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_刘鑫.pdf
下载文档

ID:2541354

大小:143.84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课程 背景 大学生 创新 创业 教育 体系 构建 刘鑫
收稿日期:2022816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与实践体系研究”。作者简介:刘鑫(1981),女,湖南益阳人,广东培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刘鑫(广东培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830)摘要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有利于深入发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形成同向同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目标聚焦、方向一致、系统完备、宏微并重、有机联动等重要特征。需要广泛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有效挖掘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普遍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深度推动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保障机制,进而形成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要意义;重要特征;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120009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1200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创新。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所有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教育体系上开展协同育人,在方法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化、科学化的系统。它包括目标、内容、环境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同向同行、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育人共同体。一、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新时代推进高校教育质量变革,需要转变“课程即知识的传承工具”的单向度、碎片化、片面性的课程定位,让课程实施过程更加充满活力和生命张力,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起教书和育人的使命。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是基于客观现实要求,是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势合拍呼应。(一)有利于深入发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将所有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于课程之中,有利于深入发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此过程中,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发挥引导功能。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科学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明确要求、目标任务与重要内容,有利于充分发掘高校各类课程中蕴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突出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深度与广度。(二)有利于形成同向同行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在破解日常教育碎片化问题,破除现实中存在的“孤岛”困境,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推动形成同向同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格局。进而言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倡导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通力合作、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性发展格局,防止课程与教学的“内卷化”,充分释放不同课程主体的比较优势和育人动能。一方面能够准确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之间的切入点,找到彼此同向同行的契合点;另一方面能够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之间的深度互动,支撑起彼此之间的通力合作。(三)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说到底是为了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之本在课程,其效果经由课程实施而体现,归宿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全面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丰富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不断增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力和影响力,充分赋能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是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统一,包含着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社会咨询等方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注重培养过程,更要注重培养结果。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特征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呈现出目标聚焦、方向一致、系统完备、宏微并重、内外联动等重要特征。这些重要特征存在着共性因素和相互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共同促进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满生机活力。(一)目标聚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内在的要求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专业知识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双重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放在日常课程教学的突出位置,并与各种专业教育发展有机结合。这里的目标聚焦包含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过不同阶段的目标聚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战略的视野和眼光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体化建设。(二)方向一致。从课程思政出发,能够形成一定意义上的课程发展协同机制。在这样的方式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呈现出方向一致的重要特征。协同教学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形态,它有助于发挥教师合力,优化教学要素,盘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整体效益。在这样的体系中,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之间形成最佳的匹配关系,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前后照应、协同配合、同向同行,保障大学生创新创9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2023 年 6 月(下)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12(GenNo346)Jun(last half)2023业教育的整体化推进。在这过程中,通过共同的育人立场、共同的育人目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筑了紧密联结的价值纽带,生成了强大的创新创业教育凝聚力量。(三)系统完备。在课程思想背景下,系统思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应有的现代思维,运用系统思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基本要求。系统完备意味着改变以往片面、零散的教育模式,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建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之势,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贯彻系统性原则,要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思考,全面规划建设方案,将各课程的积极性和潜力发挥出来,使之服务于整体方案,以实现整体综合最优。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将作为一个系统完备工程,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四)宏微并重。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宏微并重的特征。宏观给以开阔视野和系统把握。而微观给以精致细密和精确深入。形成这一共识,就是要充分认识整体规划内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存在于高校课程大系统中,既为这个大系统服务,又受益于这个大系统。通过宏微并重,能够准确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总画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同时也能够直接服务于大学生个体,形成具体、细致、精妙的教育过程。(五)有机联动。以课程思政来观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涵盖高校各类课程,包括教师联动、内容联动、载体联动、方法联动等。当然,这样的有机联动也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彰显着灵活、机动、适当。进而言之,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是相互联系又有着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就是要将这些内容要素、形式要素、特定要素、功能要素紧密联动起来,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联动,共同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托有效的有机联动,才能充分激发互动的能量,释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创造性潜能,最终增强体系的育人实效性。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当高校的学科、科研、专业的建设在与学生相连接时,课程体系就成为重要的中转环节,双向互动地把学科、科研、专业与教学、教师、学生联结起来,盘活了学校的各类平台、资源与人员,从而使得高校内部呈现系统性的变革与转型效应。唯有深刻领会并科学把握这一实质,并实现课程思政理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联动与共生,才能不断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向纵深发展。(一)广泛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体。主体性是人的生命自觉的表达,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丰富多样的教育主体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一条线教育工作,而应该是多主体、多渠道、多维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需要通过广泛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解决好各类课程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配合问题,促进多元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同向同行、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需要形成不同教育主体、不同教育力量的协同配合与功能互补,共同奏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响乐”,唱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大合唱”。(二)有效挖掘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可以使分散、分化的资源系统中各个要素及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基于课程思政视野,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沿着这样的发展思路,必须从根本上打破“单兵作战”的现实尴尬境地,积极发挥高校每一门课程、高校每一位教师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上推动各类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提炼、转化、融合,以开放的视野从不同课程发展成果中汲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现场教学、创新创业体验教学。(三)普遍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课程思政是对教育新发展、教育新模式的积极回应,普遍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育人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方向改革、深化参与各方之间的协同层次、聚焦创新创业育人核心目标,继而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有重要作用。通过推动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激发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同频共振。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场域协同育人机制,打破不同主体之间的壁垒,形成协同配合,开展系统化、全面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共同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有力支撑。(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化、多维度的日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在人才培养中有效地实现课堂与工作场所对接、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串联。这里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既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也是实力与贡献的统一。关键就是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果和绩效,关键就是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贡献力。通过形成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评价和激励合力,丰富评价与激励内容,注重多角度评价与激励。同时,积极开展同行评价与激励、线上线下评价与激励,建立科学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强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觉意识,激发各类课程主体的参与热情。(五)深度推动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保障机制。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需要深度推动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保障机制。有保障才有实体化和效能化,才能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高校课程发展的整体布局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重构学校的知识场,实现高效率的知识结构。一体化的保障机制不仅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管理架构的实体化,而且需要日常管理活动的实效化。基于科学分工,建构立体有机的课程发展支持体系、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教学研究支持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