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恩格斯美好生活观的文化权益向度论析_张洁钰.pdf
下载文档

ID:2540796

大小:1.17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马克思 恩格斯 美好生活 文化 权益 度论析 张洁钰
DOI:10.15918/j.jbitss1009-3370.2023.1139马克思恩格斯美好生活观的文化权益向度论析张洁钰,廖小琴(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语境中,美好生活与文化权益之间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联系。美好生活内蕴文化权益实现,文化权益作为身内自然人化的必要手段,是走向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基于经典文本能够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权益、精神文化成果享有权益、精神文化产品创造权益为基本内容,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践踏工人文化权益,进而剥夺工人美好生活的社会现实。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好生活建设的文化权益逻辑为内在理据,着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保障人民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权益、供给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精神文化成果享有权益、构建高质量文化产业格局保障人民精神文化产品创造权益,对于当今中国以保障和维护人民文化权益为基本路向推进美好生活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引价值。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美好生活;文化权益;精神生活中图分类号:A811;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370(2023)0200100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美好生活并非仅仅涵摄物质生活层面的殷实富裕,更含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丰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掣肘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人民精神境界成为美好生活建设的关键突破口2。有效满足人民文化权益成为当前美好生活建设的应然路径。综观国内学界有关的研究成果,大多以新时代作为理论视域,考察美好生活的时代内蕴,将精神文化生活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并提出路径论证3-4。部分学者聚焦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好生活思想的理论意蕴探讨当代美好生活建设的具体路径5-6,然而其尚未将关注点置于美好生活与文化权益之间的内在逻辑上。重回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准确把握美好生活与文化权益之间的内在逻辑,考察美好生活建设的文化权益保障,有助于提升人民精神生活水平,有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7。一、美好生活建设与文化权益实现的辩证逻辑“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之为人而非动物的关键所在,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类特性。也正是由于“自由自觉”这一特性,人的生产生活才得以具备全面性、丰富性、自主性,因而人的生活是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8162-163的。毋庸置疑,在马克思的语境中,自由自觉、丰富性等都是“美的规律”的应有内涵。概而言之,人通过对自己本质的占有,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实现对对象的现实占有,进而促进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范畴中,人的美好生活被无情剥夺,自然界抑或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异化为个人的谋生手段8163。共产主义作为人的异化的积极扬弃,“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8185。马克思在此对“美好生活”作出了价值指向层面的深刻说明,其价值目标就是“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收稿日期:2022-05-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发展的历程与规律研究”(18FKS02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内涵和实现规律研究”(2018SJZDI003);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基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融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研究”(KYCX22_0253)作者简介:张洁钰(1996),女,博士研究生,E-mail:;廖小琴(1973),女,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E-mail:第25卷第2期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5No.22023年3月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Mar.2023展的才能”8689的共产主义。因此,美好生活的价值基点就在于人通过对自己本质的现实占有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美好生活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现与现实确证,内蕴着主体文化权益实现的基本逻辑;同时,文化权益作为“身内自然人化”9的必要手段,更是走向美好生活的应然路径。(一)美好生活内蕴文化权益实现的基本规定对美好生活展开主体向度的考察,全面占有自己发展着的本质就是其得以形成的前置条件。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感觉或感觉的人性是人化自然的结果,“一方面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8191-192换言之,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首先需要实现“人化自然”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样地,恩格斯也对“人化自然”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差别这一重要观点进行了科学论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语境中,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进而真正走向美好生活,就必须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现,“人化自然”是走向美好生活的逻辑前提。这里就涉及到对“人化自然”这一概念的理解与阐释。对于人化自然中包含着外在自然人化,这一维度已经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人化自然的理解与运用蕴含着外在自然人化与内在自然人化的双重维度。马克思恩格斯对“主体的自然”“自身的自然”等相关问题的阐述体现着丰富的“身内自然人化”思想,同时这一思想恰恰就是我们用以理解文化本质、探索何以促进人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进而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理据。从存在属性来看,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也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因而是外部自然与内部自然即自身的自然的统一性存在。“人也有自己的形成过程即历史,但历史对人来说是被认识到的历史,因而它作为形成过程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8211身内自然以及身内自然人化这一历史的、具体的实践活动之客观存在得到了科学的理论确证。