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消化道以屈氏韧带〔theligamentofTraitz〕为界,其上的消化道称上消化道,其下的消化道称为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aitz韧带以上:(狭义范畴:食管、胃、十二指肠部位的出血〕〔广义范畴:包括胃空肠吻合口后空肠侧病变、肝脏、胆管和胰管的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以及主动脉瘤、纵膈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引起的出血。〕第一页,共九十六页。消化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称急性大量出血(acutemassivebleeding),在短时间内出血量到达1000mL或全身血容量的20%时称大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或休克,也有以体位改变引起低血压,脉搏的变化〔即病人由卧位改位坐位或直立位时脉搏加快10-20次/min,收缩压下降20mmHg〕作为急性大出血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上消化道大出血第二页,共九十六页。上消化道及相邻脏器屈氏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后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外表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也能确定胰腺的位置。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第三页,共九十六页。分类急性上消化道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第四页,共九十六页。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五、血象1、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2、均有黑粪,但不一定有呕血。取决于出血部位、量及速度3、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棕褐色,量大可为鲜红色或伴血凝块4、需与下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黑便相鉴别第五页,共九十六页。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五、血象1、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重要的临床表现2、程度随出血量多少而异3、表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7KPa(80mmHg)以下,呈休克状态;4、老年人死亡率高第六页,共九十六页。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五、血象1、可分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2、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