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无神论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意义_王祥.pdf
下载文档

ID:2540854

大小:138.33K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马克思 博士论文 无神论 思想 及其 时代 意义 王祥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无神论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意义*王祥【内容提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从选题到写作蕴含着鲜明的无神论动因和丰富的无神论思想内容,它生动体现了马克思早期宗教观变化的心路历程。博士论文通过捍卫伊壁鸠鲁自然哲学进而在本体论上确立无神论的哲学原则,运用异化理论理性解释自然界赋予无神论行动化倾向,反驳普卢塔克神灵论来确证无神论人道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产生的逻辑起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思想基础。它具有重要的新时代意义,即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面向问题的彻底批判精神、历史辩证地看待无神论的理论演进、以真理的精神追求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终极关怀的哲学意蕴等。【关 键 词】马克思博士论文无神论自我意识异化【作者简介】王祥,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839 年初至 1841 年 3 月,马克思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下简称博士论文)。大学求学时期的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哲学思想和布鲁诺鲍威尔宗教哲学的影响,力图通过确立无神论原则来完成对基督教宗教神学的批判,从而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理论论证和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52*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系列专项课题“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研究”(17DDB002);南京晓庄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校思政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研究”(2019NXY01);南京晓庄学院党建工作研究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研究”(2022DJKT05)的阶段性成果。*发展史上,博士论文无疑是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开篇之作,在通向科学无神论的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尽管深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的深刻影响,但博士论文中蕴含的无神论思想仍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产生的逻辑起点,提供了科学无神论革命性变革的思想基础。一、马克思博士论文选题的无神论动因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德国是信奉宗教神学的封建国家,专制制度极力利用宗教神学为其统治服务。但与德国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马克思的家乡莱茵省曾被拿破仑大军占领 20 多年,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此时德国犹太人中也出现了打破犹太教禁锢、主动接受启蒙思想渗透的基督新教信仰的思想运动。从中学到大学,马克思经历了从信仰宗教到怀疑宗教再到批判宗教的思想蜕变,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浓厚的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很大。早在1816 年至1825 年,饱受自由主义思想熏陶,马克思的父亲携全家改宗基督新教,1830 年到 1835 年中学时期的马克思又进一步接受众多富有启蒙精神和信仰唯物主义无神论教师的言传身教,这些经历对幼年和青少年时代的马克思导向启蒙思想和自由主义之路产生了最初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中学时代写的两篇命题作文中。第一篇命题作文是 根据 约翰福音第 15 章第 1 至 14 节论信徒同基督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的原因和实质、它的绝对必要性和作用。此时的马克思作为思想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无疑是在按照宗教信仰主义的思维来解读信徒和基督结合的“绝对必要性”,作文通篇包含着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在此时表现出不同于正统派神学和基督教义的独立思考精神。他力图将人神结合神秘主义的神学问题从世俗性的角度进行阐释,以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作为通达人神结合的路径,并以此来界定人的本质。这个答案显然深受文艺复兴以来启蒙无神论的启发,这表明此时的马克思已经开始在 17、18 世纪自然神论的理论框架下独立思考宗教问题,而启蒙无神论恰恰是后来对马克思写作博士论文选题具有重大影响的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实质与核心。可以说,这篇命题作文所包含的启蒙无神论思想是马克思开始从传统宗教观转向启蒙无神论思想的最初尝试,是其后来博士论文选题从批判宗教视角探索自由主义的萌芽。第二篇命题作文是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年轻的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将伦理人道主义追求的完美道德和基督教的救世观念联系起来,阐发人对职业选择的价值意义,主张个人有限的、利己主义的快乐应当服从于整个人类的理想和幸福,“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典范,就曾为人类而牺牲自己 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62科学与无神论2023 年第 3 期李士菊: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67 页。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尽管此时的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深刻认识到作为职业选择价值指向的人类幸福的真正实现路径,但这种朴素而崇高的伦理人道主义一直指引马克思未来的奋斗历程,并使其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值得关注和称道的是,作为科学无神论的理论根基的唯物史观基本思想已经如灵光般闪现在这位天才少年的心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这表明少年马克思认识到先在的社会关系对人们职业选择自由的制约作用,唯物史观和无神论的某些思想已经在他的心中慢慢生成,尽管他仍然深受宗教信仰主义的束缚,但已预示着无神论乃至哲学理论即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性变革。对马克思博士论文选题影响最大的是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的宗教批判哲学,在布鲁诺鲍威尔宗教批判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其无神论思想。1836 年 10 月,转学到柏林大学后的马克思很快被当时学校浓郁的哲学氛围所感染,转向黑格尔哲学研究的精神世界中。此时马克思坚定地接受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发展转变的思想,并从中看到了以黑格尔哲学来论证政治民主化的合理性出路。于是,热衷于借助对传统基督教的历史批判来导向政治批判的青年黑格尔派成为青年马克思的必然选择。