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11
第五
神经系统
疾病
辅助
检查
,作者:王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第一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第二节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第四节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第六节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第七节 基因诊断技术,第八节 神经系统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原则,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第一节,神经内科学(第8版),脑脊液循环,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1.收集CSF做各种检查,辅助诊断以下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免疫炎性疾病和脱髓鞘疾病、脑膜癌病等,(一)适应证,2.怀疑颅内压异常,神经内科学(第8版),3.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助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4.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5.注入液体或放出CSF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注入药物治疗相应疾病,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1.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存在占位性病变,(二)禁忌证,2.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神经内科学(第8版),3.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4.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1.低颅压综合征,(三)并发症及其防治,2.脑疝形成,神经内科学(第8版),3.神经根痛,4.其他:感染、出血、脊髓损伤等,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1.操作:体位、麻醉及进针部位、测压和留取CSF(请结合腰穿视频学习),(四)操作和测压,2.压力:放松、缓慢伸直下肢;初压、终压;80180mmH2O;200mmH2O;80mmH2O,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体位(左侧卧位),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1.性状 无色透明,(一)常规检查,(1)正常CSF无色透明(2)血性:三管试验法,如果各管呈均匀一致的血色则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3)云雾状:通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细胞数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4)Froin syndrome:CSF蛋白含量过高,外观呈黄色,离体后不久自动凝固,见于椎管梗阻,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2.细胞数,(一)常规检查,(1)正常CSF白细胞数为(05)106/L,主要为单核细胞(2)白细胞增多见于脑脊髓膜和脑实质的炎性病变(3)明显增多,且以多个核为主,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4)白细胞轻或中度增加,且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见于病毒性脑炎(5)大量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加为主多为亚急性或慢性感染(6)脑寄生虫感染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1.蛋白质,(二)生化检查,2.糖,(1)正常CSF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2)CSF蛋白明显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管梗阻等,神经内科学(第8版),(1)正常CSF糖含量为2.54.4mmol/L(4560mg/dl)(2)糖含量明显降低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轻至中度降低见于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癌病,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3.氯化物,(二)生化检查,(1)正常CSF氯化物含量为120130mmol/L(2)氯化物含量降低常见于结核性、细菌性、真菌性脑膜炎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犹以结核性脑膜炎最明显,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1.细胞学检查,(三)特殊检查,(1)CSF化脓性感染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感染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性细胞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2)CSF中发现肿瘤细胞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转移瘤有确诊价值(3)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如在吞噬细胞胞质内同时见到被吞噬的新鲜红细胞、褪色的红细胞、含铁血黄素和胆红素,则为出血未止或复发出血的征象,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三)特殊检查,2.蛋白电泳,(1)CSF蛋白含量增高,同时前白蛋白比例降低,甚至消失,常见于各类型的脑膜炎(2)球蛋白增加主要见于颅内感染和肿瘤(3)-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和某些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4)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毒等,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3.免疫球蛋白 Ig,(三)特殊检查,4.寡克隆区带 OB,(1)CSF-Ig增高见于CNS炎症反应、多发性硬化、CNS血管炎等(2)CSF-Ig指数及CNS24小时IgG合成率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自身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标志,神经内科学(第8版),(1)OB是指在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带,是检测鞘内Ig合成的重要方法,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辅助指标(2)OB阳性并非多发性硬化的特异性改变,也可见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5.病原学检查,(三)特殊检查,(1)病毒学检测: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和EB病毒等(2)新型隐球菌检测:常用CSF墨汁染色法,阳性提示新型隐球菌感染;该法特异性高,敏感性不足,常需要多次检查才有阳性结果(3)结核杆菌检测:CSF涂片抗酸染色敏感性较差;CSF结核杆菌培养是诊断CNS结核感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检查周期长(48周)。