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二十六页。下肢动脉血栓相关知识概念疾病病因诊断检查治疗方案观察及护理第二页,共二十六页。概念动脉血栓大多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根底上形成的。由于动脉中血流速度高,所以即使凝血过程被激活,在局部也不能积蓄足够的凝血酶,只有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才会使血小板黏附、聚集,造成管腔狭窄,使得局部积蓄有效浓度的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而形成血栓。第三页,共二十六页。下肢动脉血栓的概述下肢出现血栓后就会出现下肢的缺血性病变。实际上下肢缺血性病变并不一定是血栓。还有一种长期慢性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里产生了一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后逐渐就把下肢血管堵住。第四页,共二十六页。发病因素1、血管源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时动脉硬化粥样物质形成的栓塞。2、医源性:心脏人工瓣膜转换和人造血管移植、安置心脏起搏器、动脉造影、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瘘、动脉内留置导管3、心源性:栓塞来自心脏病者占94%,其中77%伴有心房颤抖、心肌堵塞、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室壁动脉瘤约占60%,风湿性心脏病占20%第五页,共二十六页。家族史糖尿病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少生活不规律过度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健康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第六页,共二十六页。临床病症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病症2、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自觉肢体麻木,有针刺样感;下肢运动麻痹,活动无力,可出现足下垂。3.皮色苍白:动脉栓塞后,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下静脉丛血液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假设皮下浅血管仍有少量血液留存,亦可出现青紫色斑块及条纹,病久发生坏死呈紫黑4.皮温降低:皮肤温度明显降低,越远降低越明显,而且界限清楚。5.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动脉处常有压痛,其远端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栓塞肢体严重缺血4-6小时,即可发生坏死。第七页,共二十六页。早期表现一、手脚冰冷,而且常常伴有麻木的感觉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前期表现。二、在活动或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肌肉疼痛、痉挛和疲乏无力,这时患者常需要停止活动或行走休息数分钟后才能继续活动和行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三、静息痛,在休息时间也可感到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尤以夜间最为明显。四、足趾、足部和小腿的皮肤颜色出现异常,苍白、发紫、变黑,严重时还会产生溃疡和坏死。五、腿抽筋,除了受凉或缺钙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