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浸润性材料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_梁友乾.pdf
下载文档

ID:2541333

大小:1.27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9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浸润 材料 用于 含油 废水处理 研究进展 梁友乾
1 浸润性材料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梁友乾,骆文佳,侯 铎(西北矿冶研究院,甘肃 白银)摘 要 材料表面的浸润性对于分离混合物 乳液(如油与水或相反的水与油)极其重要。超浸润材料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具有从油水乳液中回收水的巨大潜力,同时提供最大的抗污垢性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不断产生大量的废液,这些废液排放在水中导致水体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急需一种高效的技术来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在多种分离技术中,膜基分离技术已用于分离含油废水中的油水混合物 乳液。从亲水性、疏水性和超浸润性 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浸润性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含油废水处理领域的相关应用;总结了浸润性改变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的不同作用;最后,指出了浸润性改性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前景,以为浸润性改性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必要的指导,并为含油废水处理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支持。关键词 浸润性;油水分离;超浸润;疏水性;亲水性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收稿日期 通信作者 梁友乾(),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机械产品的设计、工艺研究,电话:,:前 言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冶金、食品和医药等相关工业的日益发展,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含油废水造成了水体污染及相关问题,而人类的生存需要淡水资源。因此,从含油废水中回收宝贵的淡水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和工业过程的连续性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油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油水分离工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油水分离工艺设计中,材料表面的浸润性影响其性能和应用,特别是在环境修复及原油泄漏中油水分离等领域的应用。液体在其分离材料表面形成的接触角是表征浸润性的常用方法,现已发现并发展了几种测量方法,用于进一步确定和探索材料表面的浸润性。一般来说,材料具有 种类型的浸润性(亲水性和疏水性)。但是,当接触角小于 或大于 时,还可进一步将浸润材料分为超亲水性和超疏水性。为了扩大浸润材料的实际应用和潜在性能,浸润性的改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根据改性1 方法以及改性试剂及其修饰环境(如温度)开发了无机改性、有机改性和热改性等方法,分别通过无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升温来调节浸润性。一旦无机离子或表面活性剂进入亲油表面,由于吸附油的解吸作用,表面的浸润状态可能转变为亲水状态,但当表面活性剂沉积在未被污染的带电表面时,表面相互作用形成疏水相,使浸润性更加疏水,。此外,浸润性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超浸润表面通常采用涂层和纺丝方法制备。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施各种浸润性改变,如亲水性改变和疏水性改变,它们分别在油水分离领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浸润性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油水密度的不同,一般将不混溶的油水混合物分为轻油水混合物和重油水混合物 种。用于分离不混溶油水混合物的膜 材料的孔径通常为 。不混溶的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可以通过表面除油(疏水)和除水(疏油)来实现。然而,除油表面被认为适用于重油水混合物。同样,除水表面适用于轻油水混合物。