针对结核杆菌的PCR技术可提高阳性率(4)寄生虫抗体检测:CSF囊虫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检测(5)其他细菌学检测:CSF细菌培养结合药敏试验,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6.特殊蛋白的检测,(三)特殊检查,(1)CSF14-3-3蛋白检测可支持散发型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的诊断(2)CSF中总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及淀粉样蛋白(A42)的检测对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有一定价值。AD患者CSF中A42水平下降,总tau蛋白或磷酸化tau蛋白升高,神经内科学(第8版),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三)特殊检查,7.近年来针对免疫相关性疾病开展的新的临床检测项目,神经内科学(第8版),(1)CSF及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和神经节苷脂抗体谱系疾病的诊断(2)水通道蛋白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诊断(3)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抗体检测用于诊断抗NMDA受体脑炎(4)Hu、Yo和Ri等副肿瘤相关抗原抗体指标,对于肿瘤相关的中枢性损害有重要意义,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第二节,头颅平片主要观察颅骨的厚度、密度及各部位结构,颅缝的状态,颅底的裂和孔,蝶鞍及颅内钙化灶等,(一)头颅X线检查,主要观察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有无发育异常、骨质破坏、骨折、脱位、变形或骨质增生、椎弓根的形态及椎弓根间距有无变化,椎间孔有无扩大、椎间隙有无狭窄、椎板及棘突有无破裂或脊柱裂、脊椎横突有无破坏、椎旁有无软组织阴影等,神经内科学(第8版),(二)脊柱X线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一)全脑血管造影术,神经内科学(第8版),1.适应证颅内外血管性病变,例如动脉狭窄、侧枝循环评估、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2.禁忌证 碘过敏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正常脑血管DSA表现,神经内科学(第8版),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前后位),颈内动脉及分支(侧位),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三)正常脑血管DSA表现,神经内科学(第8版),椎基底动脉主要分支(前后位),椎基底动脉主要分支(侧位),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三)脊髓血管造影术,神经内科学(第8版),1.适应证脊髓血管性病变,如脊髓血管畸形和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等;部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阴性者;了解脊髓肿瘤与血管的关系;脊髓富血性肿瘤的术前栓塞。,2.禁忌证碘过敏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1.颅内动脉瘤,(四)血管性病变DSA表现,2.脑动静脉畸形,神经内科学(第8版),3.颅内外动脉狭窄DSA可清楚地显示其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有无溃疡形成。DSA能准确地评估侧支循环情况,可以用来很好地预测卒中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4.静脉窦血栓形成,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血管性病变DSA表现,神经内科学(第8版),5.DSA对动脉夹层的诊断DSA是诊断颈动脉夹层的可靠手段,最常见的表现是线样征,还有珍珠征、局灶性狭窄、远端扩张为夹层动脉瘤、火焰征、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串珠样狭窄(通常提示存在肌纤维营养不良或其他血管病)。DSA诊断夹层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动脉壁的厚度及外形不可见,不能显影管壁内的血肿形态,有时需要结合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等影像手段明确诊断。,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一)临床常用的CT扫描技术,神经内科学(第8版),1.CT平扫又称非强化(非增强)扫描,即未用血管内对比剂的普通扫描。,2.增强CT经静脉注入造影剂(甲泛葡胺或泛影葡胺)后进行CT检查,如果存在血脑屏障的破坏(如肿瘤或脑炎),则病变组织区域呈现高信号的增强效应,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提高诊断的阳性率。,3.螺旋CT螺旋CT扫描更快,分辨率更高,扫描层厚可以薄至1mm,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微小病变。,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一)临床常用的CT扫描技术,神经内科学(第8版),4.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1)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可以同时显示血管及骨性结构,可清晰显示三维的头颈部血管系统,能多角度观察病变,对闭塞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可以明确血管狭窄的程度。(2)CTA还可以分析斑块形态及CT值,判断斑块性质,鉴别软、硬斑块以及溃疡斑块。(3)CTA检测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对于3mm的小动脉瘤敏感度略有下降。(4)CTA可用于颅内外动脉夹层的诊断,特别是夹层的超急性期诊断。CTA原始的轴位图像可显示夹层部位半月形的壁间血肿,可以看到血管的逐渐闭塞。(5)与DSA相比,CTA不需要动脉插管,简便快捷,但不能显示小血管分支的病变。,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一)临床常用的CT扫描技术,神经内科学(第8版),5.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对选定兴趣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脑组织造影剂浓度的变化,从而反映了组织灌注量的变化。通过计算出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以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参数,CTP能够动态反映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在检测缺血性脑损伤及区分梗死灶和缺血半暗带上准确性很高,对于急性缺血性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有重要价值。,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CT表现,神经内科学(第8版),1.脑血管疾病,(1)CT扫描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首先完成急诊CT,以排除脑出血;在rt-PA溶栓治疗前,应完成CT检查,以排除脑出血(2)CT是监测脑梗死后恶性脑水肿及出血转化的常用技术(3)CT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技术,当显示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时,应考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4)脑出血为高密度病灶,血肿周围可有低密度水肿带;脑梗死为低密度病灶,低密度病灶的分布与血管供应区分布一致;继发出血时可见高、低密度混杂(5)CTP和CTA联合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