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三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1).pptx
下载文档

ID:2537286

大小:27.74MB

页数:51页

格式:PPTX

时间:2023-07-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三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1 第二 病毒性 传染病 三节 流行性感冒 病毒感染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作者:李兰娟、杨仕贵,单位:浙江大学,第三节,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一、流行性感冒,二、甲型H1N1流感,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突发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而呼吸道症状轻微。,一、流行性感冒,传染病学(第9版),传染病学(第9版),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病毒结构,属正黏病毒科,RNA病毒,八个基因片段,编码十种蛋白。核蛋白(NP)多聚酶复合体(PA、PB1和PB2)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基质蛋白(M1、M2)非结构蛋白(NS1、NS2),病原学,病毒结构,传染病学(第9版),传染病学(第9版),病原学,流感病毒分型,根据核蛋白和机制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引起多次世界大流行,其宿主分布广泛,抗原极易发生变异,致病性高。甲型按HA和NA抗原不同可分为18个H亚型(H1H18)和11个N亚型人类亚型主要有H1、H2、H3及N1、N2亚型有关。,小范围流行和散发,主要感染人类但对人类致病性较低,可发生变异,较少引起流行,一般较少发生变异,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变异性,病原学,传染病学(第9版),易于发生变异是流感病毒的一大特点,其中甲型流感尤甚,主要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变异。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形式主要是以下两种形式: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指的是亚型内的小抗原变异,主要由病毒基因组的点突变引起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指的是大的抗原变异,往往可出现新的强病毒株,引起大流行,理化性质,病原学,传染病学(第9版),流感病毒不耐热、酸和乙醚,100 1min或56 30min灭活,对常用消毒剂、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传染病学(第9版),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一周内为传染期,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呼吸道传播为主,主要是飞沫或气溶胶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对不同抗原型无交叉免疫性。,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过程短;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为主。,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病原学,传染病学(第9版),单纯型流感,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单纯型为主,预后良好,急性病面容,体温达3940。畏寒、乏力、头晕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少数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肺炎型少见,多发生于高龄、儿童、原有慢性疾病基础的人群。发病数日内即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性痰、呼吸急促、发绀,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等。少见,胃肠型流感为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脑炎型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中毒型流感主要表现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休克及DIC等。,肺炎型流感,其他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一般为13天,实验室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影像学检查,对肺炎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并发症,传染病学(第9版),呼吸道并发症,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及细菌性肺炎等。,Reye综合征,雷耶(Reye)综合征旧称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脑病-肝脂肪变综合征系感染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患者肝脏、神经系统所发生的并发症,发病年龄一般为216岁,机制不清,可能与服用阿司匹林有关。,其他并发症,主要有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及心包炎等。,诊断和鉴别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对症治疗,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治疗,不常规使用,但当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时,抗菌药物对其控制十分重要。,预防,传染病学(第9版),预后,传染病学(第9版),患者预后与自身健康和免疫状况以及病毒毒力有关,肺炎型,中毒型,脑炎型流感患者预后差,单纯型流感预后好。若出现并发症,如流感病毒肺炎或继发性细菌性肺炎,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则预后较差,甚至出现死亡。,二、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学(第9版),概述,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出现全球爆发,它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多数患者病情温和,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甚至出现死亡。,病原学,传染病学(第9版),病毒结构,结构与其他甲型流感病毒类似,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来源,其中六个片段PB2、PB1、PA、HA、NP、NS来自禽、猪和人流感病毒三重重组病毒,其中HA、NP、NS起源于“经典的猪流感病毒”,而NA、M基因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示意图:,电镜下流感病毒,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传播途径,传染源,人群易感性,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潜伏期17日,多为13日。