由于高黏度通量的渗透,除油表面比除水表面有更多的表面污垢,这限制了除油表面在油水分离中的使用,。一般情况下,除水表面具有较大的渗透通量和分离效率。此外,由于渗透相黏度较低,除水表面能量消耗较小,主要由重力驱动。乳化的油水混合物由于难以分离而被称为混相油水混合物。这些混合物被分为不同的组:如根据成分(无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稳定),根据配方(油包水和水包油),根据液滴大小(微米和纳米)。分离这种混合物的难点之一是分离过程中所涉及的膜和材料必须具有大于 的孔隙。另一个难点是分散相具有渗透性。因此,需采用特殊的浸润性表面。但是,要使加工过程连续快速,就必须有一定的孔隙尺寸。制备孔径小于分散相的多孔介质是常见的方法,但可能受压力驱动,消耗能量。生物膜 材料在油水分离中具有孔径可控性优势,。在针对油 水混合物的分离材料中,浸润性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浸润性材料应用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原油的性质和种类;其次,论述了油水分离浸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浸润性材料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更复杂的油 水混合分离材料的设计提供思路。最后,展望了浸润材料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原油的性质和种类 原油的组成原油具有高黏性和非常复杂的化学成分。原油主要成分最常见的分为 类:饱和烃、芳烃、树脂和沥青质。饱和烃是非极性分子,由烷烃和环烷烃组成,而芳烃由单芳烃或多芳烃形成。一般来说,油的饱和度越高,黏度越低。树脂和沥青质都是极性的,都有多芳烃结构,它们都有很高的分子量。沥青质分子量通常在 范围内,而树脂一般在 之间,都具有较高的碳 氢比,并含有大量的杂原子(氮、氧和硫,以及一些金属元素),这些杂原子以基团的形式存在于芳香烃中,如氨基、羧基和羟基,。这些基团通常通过氢键或偶极子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产生巨大的内聚力和巨大的内摩擦,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原油的高黏度。原油黏度高是分离过程中造成物料污染、产量降低、分离效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原油的分类()不互溶的混合物不互溶的液体是指不能混合形成单相的液体。油水污染中普遍存在非互溶性油水,其分散液滴尺寸较大()。在原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原油泄漏,就会产生不互溶的油水混合物。当涉及分离不互溶的油水混合物时,通常需要使用不同浸润性和化学成分的材料,这取决于含油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分离不互溶的油水混合物使用的是大孔径膜(几十到几百微米),孔径远远高于乳化的油水分离超滤膜。当处理重质油水混合物时,亲油材料比亲水材料更可取。然而,亲油膜的主要技术挑战是由于油的高黏度导致膜孔堵塞,降低了膜的使用寿命,并产生了二次污染等问题,需要进行后处理,。()乳液混合物 在乳液体系中,第一相以小球体的形式分散在第二相中。以球体形式存在的相通常被称为稀相或分散相,而形成连续相需要容纳分散相液滴的介质和表面活性剂共同存在,当油相和水相结合时就会形成乳状液。乳化剂的存在是乳化液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乳化剂的组成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乳化液的类型和致密性。乳化剂的数量足够且种类多的油样可以产生稳定而致密的乳液。脂肪族和杂原子部分与油相和水滴处于平衡状态并形成乳液,原油乳液由复杂的胶体结构组成,液滴的尺寸在微米或纳米范围内(小于 )。原油乳状液可根据分散相的性质进行分类:水包油乳状液(乳状液)是1 指油滴在水中,油包水乳液(乳液)是指油中的水滴。原油中大量的固体颗粒和天然表面活性剂,如环烷酸、沥青质、芳烃和树脂在乳液的形成和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乳液中油和水的成分不同,这取决于原油的性质。已经注意到,乳液含水,而 乳液含水。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油水乳状液的含水量可达。原油的黏度原油的黏度比普通油高得多。此外,高黏度导致油 水混合物分离过程中膜孔容易堵塞。因此,了解和考虑影响原油黏度的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原油黏度是一些热力学和物理性质的函数,如其化学成分的类型和性质、压力、泡点压力、温度、石油比重、气体比重和气体溶解度,。原油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原油黏度等级的内在因素,是原油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原油的平均分子量越高,黏度越高。例如,大分子化合物(沥青质)的存在导致原油液体层中分子的内摩擦增加,从而增加了原油的黏度。另一方面,一些外部因素(温度、压力等)也会影响原油的黏度,当温度升高时,原油的黏度会降低。