工作者的冷淡和忽视,原因是以前的文艺工作同志,不但不能很好地工作,而且架子很大,在生活上表现他是特殊的人物,又不能帮助部队工作”。作家抱着采风、做客、搜集素材的姿态来到部队,“在工作上、生活上感觉到淡漠与苦闷,新的剧本、歌曲、文艺作品造成难产,外来知识分子和部队不易打成一片”?。此外,还有不少参与了实际工作,努力与部队中的战士进行磨合的作家,“他们的生活始终还没有和老干部战士打成一片,即相互之间依然保持着相当 的距离,这种距离对于创作实在是严重的障碍”?。这样的现象在部队里普遍存 在。作家“入伍”的“文”“武”磨合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互相之间的摩擦与隔阂更利于“文”“武”双方看到自身的缺陷。对于作家而言,在磨合中更容易对自身的个人主义、自然主义、艺术至上主义、散漫自负等问题进行一定的纠偏,“知识分子在部队里总显得太不同了。即使经过抗大严格训练出来的知识分子,也有时表现得过分活泼,过分会说话,学问流露在嘴上,自负心挂在脸上。不过这大多是初到前方,初到部队的,经过一个时期,也就会变了”?。从这个角度 来讲,作家“入伍”更接近于对作家的一次“军训”,有助于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思想 和作风问题。作家的“人伍”尽管造就了陕甘宁边区部队文学颇具声势的发展规模,但整体上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在战 争环境下,反映战地生活的文学无法令人满意,马 克思 主 义美学研究并不仅是陕甘宁边区“人伍”作家们的短板,也是整个战时的中 国文坛的主要问题。年聂荣臻在晋察冀军区文艺工作会议上指出:“在伟大的战争过程中,真正反映战地生活的文艺作品有多少呢?少得很。”?到年群众文艺创 刊时,林伯渠再一次提出陕甘宁边区的作家“乡是下过了,部队是到过了,但不是把自己当作工农兵去参加斗争,而是当作旁观者(不论自觉或不自觉的)去领略斗争。与过去有点不同,过去是 在围墙外边看,现 在则是在围墙里边,但实质上相同,就是看”?。提倡培养部队自己的作家,让战士写出自己的战 斗生活,虽然是部队文艺发展的必经之途,但从侧面看也是出自对“人伍”作家为战士代 言的不满,从而试图通过培养部队自己的作家取代“人伍”作家。“人伍”作家若要真正实践“深人生活”,首先应当使自己成为部队的一员,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二、工农兵文学与“下乡”作家除“人伍”之外,“下乡”是陕甘宁边区作家们“深入生活”的 另一重要途径,且在目的上,两者基本一致。在宣传教育工作方面,“人伍”的作家往往会被“分配做教育文化干事,经常 管上课、测验、检查等工作”;“下乡”作家主要担任的是乡村学校的教员、乡镇文书等职务。在工农兵作家培养方面,“下乡”和“人伍”的作家们一方面注重教授部队的战士和农村的农民最基础的读写能力,使战士和农民能够通过文字发出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作 家们也积极融人部队和农村,试图成为其中一员,努力通过自我教育向工农兵作家转变。在大众文艺的落实方面,作家通过与战士和农民的磨合共处,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实况、语言习惯等,形成新的文学审美观念和创作倾向,努力摒弃先前的个人主义、自然主义、艺术至上主义等倾向。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作家能切实地借助身份调整,从一个单纯的文学写作者转变为拥有多重身份的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