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铧式犁作业质量
NYT
742-2003
铧式犁
作业
质量
742
2003
NY/T742-2003表1(续)作业质量指标项目犁体幅宽30cm犁休幅宽30cm地表以下85(90)80植被覆盖(早耕)幸/(%)8cm深度以下(早田犁)6050早田耕作,5cm土块/(%)6570碎土率水田耕作,断条/(次/m)2.03.0立垡率/(%)5.0回垡率/(%)5.0垄台高度/cm1/3要求耕深垄沟深度/cm1/2要求耕深:适用于后续铺膜播种作业的地块。土壤绝对含水米的测定按照GB/T526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4.3检测区的划分作业检测区距离地头15m以上,检测区长度旱田应不小于50m,水田及小型拖拉机配套犁应不小于20m:检测区宽度应满足检测带要,不少于沿前进和返回方向各2个行程。4.4检测方法4.4.1耕深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的检测耕深是指犁耕形成的沟底至未耕地表面的垂直距离,采用耕深尺或两直尺测量后犁体耕深。每行程测11点。如在耕后进行,则测量沟底至已耕地表面的垂直距离,一般情况下按0.8折算求得各点耕深,雨后或复式作业按0.9折算求得各点耕深。分别按式(1)、式(2)、式(3)计算平均耕深、耕深标准差(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a=24n(1)S=(a,-a)aan4 485488448448488488488448(2)n一1V-104(3)式中:一平均耕深,单位为厘米(cm);a,一每测点耕深值,单位为厘米(cm):一测点数;S一耕深标准差,单位为厘米(cm);V一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4.4.2漏耕率、重耕率的检测在4.4,1耕深测点处检测,先从沟墙处向未耕地量出比犁的理论耕宽稍大的宽度L,作一标记,待第二行程耕过后,量出新的沟墙到标记处的宽度L2,两者之差L一L,即为犁的实际耕宽(见图1)。求取平均耕宽值,计算方法同4.4.1。若大于犁的理论耕宽,就有漏耕,反之就有重耕。重耕率和漏耕率按实际重耕、漏耕面积占检测区面积的百分比计算。2NY/T742-2003单位为米a一前犁沟墙;一下一趟沟措:L,一从前犁沟墙到标记处的宽度:L:一从新的沟墙到标记处的宽度,图1耕宽的测量4.4.3植被和残茬覆盖率的检查在检则区对角线上取5点,每点在宽度为2b(b为型体工作幅宽),长度为30cm的面积内,分别测定地表以上的植被和残茬质量,地表以下至8m深度内的植被和残荐质量,8m以下耕层内的植被和残茬质量,按式(4)、式(5)计算植被和残茬覆盖常,求其平均值。Z2十Z3F=Z千2+乙X10044 ss4848848848844844841a1n(4)Z3R=Z+2+乙X100838na383818838n(5)式中:F一地表以下植被和残崔覆盖率,%;F一8cm深度以下植被和残茬覆盖米,%:Z一地表以上的植被和残茬质量,单位为千克(kg):Z2一地表以下8cm深度内的植被和残茬质量,单位为千克(kg):Z一8cm深度以下的植被和残茬质量,单位为千克(kg)。用数丛法测定覆盖率时,植被或残茬被覆盖的长度未达到其长度的三分之二者按未被覆盖论,按式(6)计算覆盖米。f=Z二Z100nna(6)Z式中:f一覆盖率,%:Z一耕前平均丛数,单位为丛每平方米(丛/m2):Z:一耕后平均丛数,单位为丛每平方米(丛/m2)。4.4.4碎土(断条)率的检测在检查区对角线上取5点,每点在b(b为犁体工作幅宽)面积耕层内,分别测定最大尺寸小于、等于5cm的土块质量和土块总质量,按式(7)计算碎土率,求其平均值。C=91004(7)G式中:C一碎土米,%:Gs一最大尺寸小于、等于5cm的土块质量,单位为千克(kg):G一土块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