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长发育1
第二
生长发育
,作者:殷蕾,刘瀚旻,江帆,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三节 体格生长,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第七节 发育行为与心理异常,重点难点,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正常值;利用儿童生长发育曲线正确评价儿童生长水平;应用儿童发育里程碑进行发育监测;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体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主要临床表现,体格发育、骨骼发育、牙齿发育以及器官发育的特点;生长障碍种类;发育筛查的工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屏气发作、吮拇指癖、咬指甲癖、遗尿症和儿童擦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生长发育规律,第一节,儿科学(第9版),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连续性、非匀速性发展、阶段性体重和身长在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男,女,儿科学(第9版),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遵循一定规律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青春期前达高峰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其他系统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速度不同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功能有关,儿科学(第9版),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受遗传、环境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但不绝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的影响因素,儿科学(第9版),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儿科学(第9版),一、遗传因素,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遗传代谢性疾病、内分泌障碍、染色体畸形等,更与遗传直接有关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儿科学(第9版),二、环境因素,营养宫内营养不良;生后营养不良疾病急性感染: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体重和身高;内分泌疾病:骨骼和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生长迟缓母亲情况母亲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早期某些药物、X线照射、环境中毒物和精神创伤家庭和社会环境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科学护理、良好教养、体育锻炼、医疗保健服务,体格生长,第三节,儿科学(第9版),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格生长: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常用的形态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儿科学(第9版),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一)体重的增长(二)身材的增长(三)头围的增长(四)胸围的增长(五)上臂围的增长(六)皮下脂肪(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儿科学(第9版),(一)体重的增长,我国201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男婴体重:(3.380.40)kg,女婴体重:(3.260.40)kg,接近WHO的参考值(男3.3kg,女3.2kg)。生后34个月 出生时的2倍12月龄 出生时的3倍(10kg)生后第2年 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年 2kg,正常儿童体重估算公式,儿科学(第9版),(二)身材的增长,1.身高(长)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2.坐高(顶臀长)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顶臀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3.指距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儿科学(第9版),身长/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3岁,3岁,立位测,卧位测,正常儿童身长(高)估计公式,儿科学(第9版),坐高(顶臀长),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坐高,3岁,坐位量,卧位量,3岁,-顶臀长,儿科学(第9版),(三)头围,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头一周的长度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连续追踪测量更重要-2SD:脑发育不良的可能,-3SD:脑发育不良增长过速:脑积水,儿科学(第9版),(三)头围的增长,儿科学(第9版),(四)胸围,平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平绕胸一周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出生时:32cm,略小于头围;1岁左右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头围+年龄-1cm头、胸围的交叉时间:营养、胸廓的生长发育;生长较差者交叉时间延后,儿科学(第9版),头胸围生长曲线,个月,(cm),岁,岁,岁,岁,岁,岁,年龄,儿科学(第9版),(五)上臂围,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绕臂一周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1岁以内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m。左上臂围筛查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儿科学(第9版),(六)皮下脂肪,皮脂厚度: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腹壁皮下脂肪;背部皮下脂肪测量工具:测皮褶卡钳,儿科学(第9版),(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头与身长比例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长占身长(高)的比例在新生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儿科学(第9版),(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体型匀称:体型生长的比例,如身高的体重(W/H);身高胸围指数;Quetelet指数;Kaup指数(幼儿用);年龄的体质指数(BMI/age)等。身材匀称: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下肢的生长。身体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软骨营养不良。指距与身高:指距大于身高12cm,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如蜘蛛样指(趾)(马方综合征)。