典型的流感症状: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全身酸痛等,可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急起高热、继发严重呼吸系统等疾病,最终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于一般流感,发患者群多为青年和儿童。,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易发展为重症的高危人群,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诊断,(1)接触史(流行病学史),流感样症状。,(2)实验室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及以上升高。,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预防,传染病学(第9版),与“流行性感冒”类似。,出院标准,传染病学(第9版),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可出院。,(2)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病房转至相应病房做进一步治疗。,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病学(第9版),概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简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报道的有H7、H5、H9、及H10亚型病毒中的一些毒株。,病原学,传染病学(第9版),根据对禽致病性的强弱,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为H5和H7亚型中一些毒株,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其次为H9和H4亚型。高致病性H5N1病毒结构与其他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相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可感染人、禽及一些哺乳动物如猪等。,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发病机制,传染病学(第9版),禽流感病毒受体特异性是限制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的首要因素,禽流感与人流感病毒分别主要识别-2,3唾液酸受体及-2,6唾液酸受体。禽流感病毒突破这一屏障,机制尚不明确。宿主细胞中有枯草杆菌蛋白酶类,该酶只能裂解高致病性毒株的HA蛋白,在体内广泛存在,使高致病性毒株能在大部分组织和细胞内复制,从而引起广泛的组织和器官损伤。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迅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IL-6、IL-8、IL-10、TNF-等),造成“细胞因子风暴”。,临床表现,传染病学(第9版),潜伏期为17日,通常为24日。,H5N1亚型人禽流感多呈急性起病,始发症状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出现持续高热,其他症状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全身不适、全身疼痛、头痛。部分患者可有消化道症状,半数患者出现肺部炎症。一些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50%。,H5N1亚型,H7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感染者症状较轻,多数患者只出现眼结膜炎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H9N2和H10N7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感染者仅出现一过性流感样症状。一般预后良好。,其他亚型,实验室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对肺炎患者具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缺少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对症治疗,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治疗,防治继发感染。,中医药治疗,治疗原则是及早进行清热、解毒、化湿、扶正祛邪。,预防,传染病学(第9版),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病学(第9版),概述,由一种新型重组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等并发症而致人死亡。,病原学,传染病学(第9版),有证据表明新型H7N9病毒可能有至少有三种起源,均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不含任何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HA和NA片段分别于浙江鸭H7N3和韩国野鸟H7N9病毒高度同源,其余六个片段从同源性比较中发现,与从鸡分离出来的至少两种H9N2病毒的序列高度同源。,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第9版),传染病学(第9版),人、禽类流感受体分布,发病机制,H7N9病毒出现部分氨基酸替代,使病毒不仅增加了与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唾液酸-2,6型受体的亲和力,还保留了对禽类上皮细胞唾液酸-2,3型受体的结合力。,发病机制,传染病学(第9版),H7N9感染患者体内发生细胞因子风暴,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的细胞因子(*:P0.05),病理改变,传染病学(第9版),Lanjuan,Li.CID,August,2013,传染病学(第9版),肺部病变快速进展,临床表现,H7N9潜伏期:从接触活禽到发病的中位时间为5天(IQR:1.015)。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和全身不适,大多数患者出现肺炎。重症患者: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胸腔积液;可快速进展为ARD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传染病学(第9版),总体特征: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A.起病第7天,左肺下叶呈片状磨玻璃样改变,部分肺实变。B.起病第9天,左肺下叶病灶肺实变快速进展,右肺下叶背段开始呈现淡薄的密度增高影。C.起病第14天,病变加重,范围扩大,实变区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象。D.起病第42天,实变、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象、网格样改变同时存在,以网格样改变为主。,实验室检查,同人感染其高致病性禽流感。,影像学检查,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诊断,传染病学(第9版),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治疗,传染病学(第9版),重症患者治疗:重症H7N9禽流感诊治原则“四抗二平衡”,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2.维持微生态平衡:减少细菌移位。,1.抗病毒:及时消除病原体。2.抗休克:维持全身脏器的有效灌注。3.抗低氧血症和MODS:维持生命体征。4.抗感染:控制继发感染。,预防,传染病学(第9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