认识身内自然、超越身内自然,从而使自身成为占有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主体,就是主体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建构美好生活的基本逻辑:使个人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力量,以自身的自由体力、脑力劳动与自由体力、脑力创造促进自己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达至共产主义的美好价值目标。要实现上述过程,完成身内自然人化,进而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就需要主体真正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二)身内自然人化:文化权益助力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文化权益的基本方面作出了举例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不外就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因此其受教育的时间、发展并运用智力的时间甚至基本的休息时间等根本就皆为泡影,无从谈起10306。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谈到,近百年来的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人的劳动生产力,使得个人充分享有文化权益成为了可能:每个人都能拥有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去获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并加以进一步发展”11258。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化权益应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权益、精神文化成果享有权益以及精神文化产品创造权益等基本内容。“身内自然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展现进而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环节。从“身内自然人化”的具体内容来看,肉体组织与身体器官人化、情感欲求人化、满足自身需求的手段人化都应当囊括其中12。而文化权益恰为以上三方面的具体演进过程提供现实动力,完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高度统一,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奠定厚实基础。其一,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权益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人的肉体组织、身体器官以及基本生理性需要是人得以健康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物质性载体,没有这一现实载体,其余一切生产生活都无法进行,美好生活更是天方夜谭。“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8531自觉、自主地满足“现实的个人”的基本物质欲求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性环节。于此而言,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满足人的基本物质欲求的知识性工具,在工具理性层面为基本生理需要的人化提供了必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人类的身体健康需要是古而有之的,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逐步改善人的生存质量,基本的健康需要在更广范围与更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用于疾病治疗、预防、2023 年第 2 期张洁钰等:马克思恩格斯美好生活观的文化权益向度论析11保健等的科学文化知识使人得以在自然疾病面前获得自觉主体性。因而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权益在客观上促进了基本生理性需要即吃、穿、用、住、健康等需要上的人化过程,为走向美好生活奠定物质基础。其二,精神文化成果享有权益为实现美好生活奠定思想精神基础。马克思指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的存在方式兼具能动性与受动性,欲望一方面作为其自然的生命力而存在,另一方面其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8209。人的情感欲求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人的身内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情感欲求人化又是人的本质力量予以充分展现的重要方面。恩格斯亦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13106情感欲求人化正是要求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超越身内自然的物欲性、粗野性、狭隘性,进一步促进人成为身内自然的自觉主体。价值理性是情感欲求人化的重要内容和选择结果,只有在价值理性的指引下,才可能使主体突破本能欲求,在一定价值原则中指导、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实践,并使之实现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辩证统一。因此,从价值理性层面来看,精神文化成果享有权益能够促进情感欲求人化,为具有超越性理想世界的生成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一方面将有效助力价值主体的培育,使人充分意识到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与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其同样助力人们形成对真善美的正确理解,对人的本能欲求中蕴含的非理性因子甚至是破坏性因子予以理性审视、规约与整合,生成符合社会价值规范甚至引领基本道德标准的意义世界,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奠定精神基础。其三,精神文化产品创造权益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现实动力。人之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就在于劳动,“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采集,而人则从事生产”13548,“人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13559。可见,人满足自身需要的方式必定从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即通过劳动创造来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这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基本内容。作为与物质劳动创造一体两面的精神劳动创造亦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重要体现,在精神劳动创造过程中,人得以“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8211。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人通过精神劳动创造出的精神产品有效满足了身内自然需要,凸显了其工具理性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人不是采用同动物一致的直接占有形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本质力量,通过凸显主体性、展示能动性和彰显创造性的实际劳动生产精神文化产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必然性并具备了现实超越性,凸显了其价值理性意义。上述两方面高度统一、辩证融合,共同促进身内自然人化进程,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提供动力引擎。二、对剥夺人的文化权益的揭露与批判追求幸福与美好生活的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因而这不过是人的一种“本能”,同外部世界打交道以获取满足欲望的手段便是同样的道理本应是每个人所拥有的平等权利14291-293。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正是以工人的肉体和精神的真正的畸形发展为代价,异化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8158-159。(一)对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权益的剥夺工业革命使工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