,儿科学(第9版),临床意义:判断矮小类型,异常(幼稚型或非匀称型)下肢增长缓慢(有关的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儿科学(第9版),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青春期是体格生长的第二个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身高、体重增长迅速,体重的增长与身高平行,同时内脏器官增长女孩:911岁 乳房发育后约12年,月经初潮之前,89cm/y男孩:1113岁 睾丸增大后,910cm/y女性:臀部、髂骨下脂肪堆积男性:肩部增宽、下肢长、肌肉增强,儿科学(第9版),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儿科学(第9版),性早熟:青春期提前出现 女孩14岁,男孩16岁,儿科学(第9版),四、体格生长评价,(一)原则选择适宜的体格生长指标: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长)和体重,3岁儿童应常规测量头围采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及规范的测量方法选择恰当的生长标准或参照值:建议根据情况选择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或2015年中国9市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制定的中国儿童生长参照值(附录一)定期评估儿童生长状况,即生长监测,儿科学(第9版),(二)评价内容,生长水平 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在同年龄、同性别人群中所处的位置。生长速度 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增长值,以生长曲线表示生长速度最简单、直观,定期体格检查是评价关键。,儿科学(第9版),(二)评价内容,匀称度 对体格生长指标之间关系的评价(1)体型匀称度: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常用的指标有身高的体重(W/H)以及年龄的体质指数(BMI/年龄),BMI=体重(kg)/身高(m)2,不同年龄和性别制定的BMI参照标准(详见附录一)。BMI对2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判断优于身高的体重。(2)身材匀称:反映下肢生长状况,实际测量计算结果与参照人群值计算结果比较,以匀称、不匀称表示。,儿科学(第9版),(三)体格生长数据统计学表示方法,均值离差法:用于呈正态分布的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状况,2SD为正常范围。百分位数法:测量值呈偏正态分布,通常P3P97为正常范围。标准差的离差法(Z评分或Z score,SDS):Z=(X-)/SD,以2为正常范围,不同质(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指标)数据间比较。中位数法:当样本变量为正态分布时中位数等于均数或第50百分位数。用中位数表示变量的平均水平。,儿科学(第9版),(三)体格生长数据统计学表示方法,儿科学(第9版),参数表举例(均数离差法):(女童体重),-2SD-1SD+1SD+2SD1岁 7.18 8.21 9.24 10.27 11.302岁 n岁,儿科学(第9版),参数表举例(百分位数法):(女童体重),儿科学(第9版),测量值表示,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法:,等级法,儿科学(第9版),(四)生长曲线的应用,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不仅可以评出生长水平,还可看出生长趋势,并能算出生长速度。,儿科学(第9版),(四)生长曲线的应用,正确解释生长曲线的关键生长监测 定期、连续测量比一次数据更重要生长的个体差异 在P3和P97之间(或2SD)均属正常喂养方式 评价纯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时应考虑喂养方式的影响“回归”均值趋势 约2/3的儿童出生体重和身长在23岁前可出现百分位值趋向P50生长波动 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的生长轨道超过1条主百分位线,需要适当增加生长监测频率生长异常 当儿童生长水平或体型匀称度P97,或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的生长轨道超过2条主百分位线,儿科学(第9版),一次测量值仅表示已达到的水平,不能说明过去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直接估计生长过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97503,kg,体重,女,如:当一8月龄的小孩体重在第3百分位以下时,可能有三种情况:,体重下降,正常,从低水平恢复,儿科学(第9版),(四)生长曲线的应用,生长曲线,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第四节,儿科学(第9版),一、骨骼,1.头颅骨后囟最迟约68周龄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cm,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脑发育不良:头围小、前囟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减退:前囟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前囟饱满,脱水时:前囟凹陷。,骨缝,前囟,后囟,正确表示:前囟 2.5cm,前囟发育,儿科学(第9版),骨缝与囟门的闭合反映颅骨骨化过程,儿科学(第9版),2.脊柱,儿科学(第9版),一、骨骼,长骨长骨的生长主要由长骨干骺端的软骨骨化,骨膜下成骨,当骨骺与骨干融合时,标志长骨停止生长。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bone age)。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骨生长 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甲状腺素、性激素有关。骨龄明显延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儿科学(第9版),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顺序(计算骨龄用),儿科学(第9版),新生儿至成年骨化中心发育的过程(左手无名指),儿科学(第9版),二、牙齿,有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2832个)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大多于3岁前出齐。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为6龄齿);6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神经心理发育,第五节,儿科学(第9版),一、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神经细胞数目已与成人接近,出生神经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树突的增多、加长脊髓随年龄而增长。在胎儿期,脊髓下端在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握持反射应于3个月时消失。34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凯尔尼格征可为阳性,2岁以下儿童巴宾斯基(Babinski)征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儿科学(第9版),二、感知觉的发育,视感知发育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有对光反射。听感知发育出生时听力差;生后37日听觉已相当良好。听感知发育和儿童的语言发育直接相关。味觉和嗅觉发育(1)味觉: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2)嗅觉:出生时嗅觉中枢与神经末梢已基本发育成熟。皮肤感觉的发育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及深感觉等。新生儿触觉、温度觉灵敏;痛觉较迟钝。,儿科学(第9版),短暂原始注视,仅在15cm处调节视力,眼运动不协调,目光跟随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之物,能注意远距离物体,新生儿,头眼协调,视觉跟随90,视觉跟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