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实践哲学与当代中国_吴惟琦.pdf
下载文档

ID:2540873

大小:2.10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马克思 实践 哲学 当代中国 吴惟琦
收稿日期:20230112作者简介:吴惟琦(1998),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靳慧慧(1996),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实践哲学与当代中国吴惟琦,靳慧慧(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23)摘要:实践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中较为古老的思维范式,诸多哲学家曾阐释并推进实践哲学理论,持续不断地认识实践哲学,深化实践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是一个博学深奥的思想体系,跟随马克思持续不断的研究不断丰富。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历程、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入手探讨,进而分析马克思实践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再剖析马克思实践哲学对当代中国的价值。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来者带去更多参考和借鉴。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当代中国;西方哲学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01005704一、马克思实践哲学阐述(一)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历程马克思实践哲学有别于前人的实践哲学,在于出发点不同,马克思关心现实中的人,现实的人真实需求。马克思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生活需求与力量。马克思早期的研究批判宗教的用途,他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并赞同其他学者的无神论思想,基于此进一步确立“人具有自我意识”,也就是人的价值与尊严,人应该有哪些自由,应有哪些本性。马克思参与莱茵报工作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了对哲学与现实的关系认知,哲学表达基础是现实,而不是形式。他更加深入社会运转机制中,配合研读大量的经济学理论,关注到现实社会私有财产、私有制对工人的剥削,同情工人的处境和渴望改变的需求。马克思更加坚定了哲学与现实社会结合的必要性,推动实践哲学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了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类本质是具体的、实在的本质,而不是抽象的精神。实践让人拥有了类本质,并激活了人的社会特征和人的本质属性。实践活动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人与人之间密切交往合作,并共同改造世界。人因生存需求而自主选择实践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为劳动。人的劳动获得回报,填补生存需求,从而产生幸福感。人如果屈服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压榨之下,劳动回报不足以填补生存需求,人们的感受更加失望和失落,甚至绝望,这是劳动异化。马克思与恩格斯联合著作神圣家族一书中,以唯物史观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历史、现实的人生活、人的实践,并将理论延伸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解读。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拥有强大力量,并且持续发挥力量推动历史向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人规定为实践的存在物,把实践理解为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马克思在此时与旧唯物主义分别,创立新唯物主义观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的生存发展正是借助实践活动改造世界,改造自然,进而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归属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借助实践推动自身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人关联实践,实践关联社会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确定,“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生活生产本身所需要的资料”,人是自我生活生产活动的主体,进行实践活动、发挥创造力都意味着一种自身的解放。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实践中建立的,夯实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打2023年第01期理论观察No.01,2023(总第197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erial No.19757-造上层建筑。物质更加充裕,人类更加自由,解放程度越来越高,人人可选择全面发展。(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马克思实践哲学是以全人类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思考人类发展和幸福,探索人类生存发展方式。马克思为全人类代言,与全人类站在一起追求自由。马克思与西方传统的实践哲学的区别在此,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活动是追求个人“至善”“幸福”,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追求人类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进行批判,人的解放不等同于政治的解放,人的解放要立足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消灭私有制让充实的物质条件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人的探索始终结合现实、实践,拒绝将人抽象化理解,拒绝把人想象成绝对理性。从现实的人真实生活、生产状况,真实需求出发,去理解人的实践。这是哲学思想的重大提升。马克思认为“改造世界”是人的感性活动,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观点有较大差异。理性主义观点或理论哲学派认为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人的主观意识外化,自然是被动的“质料”,实践是为“质料”赋形。马克思否定了这种观点,人与自然不能强行分离,主体与客体不能绝对对立。人与自然是互动的存在,相互呼应,互相赋予意义。马克思实践哲学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实践活动出发,认为人存在历史实践活动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都要回归到人自身,实现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二、马克思实践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于中国构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哲学基础,马克思实践哲学指导中国形成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中国实际国情再适应,再改造,再融合。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实现飞速发展,这离不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指导。因此说,马克思主义有着强大生命力。(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内核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此不再被欺压和剥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实现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近几年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这些伟大事件背后是共产党带领中国不断摸索、尝试,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指导下,共产党确立共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推动生产力发展,坚持推动经济建设,把实践标准和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马克思实践哲学认为实践丰富并能够深化理论,实践不是单纯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实践是人存在的价值,实践体现了人的智慧成果。因此,从实际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工作、对人民都要做到实事求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走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回归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从探索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能够看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工作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才能实现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者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给人民的指引是引导人民参与实践活动,投入实践活动,用双手谋幸福、求发展。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多样性,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后出现的结果。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关键词实干兴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内核。中国共产党熟悉熟知并熟练应用马克思实践哲学,面对国家和社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才能出成绩,任何领域都需要耕耘,由此迎来经济、政治、文化多领域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毛泽东提出,由邓小平强化。邓小平原话,“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实际是中国国情,中国有独特的国情,区别于其他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在党的历史转折点上,面对根本问题,冲破思想禁锢,不被历史环境或历史事件束缚,解放思想。这次讲话回应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目的性,回应人的解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睁眼看世界的发展,团结向前,从封闭的思路中解放思想,解放人,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新的内部矛盾,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围绕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先进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提升生产力,充实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58-者的高素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国化实现进一步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回答执政为了谁,执政依靠谁,发展为了谁,靠谁实现发展等诸多问题,回应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关心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和需求。马克思实践哲学关心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回应马克思的关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现状,也就是科学客观地评判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现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给出深刻思考和哲学回应,强调新发展阶段,关注国内外机遇与挑战,形成新发展格局等。这些思想关联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是全面的、系统的、普遍的,要客观评价外部环境,灵活处理实践活动。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国化向前推进。三、马克思实践哲学对当代中国的价值(一)理论价值马克思实践哲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撇去旧唯物主义的劣势,破除唯心主义的局限,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马克思实践哲学关联唯物史观,实践成为探索哲学的重要工具,是唯物史观的关键根基。唯物史观围绕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矛盾,并给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进一步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辩证地看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综合上述,形成了唯物史观。了解了唯物史观,如同掌握了一项工具,能够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剥离唯心主义规则。马克思利用实践哲学继续解读更多概念,比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人类解放、人类全面发展等。这些均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实践考察之后,深刻剖析提炼背后的逻辑而得到。当他畅想人类未来世界时,畅想了人类得到解放之后,能够自由地、能动地实践劳作,拥有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机会。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实现真正统一,这两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人类既要对自然进行实践和改造,也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我国宪法要求从中学到大学,以及研究生阶段均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内容,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理论后,让这些理论成为个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实践价值中国当前站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将继续牢牢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中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马克思实践哲学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甚至改变历史命运的工具。人民不断求解放,解放思想,突破束缚,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壮大个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个道理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同样适用。习近平多次在场合中强调“实干”“实干成就未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劳动”,总书记就是在表达希冀,期望人民现实社会中努力工作、实践创新,一起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习近平以朴素的话语传递马克思实践哲学,走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然牢记马克思实践哲学,继续接受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指导,让马克思理论焕发新的生命力。马克思实践哲学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走向强起来提供指引,社会从来都是在开拓前进的,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进步。四、结论本文对马克思实践哲学进行了阐述,分析马克思实践哲学发展历程,从确立“人具有自我意识”到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的剥削,坚定哲学与现实社会牢固结合。进而剖析人拥有类本质,人通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