青年黑格尔派的精神领袖是布鲁诺鲍威尔,而大学时期的马克思是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活跃分子,是“博士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也是鲍威尔十分看重的青年才俊。这一时期,施特劳斯的 耶稣传、布鲁诺鲍威尔关于福音书的基督教批判研究论著深深影响了马克思的宗教观,将马克思在哲学研究上彻底导入宗教批判和无神论之路上来。这一时期可以说马克思“实现了从传统信仰到启蒙无神论的转变。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一生思想发展进程的第一次飞跃”。迫于当时德国保守压抑的政治宗教氛围,布鲁诺鲍威尔并没有开诚布公地宣扬无神论,而是想方设法地将无神论以黑格尔哲学的形式隐晦而迂回地进行表达和确证。在 对黑格尔、无神论和反基督教者的末日的宣言一书中,鲍威尔打着批判黑格尔哲学无神论的旗号大肆宣扬宗教批判思想,将启蒙无神论推向历史的前台,并以此确证青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哲学权威的正统继承地位。可以说,该书成为哲学与宗教彻底决裂的分水岭,黑格尔哲学就此成为无神论的新形态。尽管鲍威尔的宗教批判和启蒙无神论深刻影响了青年马克思,并使马克思进一步确证中学时期对宗教的怀疑精神和启蒙无神论倾向,但与鲍威尔不同的是,坚守无神论人道主义职业理想的马克思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宗教哲学批判,而是更加看重与宗教批判相联系的、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批判即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 政治民主化改革。在与青年黑格尔派核心人物筹办富于战斗性的启蒙无神论刊物 无神论文库失败后,马克思逐步认识到进行彻底宗教批判的重要性,于是毅然保持了与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批判上的7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无神论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459 460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457 页。吕大吉、高师宁: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第 79 页。距离,不是盲目跟随鲍威尔,而是以更高的视角全身心地投入到博士论文的写作中去。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力图由宗教批判通达政治改革“一部更大著作的先导”,它“代表了学生时期马克思的无神论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学时期进步思想的延续,也是达到科学无神论的前奏”。二、马克思博士论文蕴含的无神论思想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正式确立无神论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宗教批判的开端,这既是马克思对以往影响自己的无神论动因的理论总结,也是马克思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进而开启无神论新发展阶段的里程碑。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无神论思想内容,是理解阐释整个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通过阐发“自我意识”肯定伊壁鸠鲁自然哲学进而在本体论上确立无神论的哲学原则。马克思博士论文选题深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布鲁诺鲍威尔宗教批判思想的影响,他选择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正是由于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反神学性质点燃了青年马克思运用哲学本体论进行宗教批判、确证无神论原则的理论热情。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家,他用原子和虚空来说明世界本原,代表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最高成就。他提出原子的组织、结构、形态、特性及其在虚空中的存在运动构成了物质世界的本原和秩序,从根本上否定了建立在虚幻缥缈中的宗教神话,颠覆了一直以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神秘主义力量,并且通过理论推理的方式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神性进行比较,揭示了宗教神学根源于人的自我创造的无神论结论。德谟克利特哲学既是自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同时他的宗教理论和无神论思想也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哲学家。处于古希腊衰落时期的伊壁鸠鲁哲学继承和发扬了德谟克利特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和无神论的基本思想,充分肯定了德谟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关于原子及其冲撞运动对物质世界生成的决定性意义,其哲学基本性质与德谟克利特原子唯物主义是完全一致的,这也为无神论作了本体论上的辩护。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无神论立场:“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高度赞扬了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启蒙无神论意义,为此他还进一步探究了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不同之处,力图用自我意识来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学说作辩解。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在虚空中作直线平行下落的,这样它们之间就不会形成冲撞和接触,原子何以能够结合成物质就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伊壁鸠鲁则认为,原子是作自动偏斜的碰撞运动,原子之间的偏斜碰撞是物质何以能够生成的核心机理。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是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需要研究解释的,事实上它也确实为 17 18 世纪以牛顿、伽利略、波义尔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发82科学与无神论2023 年第 3 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0 页。李士菊:科学无神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53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 189 190 页。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物理学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伊壁鸠鲁并未就原子自动偏斜的动因做任何物理学和哲学意义上的解释,这种哲学思维上的漏隙不可避免地为宗教神学保留了地盘,成为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反神学上一大瑕疵,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但此时的马克思并不是唯物主义者,深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影响的他力图用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来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作精神性层面的解释。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将原子的偏斜运动看作原子“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的精神性表现,认为“自我意识”是理性的表现,具有高于宗教神性的至上地位。在哲学的世界里,“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哲学的原则是自我意识,而宗教的本质是蒙昧主义,两者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