水和油的不同浸润状态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浸润性和非浸润性是通过液体在固体液体空气界面表面上的接触角来判定的。接触角的产生主要是由固体和液体的界面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决定,接触角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粘结力和黏附力的相对强度。在水环境下,水和油的不同浸润性、非浸润性和超浸润性状态的分类如图 所示。如果水接触角()小于(),则该表面为亲水性,当 小于(),则该表面为超亲水性。在水固气界面,如果 大于(),则为疏水曲面;当 超过(),则为超疏水曲面。同样,在油固气界面上,采用同样的角度将曲面划分为亲油()、超亲油()、疏油()和超疏油()。因此,简而言之,浸润曲面是接触角小于,非浸润曲面是接触角大于。图 水和油的不同浸润、非浸润和超浸润状态分类 ,1 超浸润和非浸润表面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超疏水表面被发现在自然材料和生物表面的防水、集水、自洁、防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此启发,超疏水 亲水材料的应用近年来集中在含油废水的处理方面,。等开发了几种具有特殊浸润性的材料,用于分离不混相油水或乳化油水混合物,扩大了其在多样化环境下的应用范围。分离机理 等针对不同情况的含油废水,在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材料中引入了不同的机理(图)。对于不互溶的油水混合物,设计并制造了具有特殊浸润性能的多孔材料进行分离,其中阻水和阻油机理至关重要。由于分离介质的浸润性,很容易允许类似的浸润液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而阻碍相反的浸润液体,。从混合物中分离油相,疏水或超疏水表面用于防止水通过分离介质,而亲水甚至超亲水表面用于使油远离水。在乳化油水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中,筛分和破乳是分离纯化的关键机制。等利用油分子和水分子大小的差异,制造出具有小孔隙的超疏水和超亲水材料,分别用于分离油和水,起到筛分作用。破乳也为分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由于材料具有相似的浸润性,一方面油或水可以被捕获到介质上相结合,最后从混合物中分离;另一方面又可以将乳化后的混合物变成不互溶,以便进一步处理。图 特殊浸润性材料的油水分离机理 不互溶油水混合物的分离由于密度的差异和低水溶性,泄漏的石油和泄漏的不溶性有机化学物质漂浮在水面上,威胁着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吸附和过滤被认为是处理含油废水最高效、环保的 种方法,但往往受到恶劣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分离材料具有特殊的浸润性和优异的化学耐久性。考虑到复杂的废水环境可能会限制单一的浸润性,浸润性可调的材料对于满足不同的恶劣条件和更有效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与十羧酸改性 混合包覆的棉织物具有超疏水水下超亲油特性;当 时,则变为亲水性水下超疏油性,从而分别表现出亲水和阻油 种不同的分离性能。该涂层棉织物的 种浸润方式都是高效的()。此外,等在油水分离中引入了几种具有特殊浸润性能的网格,采用聚偏二氟乙烯一步浸涂和改性 悬浮1 液制备的仿生 钛网()具有可切换的浸润性、良好的化学耐久性和稳定性等优点,有助于油污染物和水的分离。等将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石墨烯结合,设计并制备了表面超疏水的铜网,通过 等离子体刻蚀将其表面转化为超亲水,并经激光回收蚀刻。随着浸润性的变化,改性铜网在“除油”和“除水”模式下对氯仿 水混合物(体积比 )的分离效率分别达到 和。此外,等通过可伸缩喷涂 和 粒子分别对具有超疏水和超亲水膜的不锈钢网进行改性。由于浸润性可以选择性地阻隔油或水,种分离膜对硅油 水混合物(,质量分数比)的分离效率达到 ,这受到分离压力和膜孔径的影响。在这些改性材料中,多孔和分层结构的特殊浸润性为分离提供了机会,超疏水和超亲水表面的阻塞机制在分离过程中起着积极和决定性的作用。乳化油 水混合物的分离与不互溶油水混合物的分离不同,乳化液形成了稳定的油包水或水包油状态,液滴尺寸较小,传统方法难以分离纯化。乳液处理对材料要求更高,表面性质更复杂。为了确保有机相和水相的准确分离,研制了以下几种分离材料。等通过低压等离子体诱导接枝聚合,成功制备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接枝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聚偏氟乙烯()膜。当膜浸入水中时,超亲水表面和粗糙的微纳米结构容易将水包裹在水 油 固三相界面中,从而阻止油进入表面。制备的膜对水包油乳状液(菜籽油、润滑油和大豆油 种油混合制备的无表面活性剂的 水包油乳液)的分离效率可达;在超低压力下,具有高通量。等由聚苯硫醚()己内酰胺()癸二酸二丁酯()三元体系制备了聚苯硫醚()多孔膜,具有高粗糙度、孔隙结构和超亲油 油下超疏水表面,显示出良好的除油能力。对于不同种类的无表面活性剂(油和水以 的体积比混合制备甲苯己烷、石油醚、四氯甲烷或二氯甲烷的油包水乳液)和表面活性剂稳定油与水的体积比为 的油(甲苯己烷、石油醚、四氯甲烷或二氯甲烷)、水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